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劉表的歷史趣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三國時期,“老實人”劉表是怎樣手捏劉備腳踩東吳的?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三國劉表的歷史趣聞,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

  《三國演義》中,有一位儒雅忠厚,外表寬容的老人,叫劉表。在小說中,劉表是荊州之主,他在漢末亂世立足,曾擊敗孫堅,後收留劉備,卻不能抵禦外敵。曹操南征,他嚇的一病不起,後被老婆控制,失去自由,憂傷哀怨的死在病榻上。他死後不久,兒子就將荊州送給了曹操。

  《三國演義》成功塑造了劉表優柔寡斷,外寬內忌,外貌忠厚,內裡懦弱的形象。可是,歷史上的劉表卻絕非如此草包,他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也可以稱得上是一方霸主,一世英傑。

  一、單騎定荊州

  漢末大亂,漢朝以清明重臣做地方大員,劉表以漢室宗親的身份被派往荊州。漢朝廷當時已經基本失去對地方的控制權,很多當地豪俠盜賊擁兵自重,割據一方,根本不聽朝廷的號令。而漢朝廷派出去的郡守又都是無兵無糧的光桿司令,除了一紙“鵝城,康城”的上任任命書,沒有一兵一卒,一槍一彈。劉表到荊州上任時候也是這種狀況。當時荊州十分混亂,著名的有長沙太守蘇代,華容縣令貝羽等人擁兵自重,地方上更是有無數的豪帥聚眾割據,可以說,當時荊州各郡是支離破碎,群龍無首。

  劉表連上任的時候都是隱姓埋名進的荊州。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劉表聯絡蒯氏家族和蔡氏家族,開始了統一荊州的攻略。他先以蒯氏家族代表人物蒯越的名義,誘騙荊州豪強五十五人赴宴,然後將這五十五人全部斬殺,併兼並了他們的部隊。隨後,劉表又派人勸降江夏巨盜張虎、陳生***《三國演義》寫這倆人是被劉備搞定的***。至此,荊州大部被劉表控制,荊州刺史劉景升威震江漢。

  二、東吳世仇

  在討伐董卓之戰中大放異彩的孫堅,南下經過荊州地界。孫堅此人驍勇善戰,且心狠手辣,他曾逼迫自己的頂頭上司,前任荊州刺史王睿“吞金自殺。”如今面對這頭“江東猛虎”,劉表表現出了遠超他前任的智慧和能力。劉表派軍隊襲擊孫堅,併成功將孫堅擊殺。僅僅在一年前,孫堅大破董卓涼州兵馬,孤身一人奪回漢帝國首都,天下知名。***參閱拙作《此君擊敗呂布,嚇得敵軍送女人求和,有他在,曹操劉備只能陪襯》***如今卻被劉表輕鬆搞定,即便這裡面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但任何人不能否認劉表的才略膽氣。劉表殺孫堅,從此與孫家成為不共戴天的世仇。後來,孫策、孫權都對荊州發起過大規模的進攻,但是,無論是用兵如神的孫策,還是能得江東人心的孫權,都沒能在劉表手下佔到便宜。

  雖然孫權在建安十三年攻克了江夏,但要知道,那一年秋天,劉表就去世了。當時的劉表已經年邁昏憒,熬死了整整一代人,孫權贏了也沒什麼值得誇耀的。東吳在劉表在世期間,始終未能深入荊州,翻閱史籍,孫氏面對世仇劉表,辦法並不多。劉表鼎盛之時,坐擁荊州十郡,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跨蹈江漢。

  三、制衡劉備,保境安民

  劉備在中原大戰慘敗後,投靠劉表。劉表先將劉備安排在新野,命他充當炮灰抵擋曹操,後來看劉備暗中發展勢力,便將其召回樊城,就近監視。劉備在荊州蟄伏整整七年,始終未能跳出劉表的手掌心。劉備先後跟隨公孫瓚、陶謙、袁紹,這些諸侯皆不能控制他,即便是奸詐如曹操也被劉備擺過刀,後來的劉璋就更不用說了,孫權也曾被劉備坑走荊州。而現在,劉表能將一代梟雄劉玄德控制的服服帖帖,其手腕絕非等閒。劉表統治荊州近19年,他將荊州治理成了亂世中的“世外桃源。”當時全國各地戰火紛飛,百姓和名士都從北方南下,多來荊州,僅飽學鴻儒就多達上千人,如諸葛亮就是跟隨叔叔來到荊州避難。劉表沒有積極的投入到群雄爭霸戰中,卻努力的開拓自己的領地。在他的治理下,荊州社會安定,物產豐饒,人才輩出,文化極其繁榮。

