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學生的歷史學習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從初一開始,學生才系統的學習歷史。雖然我們常常說學習沒有固定的方法,但是好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歷史的學習也是一樣。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

  初一歷史針對剛剛小學畢業的孩子們來說是一門新學科,有很多學生不會學習歷史,所以瞭解學習歷史的方法很有必要。

  1、閱讀:讀是學習的第一步,因此一定要重視閱讀。歷史課的閱讀需要做到正確,即不加字、不減字、不錯字三原則。

  首先要精讀大字部分,以便通過大字來準確掌握歷史知識,比如:時間、地點、人物、背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序幕、導火線、起因、過程、轉折、檔案、內容、結果、評價、影響、意義等重要細節。其次還要注意對課本中的重要人物、事件的圖片、地圖、圖表的瞭解和觀察,要把握特徵,記住名稱,才能應對考試中圖片的考察。再次還要有選擇的對待課本的小字內容,它一般是對大字內容的詳細補充,主要是加深理解之用途,但並不是全部需要掌握,因此要在教師指導下有選擇閱讀,並注意關鍵語句。另外要注重閱讀方法的掌握,比如有目的的讀,帶問題的讀,不動筆墨不讀書等。

  2、理解:理解是有效記憶的基礎,是正確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視培養。沒有理解就不算入門,更無法精通。要理解必須用心學多思考。

  如何做到理解?一定要學會聽講。教師上課的講解很重要,學生要把握教學節奏參與進來,有選擇有側重地聽講,記錄,提問,思考,回答,才能加深理解。沒有什麼捷徑,自己若沒有責任心,沒有動腦用心,則很難達到理解層面,這樣的學習其實是在做無用功,只有無用付出卻無法收穫果實,只有痛苦沒有快樂。另外,學生自己用心地閱讀,記憶,做題都可以促進理解,但需要個人的主觀努力,不要總怨天尤人,不要總把希望寄託到別人身上,主動學習才是關鍵。

  3、記筆記:1什麼時候記筆記?做筆記是以不影響聽講和思考為前提的。做筆記的時機有三個:一個是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時,要抓緊時間搶記;二是老師講授重點內容時,要擠時間速記、簡記;三是下課後,要儘快抽時間去補記。

  2筆記記在“何方”?記在書上,用“☆”或“△”表示重要知識點,用“?”表示疑問等。同時,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來標記不同的內容,如用紅色標記必須掌握,其他顏色表示一般理解等。筆記可以記在書中該知識點就近的空白處且要做好箭頭等標識。

  3筆記要記什麼內容?①我們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往往會有意識地強調重難點知識,通過提高音調、反覆述說、長時間解釋等方式來提醒學生,所以學生要明白一點:老師一再強調的知識點應著重注意,一定要記好、記全、記

  準。要及時地用自己的方式在書中相應的知識點上做好標記。②在書中的空白處記錄記書上沒有、老師補充的內容,要“一一對應”、“對號入座”。做這類筆記時,特別要注意“完整性”,要有問有答。③老師講課一般都有板書有時寫在黑板上,有時展示在ppt中,板書內容是老師講課的思路和過程,所以也就是一堂課的大知識點即提綱。這些提綱是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並且有條理性,特別重要。老師講完一堂課,一般都要進行總結和歸納。這個時候一定要睜大眼睛,豎起耳朵,儘量多記多聽,千萬不要一疏忽成千古恨呀。尤其要注意,越是快下課或剛剛下課時老師講的內容越重要!④記疑問,課堂上時間相對比較緊迫,再加上做筆記的時間,所以一般情況下是沒時間讓學生對自己的疑問進行當堂解決的;在課後做題,梳理筆記的過程中也經常會發現一些自己不懂的問題,可以記在小紙貼上,以便課後及時思考、詢問老師,及時解決。

  4、記憶:首先承認,記憶並非一個獨立過程,而是一個需要不斷重複才能逐漸加深的學習過程。記憶效果的好壞取決於多方面因素,主觀努力是最重要的。如何記憶呢?當然不是扯開喉嚨看著課本一遍遍地有口無心地念經。 記憶的方法很多,關鍵有以下幾點:

