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心叵測的成語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成語是在交際過程中因表達的需要而產生的,當找不到合適的、準確的語言來表達的時候,成語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的主人公簡介

  趙王,中國古代王號、王爵。周顯王四十六年***前323年***,趙國君主趙雍正式稱王,即趙武靈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趙王。趙國共歷6位趙王。“趙”於是逐漸成為今河北邯鄲、一代的傳統地名,後世多有分封趙王,也有自立的趙王。歷史上較著名的趙王如趙王遷、劉如意、司馬倫、石勒等。另外,有同名人物。“趙王”在課文《甘羅十二為使臣》時出現。

  的典故

  戰國時期,趙王派大臣出使外國談判。

  可是這位大臣早已是人在曹營心在漢了。可是他還假惺惺地對趙王說:“大王把這麼重要的外交重任交給我,我一定誓死效忠,請大王放心,我走後,請大王多保重。“趙王很受感動地說:“那就請你不要食言,實踐你的承諾,我等你早日歸來。”這時這位大臣裝模作樣的流著眼淚,跪下說:“臣出使他國,並不考慮保全性命。可是臣顧慮臣走後在趙國的聲譽問題。”趙王不解地問他怎麼回事。大臣說:“臣不求苟且偷生,卻追求美好的名譽。可是我離開趙國後,肯定會有很多嫉恨我的人散佈惡言惡語對我進行誹謗,猜疑我是否會裡通外國,如果大王您輕信他人之言,那麼受害的是我,您說到那時我能回趙國嗎?”趙王聽後,非常誠懇地對大臣說:“你放心吧,我發誓,絕不會聽信任何謠言。”大臣走後便投奔魏國去了,並贈送給魏國很貴重的禮物。訊息傳來後,趙國其他大臣們紛紛議論此事,並規勸趙王要識人心。可是趙王卻執意不信,並說:“我發過誓,決不相信任何傳言。”大臣們看趙王執迷不悟,非常生氣。

  的啟示

  故事裡的趙王是不是很傻呢!其他大臣們不論怎麼勸說,趙王還是執迷不悟。小朋友們,我們可要擦亮雙眼,用心挑選自己的朋友,不要泛泛而交哦!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有許多危險,我們一定要懂得自我保護,要聽得進別人善意的建議。

  的延伸

  【注音】jū xīn pǒ cè

  【出處】清·林則徐《使粵奏稿》:“且其居心叵測;反覆靡常”。

  【解釋】居心:存心;叵:不可;測:推測。指存心險惡,不可推測。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人面獸心、佛口蛇心、別有用心、圖謀不軌、心存不軌

  【反義詞】襟懷坦白、光明磊落、光明正大、正大光明

  【年代】古代

  【例句】此人~,我們應有所防範。

帶有貂有什麼四字成語
有慮字的成語
相關知識
居心叵測的成語故事
心懷叵測的成語故事
得心應手的成語故事
關於人心如面的成語故事
專心致志的成語故事介紹
人心如面的成語故事
痛心疾首的成語故事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主人公是誰_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成語故事
關於嘔心瀝血的成語故事
專心致志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