寇準罷宴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寇準也聽說家鄉有旱情,可是從地方官的奏摺裡,卻看不出災情的嚴重程度。聽舅舅這麼一說,頓感自己失職,愧對鄉里。他安排舅舅住下,急忙回到大廳,吩咐撤了宴席,並以此為戒,永不夜宴。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青年時代的寇準,得到宋太宗的支援和信任,提升為參知政事。不久,太宗又為寇準主婚,讓皇姨宋娥與他成親。宋娥是趙匡胤宋皇后的幼妹、邢國公宋準的幼女,美貌聰慧,賢淑多才。新婚期間,日日酒宴,夜夜歌舞。

  一天,寇準與宋娥正在歡宴,忽聽門官來報:“相爺,大門外有個老漢,說是相爺的同鄉,非要見相爺不可。”一聽是家鄉人,寇準忙說:“快請進來!”不一會兒,門官領來一個老漢,衣著破爛,臉上佈滿皺紋。寇準一看,原來是舅舅,便上前拜見,讓老人家坐下。誰知老漢兩眼發呆,並不回答寇準夫妻的問話,卻大哭起來。寇準忙問:“舅舅,家裡出了什麼事?”老漢連連搖頭。問了半天,老漢才長嘆一口氣,說:“我見你這麼榮華富貴,又聽你手下人說,你每日每夜都是這樣,叫我不由得想起我那可憐的老姐了。

  她一輩子受苦受難,沒過過一天好日子!”寇準聽舅舅說起母親,慌忙跪下,說:“都是甥兒不好,得意忘形,忘了母親早年的苦楚。”說罷,他忙和宋娥勸舅舅入席用飯。老漢看著宴席上的山珍海味,硬是不入席,卻指著宴席說:“這一桌飯,夠咱家鄉一家人過幾個月哩!你在京城裡吃得這麼好,可知咱華州、同州今年大旱,顆粒無收,一斗米漲到一千錢。現在還沒過年,已鬧起了饑荒,到明年春天,不知要餓死多少人呢!想到這,我怎麼能吃得下?”

  寇準也聽說家鄉有旱情,可是從地方官的奏摺裡,卻看不出災情的嚴重程度。聽舅舅這麼一說,頓感自己失職,愧對鄉里。他安排舅舅住下,急忙回到大廳,吩咐撤了宴席,並以此為戒,永不夜宴。第二天早朝,寇準將故里旱情如實奏給太宗,並請旨回陝西督賑和詢察民情。他回陝西后,為家鄉辦了一些好事,還把關中的賦稅免徵三年。

  相關人物

  孝章宋皇后***五代後周廣順二年***952***-北宋至道元年***995***四月***,宋太祖皇后,號為“開寶皇后”。

  宋太宗***939年—997年***趙炅,漢族,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炅***jiǒnɡ***。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歲,比秦王太宗像趙廷美大8歲。22歲時,參與陳橋兵變,擁立其兄趙匡胤為帝,曾參與太祖統一四方的大業。太祖駕崩,38歲的趙光義登基為帝,是為太宗,在位共21年***976~997***,59歲去世,是宋朝的第二個皇帝。

  太宗即位後,繼續進行始於後周周世宗時的統一事業,鼓勵墾荒,發展農業生產,擴大科舉取士規模,編纂大型類書,設考課院、審官院,加強對官員的考察與選拔,進一步限制節度使權力,力圖改變武人當政的局面,確立文官政治。這些措施順應了歷史潮流,為宋朝的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因為急功好利,幾次北伐攻遼都受挫,太宗轉而執行守內虛外的政策。晚年政治大計循規蹈矩,使宋朝漸漸形成了“積貧積弱”的局面,給宋代社會的發展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要想全面瞭解太宗一朝的施政措施,還得從他的繼位說起。按照封建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度,趙光義根本是與大宋皇位無緣的,但最後卻是他繼承了他哥哥的遺產。這一特殊的繼承結果對太宗朝的政治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此點甚至在太宗個人的性格、生活上都有所反映。

  延伸閱讀

  參知政事,中國古官職名。原是臨時差遣名目,唐太宗貞觀十三年***639***十一月,以李洎為黃門侍郎、參知政事,參知政事始正式作為宰相官名。到宋代,設中書門下***習稱政事堂***,此後參知政事則演變成一個常設官職,作為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削弱相權,增大皇權。參知政事最少設一員,最多設四員。如元豐改制後,以門下、中書二侍郎和尚書左右丞為副宰相,就是設四員的例子。

宋朝官員為什麼要帶長翅帽
趙普是個怎樣的人
相關知識
寇準罷宴的故事
寇準背靴的故事
海瑞被罷官的故事
寇準夜審潘仁美的故事
王旦和寇準的故事
劉邦項羽鴻門宴中的故事
有關鴻門宴樊噲的故事介紹
有關鴻門宴樊噲的故事介紹
春天的故事閱讀題答案
風的故事閱讀理解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