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民間故事內容概括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西湖,猶如鑲嵌在東南佛國——杭州的一顆璀璨明珠。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西湖龍井的傳說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 ,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採了起來。剛採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后便想嚐嚐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儲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茶中之美數龍井”,而龍井茶又尤以西湖龍井為最美。西湖龍井的傳說也很優美。清朝年間,乾隆帝六次南巡,先後四次駕臨龍井茶區看茶農採茶、製茶。傳說,這位嗜茶的長壽之君曾親自動手採茶。他把在胡公廟老龍井寺採的一些茶芽夾在書中帶回京城,獻給皇太后觀賞。太后被書夾扁了的茶芽甚是喜歡,並指定要這樣的貢茶,從此,龍井茶就保持了獨特的書籤外形。如今,到杭州旅遊還可以看到胡公廟山門外生長著的當年乾隆帝採摘過並賜封為"御茶"的18棵老茶樹。

  :金牛湖

  從前,西湖叫做金牛湖。

  那時候,這湖還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水,沿著湖岸是黑油油的肥沃的土地。周圍的老百姓都在那裡種著莊稼,用湖水來灌溉,稻穗兒長得圓溜溜的象一串一串的珍珠。農閒了,大家就湖上打魚撈蝦。人們和睦相處,過著安樂的日子。

  在這湖底,住著一條金牛。只要天晴久了,湖水慢慢地淺下去,湖裡的金牛就出現了:老遠的就能看見它那金晃晃的背脊,昂起的牛頭和翹起的雙角,它嘴裡吐出一口口大水,湖水立刻又漲得滿滿了。

  有一年夏天,算起來已經九九八十一天沒有下雨了,旱得湖底朝天,四周的田地硬得象石頭,裂縫有幾寸寬,嫩綠的秧苗都枯黃了。老百姓乾渴得眼睛凹進去,渾身沒勁。他們天天盼望金牛出現。

  一天早晨,正當大家站在湖邊盼望金牛的時候,突然傳來“哞 ”的一聲,只見金牛從湖底破土而出。它搖搖頭,擺擺尾,口吐大水,霎時間湖水又漲滿起來。

  老百姓喜得流出了淚水,正在感激金牛,金牛抬起頭,閃著亮晶晶的眼睛,“哞”地叫了一聲,又隱沒在湖中了。

  這件事很快地傳開了。地保傳給衙役,衙役又報告了錢塘縣官。縣官一聽,捧著肚子笑呵呵地說:

  “這真是一件活寶貝,要是把它拿來獻給皇帝,一定能升官司發財!”當下吩咐手下人,趕緊去把金牛捉來。

  那些衙役、地保匆匆跑到了湖邊,抬頭望望,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湖水,哪裡有金牛?問問附近百姓,大家一見是衙門裡的人,不是說沒看見,就是悄悄地避開了。

  衙役們沒法可想,只得回報了縣官。縣官心裡生氣,拈著八字鬍鬚,想啊想的,想出了一條壞主意。他對手下人說:

  “既然如此,就把老百姓都去叫來,把湖水車幹。誰不來,就斬誰!”

  住在湖邊的老百姓,男的、女的、老的、小的,都被趕來了。他們在縣官的威逼下,只得架起水車,含著眼淚車湖水。

  車啊車的,一連車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大家精疲力竭,最後那一天,終於把湖水車幹了。果然,金牛臥在湖底,它那身上的金光照得天地通亮。

  縣官被金光照得連眼睛也張不開,但他還呼喝著衙役們,趕快下湖去搶金牛。說也奇怪,那金牛好象生根似的,掀也掀不起,抬也抬不動。老百姓都暗暗地在心裡高興。

  縣官一看搬不動,就對百姓說:

  “誰能抬起金牛,賞白銀三百銀!”

  可是,老百姓都站著不動,氣呼呼地不理他。

  縣官見老百姓不理他,就大聲怒吼道:

  “今天若不把金牛抬起,就將你們統統殺頭!”

