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不疑的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用人不疑是指既然已經任用的人,就應當充分信任;用人不疑有什麼精彩的典故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楚莊王賜宴群臣,酒興正濃時,燈燭突然為風所滅。有人趁機拉扯莊王美姬的衣服,美姬順勢拽斷了那人的帽帶,並告訴楚王,把燈點起來,就能查到那個非禮之人。莊王不贊成為這點事讓那個醉酒失禮之人受辱,命令大家說,今天與我一起飲酒,不拽掉帽帶就表示沒有盡興。於是,群臣都拉斷了帽帶,燃燭後喝得盡興而去。過了三年,晉楚交兵。楚軍有位臣子總是衝鋒在前,奮勇作戰五個回合,帶頭擊退了敵人,取得最後勝利。楚莊王驚訝地問他,我德行淺薄,又不曾特別優待你,你為何毫不猶豫地為我出生入死呢?那人回答說,我就是那晚酒醉失禮被拽掉帽帶的人。

  其實,楚莊王為酒後失德的臣子遮醜,彰顯的是寬容與大度,並無用人不疑的主動意識。嚴格地說,這個沿用已久的典故與用人不疑的關係不大,儘管寬容待人同樣能打動並激勵部下。用人不疑這一原則的精髓,則是授權後的高度信任,關鍵在於放心與放手。

  南宋武將張俊,到後花園散步時,見一老兵躺在太陽底下,就用腳踢了踢他,問他何以慵倦到這種程度?老兵爬起來從容地回答說,沒事可做,只好睡覺。張俊問,你會做什麼呢?老兵答,什麼事都會一點,就像回易之類的事,也略微通曉。回易,類似今天的國際通商貿易。張俊說,我給一萬緡銅錢,你去海外跑一趟如何?老兵答,不夠忙活的。張俊說,給你五萬怎麼樣?老兵答,還是不夠。張俊問,那你需要多少?老兵說,沒有一百萬,至少也要五十萬。張俊欣賞他的勇氣,立即給他五十萬,任其支配。

  老兵首先打造了一艘極其華麗的大船,招聘了能歌善舞的美女及樂師百餘人,到處收購綾錦奇玩、珍饈佳果及金銀器皿等,徵募了將軍十餘名,兵丁百餘人,按照拜訪海外諸國的宴樂禮節,演練了一個月後,揚帆渡海而去。

  一年後滿載而歸,除珍珠、犀角、香料、藥材外,還有駿馬,獲利幾十倍。當時諸將都缺馬,唯張俊有馬,軍容顯得特別雄壯。張俊非常高興,問老兵,你怎麼做得這樣好?老兵便把這次海外貿易的經歷詳細作了彙報。張俊嗟嘆稱許不已,賞賜特別優厚,問他能否再去。老兵回答說,這是鬧著玩的,再去就要失敗了,您還是讓我回到後花園照舊養老吧。

  在這段故事中,張俊能拿出五十萬給一個自稱能做外貿的老兵,且不問如何使用,這種大氣魄足以讓老兵從容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這就是放心、放手所激發出來的人才效應。當然,在放心、放手之前,還有個識人的問題。勾踐將國事交由文種、范蠡;劉邦以四十萬黃金交付陳平,這都是建立在瞭解基礎上的信任。不瞭解一個人就輕信他,與瞭解一個人不放心他,都不足以成大事。那麼,張俊不擔心這個老兵攜巨資潛逃嗎?他是如何看好這個老兵的呢?這件事在羅大經所撰《鶴林玉露》和馮夢龍所撰《智囊全集》中均有記載,但都沒有交代張俊是怎樣看出這個老兵本事和人品的。不過,我們從張俊的為人以及這位老兵的言行中,還是能感受到張俊的眼力的。

  據史料記載,張俊晚年嗜錢如命,斂財無數。在一次宮廷宴會上,有位伶人當面戲稱他“在錢眼中坐”。張俊的哥哥張保,曾抱怨張俊不引薦他。張俊說,現在我將十萬貫錢、五千名兵交給哥哥,要使錢與人流轉不息,你能辦到嗎?張保沉思良久說,不能。張俊說,這就是我不敢輕易引薦哥哥的原因啊。可見,張俊如果看不準那個老兵忠誠且能成事,怎麼捨得拿出五十萬給他便宜行事呢?

