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兩則預習要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新聞兩則是七年級的同學即將要學習的課文,那麼同學們應該怎樣進行預習呢?需要掌握哪些要點呢?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

  關於文體

  新聞是實用文體中的重要門類,在傳播資訊方面起著巨大的作用。胡喬木同志曾經寫過一篇題為《人人要學會寫新聞》的文章,文章中寫道:“新聞是一種時代的科學,時代的藝術,它的發展前途正是遼闊無邊。如果人人都學會這門科學和藝術,不但對我們的新聞工作者有極大的好處,而且對於我們的全部工作以至每個工作人員的品質,一定都有極大的好處。”

  “新聞”這個名稱,從廣義來說,包括訊息、通訊、報告文學等;從狹義來說,就是指訊息。訊息***新聞***這種文體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四條。一是用事實說話。正如陸定一同志所說的:“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我們對於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二是迅速及時。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讀者***或觀眾、聽眾***傳播;及時,是指快而得當,適合需要。三是高潮在前。寫訊息時,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鮮、人們最關心的事實寫在前面,把比較次要的內容寫在後面,形成所謂“倒金字塔”式的結構。四是簡明扼要。簡明,就是既簡潔又明白;扼要,就是準確地把握事物的主要之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篇課文,是充分體現上述特點的一篇典型的訊息。 首先閱讀全文,瞭解文章大概內容。

  二

  關於字詞

  1.字的讀音

  蕪湖*** *** 潰退*** *** 洩氣*** ***

  銳不可當*** *** 荻港*** *** 殲滅*** ***

  2.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銳不可當:鋒利無比,不可抵擋。

  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動或越出範圍;掌握。

  潰退:眾多、大批***敵人***敗下陣。

  要塞:在軍事上有重要意義的、有鞏固的防禦裝置的據點。 其次學習本文。

  1.這篇訊息的標題有什麼特點?

  本篇訊息的標題只有正題,沒有引題、副題。這個標題明確、簡練、突出,傳遞了全文最主要的資訊。“百萬大軍”“橫渡”的用語,表現了磅礴的氣勢,充滿了勝利的豪情。

  2.新聞電頭如何寫,為什麼要寫這些內容?

  新聞電頭也是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寫在一篇新聞的開頭,包括:通訊社名稱、發電報稿地點、時間和記者姓名。本篇通訊是由新華社發搞,發電地點:“長江前線”,時間:“二十二日二十二時”。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電頭裡寫明通訊社名稱,發電時間、地點和記者姓名都是表現真實性的手段。時效性是新聞的重要特點。新聞,就要注意一個“新”字,它在反映現實的速度方面居於各種文體之首。在當今世界上,訊息的時效性是各國通訊社特別注意的問題,往往事件發生後的幾個小時,甚至幾分鐘,就立即通過廣播或報紙向全世界釋出。因為時效是訊息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則訊息寫得再好,失去時效等於廢品。為了說明時效,本篇在電頭裡,不僅註明日期,而且還註明了時間,用來強調報道的是截至二十二時所發生的事件。

  3.本篇的導語是什麼?導語在新聞報道中有什麼作用? 本篇導語是開頭的兩句話。它概括告訴讀者三個情況:一是參戰部隊及數量——“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二是戰鬥的具體區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縱橫一千餘華里”;三是戰果——“已經衝破敵陣,橫渡長江,一千餘華里的戰線上,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

  導語一般在訊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二句話。它用簡明生動的語言點明訊息最主要的事實,揭示全篇的中心思想。導語使讀者瞭解文章概貌,可以激起讀者有進一步瞭解詳細情況的慾望。

  4.本篇報道的主體是寫三路大軍渡江戰鬥的經過,為何是從中路寫起?何處詳寫?何處略寫?

  作者報道三路大軍渡江情況,並未平均使用筆力。中路於20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寫。21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話就交待清楚了。至於其受阻情況,因與西路一樣,敵人“紛紛潰退,毫無鬥志”所以此路略去。次寫西路,略些。21日下午5時起至22日22時已渡過20多萬人,餘下三分之一,預計23日可渡完。寫到受阻情況時,交代了一句“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刪去這句,對報道西路情況無損,而前面對中路受敵情況就要加上“毫無鬥志,抵抗微弱”之類重複的話。把相同的情況合併起來寫,詳略分明,用語更為簡潔。最後寫東路。由於這裡敵人的防線比較鞏固,加之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更重要的是這一地區在戰略上意義重大,直接關係到能否包圍敵軍,解放南京,因此報道寫得十分具體。尤其是最後兩句詳盡地寫了我軍的戰果,是為了說明水路長江和陸路京滬線已全部被我軍切斷,敵人已無退路,敵我雙方態度已十分明朗。

  5.我軍所遇之敵,抵抗力量甚微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如下:一是我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二是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而國民黨部隊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政府拒絕和平,都很洩氣。

  6.這篇報道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這篇新聞真實地報道了人民解放軍以銳不可當之勢橫渡長江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情況,簡要論述敵軍在政治上、軍事上失敗的原因,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必然覆滅的命運。

  7.“戰犯湯恩伯21日到蕪湖督戰,不起絲毫作用”一句中“絲毫”的含義是什麼?

  “絲毫”指作用極小或很少,勾畫了湯恩伯捉襟見肘的狼狽相。


新型玻璃課文預習教案
幸福是什麼預習教案
相關知識
新聞兩則預習要點
初二課文新聞兩則預習練習題
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兩則預習教案
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兩則預習教學設計
初二的語文上冊課新聞兩則預習教案以及方法***2***
世說新語兩則預習導學案
八年級上冊新聞兩則的預習練習題
新聞兩則課文預習練習題
新聞兩則課文原文及課後練習答案
初三化學的預習要點以及預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