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要設烽火臺的原因
烽火臺,又稱烽燧,俗稱烽堠、煙墩、墩臺,是中國古代的戰略性建築,一般建在險要處或交通要道上。烽火臺的建立是用於傳送戰報傳遞緊急軍情的, 古時一旦發現敵情,若遇白天則燃燒摻有糞便的柴草,釋放濃煙;若是夜裡則燃燒加有硫磺和硝石的乾柴,使火光通明,後方看見便知有戰事發生,繼而出兵相助,烽火臺是古代最重要的軍事防禦設施,烽火臺的煙火傳遞也是古老但行之有效的訊息傳遞方式。
烽火臺的建築早於長城,但自長城出現後,長城沿線的烽火臺便與長城密切結為一體,成為長城防禦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的甚至就建在長城上,特別是漢代,朝廷非常重視烽火臺的建築。
烽火臺
到過長城的小朋友一定會記得,在長城內外群山之間,比較高的山頂上建有許多小城堡,這就是烽火臺。有的是獨立建築在高山上,有的和長城城牆連線,每隔一段距離就設一個。這有什麼用呢?這是為傳遞軍事情報設立的,古代沒有電話、電報,當敵人來犯的時候,白天人們就在烽火臺上點狼煙,夜間點火,臨近的烽火臺看見煙火以後,也馬上在本臺點起煙火,這樣一座傳一座,雖然遠在千里以外也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將訊息傳到京城。烽火臺是防禦敵人的報信臺。
說漢字是表意文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