  那位老兵在回答提問時,有底氣,有勇氣,不卑不亢,謙恭中充滿自信,看得出他並非吹牛;拿到貿易資金後,行動有條不紊,張羅細密周全,看得出他成竹在胸;獲利而歸回復時,既無驕躁之態,又知進退之道,看得出他不是那種見利忘義之人。張俊的心性,說明他不見兔子是不會放鷹的;老兵的言行,則反射出張俊沒有看走眼。看準了的人,就放心並放手讓他自主行事,焉有不成之理?正如美國管理學家艾德.布利斯說的那樣,“當你授權的時候,要把整個的事情託給對方,同時交付足夠的權力讓他作必要的決定。”

  用人不疑,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幾千年的封建官場上,厚顏無恥的小人輩出,爾虞我詐的讒言肆行,三人成虎的例子比比皆是,即使是開明的帝王也往往受其所惑,能將用人不疑堅持到底的主兒不多。

  就說東漢光武帝劉秀吧,他對久握兵權、遠離朝廷的開國名將馮異,並非那麼放心,只是迫於邊防的需要。為了解除馮異的顧慮,從而恩威並濟、籠絡人心,才將寧嵩告發馮異的密信送給馮異的。現代管理科學告訴我們,僅靠領導者個人的胸襟用人是很不夠的,還必須從制度上對“一把手”用人行為進行更加科學的規範,著力於擴大民主,強化監督,建立權責相統一的用人機制。

  用人不疑的解析

  成語】: 用人不疑

  【拼音】: yòng rén bù yí

  【解釋】: 疑:懷疑。既然已經任用的人,就應當充分信任;

  【出處】: 《舊唐書·陸贄傳》:“夫如是,則疑者不使,使者不疑。”《金史·熙宗本紀》:“疑人勿使,使人勿疑。自今本國及諸色人,量才通用之。”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用人

      用人不疑的成語故事

  太祖在位時,郭進任西山巡檢,有人告發他私通河東的劉繼元,可能會叛變。太祖很生氣,認為此人誣陷忠良,命人把他幫起來送給郭進,讓郭進處置他。郭進接到人後,沒有殺他,對他說:“你能為我奪取劉繼元的一城一寨的話,我不但不殺你,還要為你請求賞賜官職。”過了一年多,那人果然引誘劉繼元的一座城來歸降。郭進將此人的事情稟報了朝廷,請朝廷加封此人官職,太祖說“你誣陷忠良,現在立功只能抵償你的死罪,不能封官。”命人將他送回給郭進。郭進再次請求說:“您這樣做,使得我失信於別人,以後就不能再用人了。”太祖因此加封了那人的官職。

  用人不疑的造句

  1.企業即人,企業最大的資產是人。造人先於造物。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2.人才難得又難知,就要愛惜人才,就要用人不疑。

  3.哈哈,好一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4.但是心裡又對這個年輕人高几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有領導風範。

  5.我信任你,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是嗎?

  6.記住,我曹操向來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7.人才難得又難知,只要愛惜人才,就要用人不疑。

  8.雖然孟明視等三員秦將在之戰中全軍覆沒,但秦穆公用人不疑,給了他們將功折罪的機會。

  9.企業領導者要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鼓勵他們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10.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俗話又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那是在教你不要去和惡人交往。祝你善友多多,福氣多多。

  11.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本公主選擇了你,自然信任你。

  12.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相信你,也相信你能做好,還有,你需要什麼幫助,到軍區找劉副政委,他會幫助你的,包括錢、物、人。

  13.尼爾森的脾氣是出了名的暴躁,他雖然堅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很喜歡罵人,經常咆哮如雷,是一個個性非常鮮明的老頭子。

  14.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朱鴻用全部家當去賭一個忠心的小弟。

  15.聽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句話嗎?任命他這個職位,就得放手讓他去做,支援他,扶持他。

  16.在使用學生會幹部環節上,也須把握用人所長、用當其位、用人不疑、用人賞罰等“四用”原則。

  17.我對顏少爺的實力有信心,便不用特意測試了,就按一級凝鍊師來聘用顏少爺,我孫富海從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秦穆公的原名叫什麼
秦穆公稱霸的原因
相關知識
用人不疑的典故
誨人不倦的典故
人人自危的典故
一塵不染的典故
乘人之危的典故
杞人憂天的典故
三人成虎的典故
一問三不知的典故是什麼
堅持不懈的典故
久假不歸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