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功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是膚淺的認識,沒有反思的教學也稱不上是成功的教學,至多是一次教學嘗試。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篇一

  今天下午在初三***5***班上了一節組內公開課《功》,之前在2班已經上過了同樣的內容,所以我想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完善一下本節課的內容,爭取根據講學稿內容按照三個必須要求完成這堂課的教學。

  本節課有個演示實驗,就是“探究斜面”的活動,因為之前在2班做這個實驗時能根據所測資料得出想要的結論,所以在今天這節課,我是讓學生上臺演示,然後其他學生在下面觀察,看是否有錯誤之處。結果問題真出現了。這名學生在拉動彈簧測力計時,應該是在勻速拉動時讀數的,但他卻在拉到頂端時停止運動時再讀數了,所以導致了測量的F偏小,並且三次都是如此,因此最後計算出的FS比Gh小了,這個明顯與實際情況不符合。但是我當時考慮到時間問題就沒有展開來講,就直接跟學生說,這個通過這個資料分析,我們大致可以發現,FS近似等於Gh,然後就接著往下面講了。並且在這裡,我還用了語言加板書說這裡的FS等於一個定值,這肯定是不科學的。

  所以總結這堂課,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指出來,也包括在以後的課堂中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在讓學生上臺演示實驗時,既然說了讓下面同學仔細觀察,看有無錯誤之處,就應該留點時間給學生回答,也許學生還真能看出學生演示過程中的一些毛病出來,這就避免了之後產生的很多麻煩。

  第二,在課堂上語言必須要經過思考之後才能說出來,並且要講究精煉。有時自己認為這種說法可以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其實效果卻適得其反,學生甚至可能誤導。

  第三,在進行演示實驗的過程中,老師應在旁邊不斷引導指導學生,而不是完全讓學生自己做,這個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產生,甚至,想通過一個演示實驗起到一個好的效果,卻沒有想象中那麼好,甚至效果很不理想。

  之前經常聽人說起,教書是一門藝術!我不是太理解,現在,我在教學崗位上已經是第六個年頭了,有時,一個人靜靜的躺在床上想著今天的課堂教學時,突然感覺到自己還是有很多問題存在,自己的上課水平還遠遠不如其他年輕教師,想到自己還需要進一步打磨打造,突然對“教書是一門藝術”這句話有點理解了,這是一門很高深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追尋其中的奧祕,需要我們更用心的去從課堂中找出更多的問題,解決更多的問題,真正實現高效課堂的全新理念!

  篇二

  《功》的這節內容是力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是後續學習的基礎。功的概念比較抽象,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難點,功的計算題對於基礎太薄的學生來說,就更困難了。

  這節課,我先是按照教材的編寫順序,從“力的成效”入手,讓學生體會力與距離的關係,引出功的含義。然後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做功的例項,鞏固和檢查學生對功的含義的理解。在學生對功的含義有了初步的瞭解後,引導學生分析“想想議議”中的“做功與不做功”的圖片,總結出不做功的三種情況。再通過我的“啞劇”表演,訓練學生學會正確判斷物體是否做功,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功的含義,這樣處理學生比較感興趣,容易接受。

  公式W=F?S中的F、S是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由於學生在解題能力上有差異,導致部分學生在解答靈活性、綜合性較強的問題時還是有困難。因此在習題課上要有所側重,要多給予學生解題方法上的指導,指導學生會審題,會找關鍵詞,重點詞,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

  篇三

  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同時正確理解功的含義,是學好功的計算,功率、機械效率和機械能等知識的基礎。特別是對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學能夠很好的掌握它,就能夠更能好地去理解功的原理、機械效率等知識,並解決有關的問題。因此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章的重點,同時,它也是個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和熟練運用功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由於“工作”概念的影響,學生對有些物體運動的情況是否做功還是不能正確地判斷,例如舉重運動員高舉槓鈴未動,人推車車不動等,雖然人都消耗了體力,但是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們並沒有做功;再比如冰塊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動的過程,也沒有做功。所以判斷是否做功是教學中的難點。

  在教學中我把不做功的幾種情況做了分類,

  ①勞而無功:如推而未動,搬而未起;

  ②不勞無功:如踢出的足球在空中運動,踢力不做功;

  ③垂直無功:如手提著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動,向上的提力不做功。

  對於初三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同時具備分析問題和歸納知識的能力。但由於功的含義比較抽象,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主要是指導學生通過生活例項的列舉和分析、歸納上。特別是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上。由於九年級的學生有自我展示的一面,可以讓學生在自我展示中認識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初中物理光的直線傳播教學反思
初中數學圓的標準方程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初中物理功教學反思
八年級物理功教學反思
初二物理力教學反思
初中地理課教學反思
高一物理功教學反思範文
初中物理的教學設計與反思有哪些
初中教師物理力教學反思
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槓桿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初二物理功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