  首先 ,強調理解性記憶,反對機械性記憶。歷史知識理論性強,抽象概念多,這需要我們在學習中思考、分析加深理解再去有針對性的強化反覆,才能達到記憶的目的。這樣記住的東西才不容易忘記,在做題時才能更好的遷移運用。 其次,要在整體知識的聯絡中記憶,不要孤立記憶。歷史知識之間存在著某些共性和聯絡,一個專題或者主題的內容都有一定關係,要將知識從整體到區域性到細節進行歸類系統,記憶才有體系,歷史知識才不會混亂,才會深刻牢固。 再次,記憶總會遺忘,關鍵要多反覆。另外記憶時要學會自問自答式記憶,或者兩人合作問答交流記憶,一定要不看課本說,不會了查,查完再不看書說。在記憶的時候要多動腦動手分析、交流、辯論,動手勾畫,寫重點字詞語句。

  5、及時複習鞏固。學完的知識要及時複習,歷史學科的特點是需要記憶的內容量非常大,而根據記憶的規律,遺忘總是先快後慢,及時複習鞏固,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學完一個單元,還可以列大事年表,有利於抓住重點、理清歷史線索。

  此外,充分利用課餘時間閱讀與課文相關的課外書籍,不僅可以擴充知識面、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而且所學的知識不容易忘記。還要注意試卷字型規範化、卷面整潔化、答題序號化、語言精煉化。

  最後請同學們牢記:成功=充分利用時間+正確的方法;成功永遠屬於勤奮者。

  二

  首先,還是要做好預習、聽講、複習這三個環節,雖是老生常談,但做好這三步,確是至關重要的。課前認真預習可以使學生對即將要講到的歷史事件、人物等有一個簡單瞭解。另外,學生可以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老師講課時獲得解答或者向老師提問。上課時要認真聽講,這是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關鍵。課上應勤于思考,跟著老師的思路,積極思考回答老師的問題。很多同學開始時,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因害羞或膽怯而不能積極舉手,久而久之也就形成習慣,惰于思考和回答了。在聽講時還應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除了老師的板書以外,還要培養對一些重點內容作記錄,如老師多次重複的內容,課本中一些思考題的答案等等。“溫故而知新”,反映了學習過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認識過程必然迴圈往復,螺旋上升的規律。所以課後一定要及時複習,要持之以恆。

  其次,使學生養成濃厚的學習的興趣。楊振寧曾說過:“成功的真正祕訣是興趣,興趣是自學學習的先導,是人們探究世界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遇到挫折困難才能頑強攻克,百折不撓。”新的歷史學習內容滿足了孩子們的興趣追求,增加了孩子們感興趣的,貼近生活、貼近現實的內容。教學內容變得生動、豐富、多彩,贏得了孩子們的喜歡。學生對歷史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的學習態度。

  再有,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過程、歷史概念等知識的獲取是通過記憶來完成的,這是學好歷史的第一步。如果沒有對歷史知識的牢固記憶,理解和運用就無從談起。這裡所說的記憶並不是機械的死記硬背。在學習歷史,背誦記憶課本上的知識時,應首先弄懂它的意思,然後再去背誦記憶,這樣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記憶複雜的年代、地點、人物、事件時可以嘗試教給學生一些記憶的方法。歷史是記憶性較強的學科,但僅僅死記硬背史實是遠遠不夠的,在記憶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和運用。幫助學生理出一條線索,找出各個歷史事件之間的相互關係,弄清每件史實前因後果,這對今後歷史學科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就是適當佈置練習題。作業是學生對知識基本理解後,驗證知中國首家中小學線上學習會員制服務平臺 識掌握的準確程度,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以及運用歷史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作業練習一定要在嘗試回憶、閱讀教科書之後進行,作業要獨立完成,做作業時,不要照書抄,要儘量根據自己的記憶寫出答案,確實寫不出來,再看看書。為督促學生加強對知識的掌握,在一兩個單元講完之後,要及時進行檢測。檢測時題型可以多樣,但要突出重點知識,不必出一些難題、怪題。當發下試卷時,應首先糾正錯誤,並幫學生弄清為什麼錯了,力爭減少以後在這些題上再出錯誤。最後,為擴充學生知識面,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去閱讀課外書籍,尤其是與課文有關的課外書,這樣就會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佈置一些課外練習,進一步培養和鍛鍊學生的能力。