  當時荊州的學校規模和質量竟然堪比京城洛陽的太學!***太學,漢代國立大學,也是最高學府***世人稱劉表治下的荊州:“勸穡務農,以田以漁,稌粟紅腐,年穀豐夥,江湖之中,無劫掠之寇,沅湘之間,無壤竊之民。”後世人多批評劉表坐擁荊州,不思進取,並因此貶低他和他的兒子為“涿犬。”其實,劉表能打飛孫堅,抗擊孫策,制衡劉備,牽制曹操,不能算是無能。

  更何況,在那個動盪不安的亂世,他能穩定一方,保境安民,不隨意發動戰爭,沒有橫徵暴斂。令多少精英和百姓得以活命,能在那個人間地獄的時代安享十餘年的和平,這份功德又豈是那些“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梟雄奸雄英雄們可比的呢?

  再想想赤壁之戰後的荊州,被曹劉孫三家爭奪半個多世紀,飽受戰火,百姓顛沛流離,那時候,會有多少人懷念劉表劉景升啊!

  劉表簡介:

  劉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陽郡高平***今山東微山 ***人。漢魯恭王劉餘之後 ,東漢末年名士,漢末群雄之一。他身長八尺餘,姿貌溫厚偉壯,少時知名於世,與七位賢士同號為"八俊"。為大何進闢為掾,出任北軍中候。後代王睿為荊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為輔。李傕等入長安,劉表遣使奉貢。李傕任命劉表為鎮南、荊州牧,封成武侯,假節,以為己援。

  在荊州期間,劉表恩威並著,招誘有方,使得萬里肅清、群民悅服。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先殺孫堅,後又常抗曹操。然而劉表為人性多疑忌,好於坐談,立意自守,而無四方之志,後更寵溺後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權。劉表死後,蔡瑁等人廢長立幼,奉表次子劉琮為主;曹操南征,劉琮舉州投降,荊州遂沒。

  劉表的《五經章句後定》刪除浮辭,讓學者較快通曉經文,為唐初修纂《五經正義》的先河。劉表在任荊州牧其間,曾經與當地學者共同著作了一部名為《荊州星佔》***或名《荊州佔》***的天文書籍,並在後世流傳了幾百年。至少到了唐代,《荊州星佔》還是李淳風撰《乙巳佔》、瞿曇悉達撰《開元佔經》時的重要參考書之一。李淳風亦在《乙巳佔》中開列他自述是"幼小所習誦"的星占學參考書共二十五部,其中第十八部就是劉表的《荊州佔》。儘管劉表本人未必是《荊州星佔》的主要編撰者,但其領銜編著的角色,亦證明他對於天象星宿有一定的研究。

  據《全後漢文》載,劉表著有《周易章句》五卷,又有《進諫王暢》、《後定喪服》***即《五經章句》,與宋忠等共撰,見《經學輯佚文獻彙編》***等作品言論。

  劉表墓位於湖北省襄陽市東,最早記載其準確方位見《水經注》:"城東門外二百步劉表墓,太康中為人所發。見表夫妻,其屍儼然,顏色不異,猶如平生。墓中香氣遠聞三四里中,經月不歇。今墳冢及祠堂猶高顯整頓。"因襄陽城自漢代建縣築城以來,經歷城址東移北挪、位置由低到高、規模由小到大、結構由土城到磚城的變遷過程,所以歷代文人墨士描寫的劉表墓其實都是一墓。

  1993年5月至1994年4月,考古人員在襄陽城東街新華書店建綜合樓時發掘一座大型殘磚墓,經研究確認為東漢末年荊州刺史劉表墓。這一考古成果發表在1995年《江漢考古》第3期。1996年1月27日中新社向海內外發通稿,報道了"劉表墓在襄陽發現並獲確認"的訊息。

  史籍對劉表墓祠的記載也有分歧。《藝文類聚》卷40引《從徵記》說"劉表冢在高平郡"。乾隆《襄陽府志》說劉表墓在"縣東北十里,地名紅土腦。"民國重印同治《襄陽縣誌》在注引《水經注》後加按語云:"滾河北距城四十里,土名四碑堰。有古冢二,高一丈六七尺,大可畝餘。舊址二十餘畝,後經居民墾種,僅存六畝。相傳為劉表墓。聞明季有發冢者,天大雷電乃止。"此墓尚存,1981年被公佈為縣級文保單位。兩志所載,事件可能不虛,但兩墓當為他屬。

定遠侯班超的軼文趣事
大明宦官專權的原因
相關知識
三國劉表的歷史趣聞
三國陳登的歷史趣聞
三國田豫的歷史趣聞
晉國內亂的歷史趣聞
三國時期真實的歷史趣聞
關於三寸金蓮的歷史趣談
三國演義的歷史資料
三國朝代的歷史事件
三國兩晉的歷史事件
北漢皇帝劉繼恩的歷史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