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茶文化什麼時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唐代茶文化的發展與茶飲的進一步普及和貢茶的發達密切相關,由於民間和宮廷的共同參與,掀起了一個高峰。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唐代是茶文化的真正發源時期。

  中國先民喝茶的起緣可以追溯到漢代,有關茶具的文字記載,最早見之於西漢王褒的《僮約》,其中有“烹茶盡具”的文字。長沙西漢馬王堆墓出土的貯茶器具“貫 筒”,也證明了這一點。事實上,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茶才真正以文化面貌出現。雖然出現的時間很長,但在唐代以前,先民們喝茶也只不過是將鮮葉投入水中做 羹飲,用飯碗、酒爵之類的器皿代用即可,對於茶具並不講究。

  自唐代開始,隨著農業的發展,江南地區茶葉種植面積擴大,茶葉產量大幅度提高,茶葉消費也與日俱增。茶葉消費推動了茶器的生產和發展,並出現了專用茶器。如湖南出土一件長沙窯唐代青釉瓷碗,碗內底有一“茶”字,陝西西安出土青釉瓷壺,上有“老尋家茶社瓶七月一日買”,茶具的設定因茶事的興盛而日漸完善。

  中唐時,不但茶具門類齊全,而且講究茶具質地,注意因茶擇具。但唐代的飲茶方式與今人有很大的不同,以致有許多茶具是今人未曾見到過的。這些器具陸羽曾在 《茶經·四之器》中作了詳盡記述,其中包括了風爐、笤、炭撾、竹夾、紙囊、碾、羅合等整套共28件茶具。除此之外,唐代封演編撰的小說集《封氏聞見記》也 曾描述道:“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這證明唐代都市多有茶肆,可見唐代飲茶的興盛之況。

  唐朝茶文化的介紹

  ***一***唐朝宮廷茶文化的興盛。唐朝時期,茶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與柴米油鹽醬醋一起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開門七件事”,有“茶為食物,無異米鹽”的說法,有的學者認為,從金銀茶具的考證探索,飲茶器具,民間多以陶瓷茶碗為主,而皇室貴族家庭多用金屬茶具和當時稀有的祕色瓷及琉璃茶具。這也就說明唐代存在著兩種茶文化現象:一種是以文人、僧侶為主體的民間茶文化,一種是以皇室為主體的宮廷茶文化。這兩種茶文化精神內涵也有區別:前者崇尚自然、儉樸,而後者崇尚奢華、繁縟。但兩種茶文化共同體現了“和”、“敬”精神,這無疑是正確的。法門寺地宮出土的茶具系出於皇帝所賜,從中能夠體察到唐代存在著宮廷茶文化。從法門寺出土的這套茶具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唐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深刻地詮釋唐朝宮廷茶文化的繁盛。

  ***二***唐人“吃茶”之法十分考究。唐代“吃茶”之法十分考究,一般要將茶葉烘焙,先在茶碾中用都軸碾成粉末,再將碾碎的茶葉放進茶羅子細羅,經羅底篩下的茶葉粉末落入抽屜中,吃茶時,從抽屜中取出這些粉末狀茶葉入爐烹煮,並加鹽、椒等佐料,調成糊狀一併吃下,平時貯藏亦頗為講究。唐人飲茶講究鑑茗、品水、觀火、辨器。在飲茶方式上,唐朝中葉盛行煎茶。陸羽在《茶經》中力倡煎飲法,對煎茶方法作了詳細的敘述。煎茶法用的是餅茶,將餅茶加工成細末狀顆粒的茶末,再進行煎茶。陸羽還將飲茶分為賞茶、鑑水、列具、烹煮、品飲等若干環節,每個環節都使人在飲茶過程中置身於美的境界之中。這就把飲茶的方法程式化了,並輔以美學思想,從而形成優美的意境和韻律,將飲茶上升到藝術高度。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這套茶具金壁輝煌,華美富麗,真實地反映了唐代宮廷飲茶風俗習慣。這類烘焙、烹煮、飲用、貯藏等器具,自成體系,製作奇巧,工藝精湛,設計造型匠心獨運,鬼斧神工,圖案五彩繽紛,紋飾流暢優美,妙趣無窮,既是唐宮廷飲茶風尚極其奢華的歷史印證,又是完美的藝術精品,不僅具有豐富的美學情趣,更給人以恬靜淡雅之感,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美好的色彩。

 

唐代茶文化的發展歷史
唐朝時期的茶文化描述
相關知識
唐朝是茶文化什麼時期
茶文化什麼地方最出名
中國茶文化發展時期
什麼是茶文化
杜牧是唐朝什麼時期的詩人
唐代的茶文化基本介紹
李商隱是唐代什麼時期的詩人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
高適是唐代什麼時期的詩人
高適是唐代什麼時期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