  初一學生的歷史記憶方法

  1、夯實基礎知識

  複習備考過程中有一大堆事情等著我們去做。千頭萬緒要抓根本。什麼是根本?就是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

  在“雙基”的基礎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題思路。解題思路是建立在紮實的基礎知識基礎上的一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著眼點和入手點。再難的題目也無非是基礎東西的綜合或變式。在有限的複習時間內我們要做出明智的選擇,那就是要抓基礎。要記住: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2、將知識分類,減少記憶量

  根據歷史知識的特點,在記憶和理解之間,可把知識分為四種類型:①只需理解無須記憶的不用背、②只需記憶無須理解的背下來就是了、③只有記憶才能理解的、④只有記憶才能記住的。

  可見有些知識點,只能“死”記,要靠多次反覆強化“記死”,記得準確到位不僅要記得死,還要理解,理解得活。是謂:“死”去“活”來。當然,能夠不記的就不要去記憶。

  3、掌握記憶祕訣,攻克記憶難關

  1感官協同記憶法:記憶時調動視覺、聽覺、觸覺共同參與記憶過程,使記憶時高度重視眼看、耳聽、口唸、手寫、腦思等多種感官協同作用的記憶方法。

  2設身處地法:想象歷史場景,與歷史人物對話,讓自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加深對歷史的理解,從而易於記憶。

  3睡眠記憶法:每天利用睡前十分鐘看或回憶一遍需要記憶的知識,這樣你的歷史會很棒的。

  4問答式記憶法:經常與同學相互提問,找到自己聽課看書的不足,及時回頭“補救”。不要以為是在浪費時間,提問的過程也是複習的過程,不僅被提問的同學,提問的同學,也能通過提問,瞭解自己複習的不足。

  5紙片記憶法:將歷史課本的一些重要知識點整理到小紙片上,隨身攜帶,一有空就拿出來掃描一下,加深記憶。

  6目錄回憶法:眼觀教材筆記目錄,努力回憶每單元涉及主要問題或小標題、接下來回憶問題的細節,如能毫無困難回憶起來,本單元通過,進入下一單元;如果回憶受阻停頓,立馬翻看相關內容解決問題。

  4、知識系統化

  後期複習的一個重點就是要將知識系統化、體系化,形成知識網路結構。具體而言就是“連點為線,畫框為面;縱橫交集,形成網路”。

  “連點為線”就是將零散的知識點穿成縱向的線索。如通常我們常說的中國舊民主主義的三條線索:屈辱史、抗爭史、探索史等;“畫框成面”就是根據不同主題將歷史整合成一個個橫向的專題。如“大國崛起專題”、“資產階級革命專題”、“科技革命專題”、“思想解放運動”等。通過對知識的縱橫整合,使自己形成立體的歷史知識體系。

  5、高屋建瓴、巨集觀把握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有了知識體系也不一定就能識得廬山真面目,你也依然可能迷失在此山中。這就要求我們能跳出廬山,俯視群山。在掌握微觀的基礎上從巨集觀把握歷史全貌,即通常所說的即見樹木又見森林。將知識融會貫通。

初一同學生物學習方法介紹
初一孩子有效的學習方法
相關知識
初一學生的歷史學習方法
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語文預習方法
高中生的歷史學習方法
初一必備的歷史知識: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初一上冊的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
如何加強大學生的禮儀修養方法
學生的有效減肥方法
學生的祛斑美白方法
學生的祛斑美白方法有哪些
學生的快速減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