  縣官的話剛說完,那金牛大叫了一聲,象是睛天霹靂。只見飛沙走石,地動山搖,縣官嚇得面色如土,雙腿發軟,心想逃走,可是一步也走不動。

  這時,那金牛轉著圓溜溜的眼睛,站了起來,又仰天長叫了一聲,從口中吐出一股白花花的大水,直衝縣官、衙役,一下把他們全都捲到巨浪中去了。

  立刻,湖水又滿了起來。

  從此以後,湖中的金牛不再出現了,湖水再也沒幹過,人們忘不了金牛。他們在湖的旁邊城牆上築起一座高高的城樓,天天爬上城樓去盼望金牛。這座城樓,就是後來的“湧金門”。

  :錢王射潮

  錢塘江的潮水從來就是很大的,潮頭既高,潮水衝擊的力量又猛,因此錢塘江兩岸的堤壩,總是這邊才修好,那邊又被衝坍了。“黃河日修一斗金,錢江日修一斗銀。”那時候,潮水給人民帶來的災害,從這句話裡就可以想見了。

  到唐朝末年,有個吳越王叫做錢鎦的,勇猛無比,當時一般人都稱他為“錢王”。

  錢王治理杭州的時候,各種事情都感到還容易辦,就是這道錢塘江的海堤修不好。因為剛剛要修好,潮水一天一夜要來兩次,簡直叫人沒有法子能把海堤修築起來。因此,錢王手下的人很著急,都怕錢王發脾氣,只好報告錢王道:“大王,這海堤還是不修吧,總不會修好的。因為錢塘江裡面有個潮神在跟我們作對,只等到我們把海堤修得差不多的時候,他就興風作浪,鼓起潮頭,把我們的海堤給衝坍了。”

  錢王聽了滿肚火,氣得鬍子一根根都直豎起來,眼睛瞪得象銅鈐,厲聲喝道:

  “吠!你們這批沒用場的傢伙!為什麼不把那個潮神拖上來給宰了?”

  手下人慌忙說道:

  “這不能夠,這不能夠,他是個潮神,在海水裡面,跟海龍王住在一起的哩!我們沒法去找他。何況他來的時候,是隨著潮水翻滾,都在潮頭的海水裡面;我們凡人,既看不到,更沒法子捉拿他。人們就是趁著鐵打的船去尋找,只要一碰到潮頭,也會給吞沒了的。”

  錢王聽了,兩眼火星直冒,大吼道:

  “呸!難道就讓這個小小的潮神來胡作非為嗎?不行!”

  錢王想了一想,說道:

  “好,讓我自己去降伏他。到八月十八這一天,給我聚集上一萬名弓箭手到江邊,我倒要去見見這個潮神!”

  你道錢王為什麼一定選八月十八這一天呢?原來八月十八是潮神生日,這一天潮頭最高,水勢更是排山倒海凶猛無比;而且潮神會在這一天,騎著白馬跑在潮頭上面的。

  八月十八日到了,錢塘江邊搭起了一座大王臺,錢王一早就到臺上觀看動靜,等待潮神到來。可是從當地挑選出來的一萬名精銳的弓箭手,卻陸陸續續地一下到不齊,錢王見了嫌慢,就喝令他們必須立即聚齊到江邊,排列好陣勢。

  這時有個將官,上前跪下稟道:

  “大王!弓箭手跑向江邊來時,要經過一座寶石山,這個地方山路狹窄,只能容一人走過,何況過山又得爬上爬下的,因此來得慢了。”

  錢王聽了,喝道:

  “呀呸,這樣豈不要耽誤了消滅潮神的大事!”他立刻跳上千裡駒,飛也似地來到了寶石山前,一看,果然如此。他連忙跑到山巔上面向四下了望,只見這山的南半邊有條裂縫。於是他坐了下來,把兩隻腳踩在山的裂縫處,用力一蹬,哈!這山竟然給他一下蹬了開來,中間出現了一條寬寬的道路。那些將士見了,人人喝彩,個個歡呼!沒多久,全部弓箭手就通過這條大路,到江邊聚齊了。——從此,這裡就叫作“蹬開嶺”,那錢王的一雙其大無比的大腳印子,直到如今,還深深地陷在石牆上面哩。

  錢王又飛快地騎著馬到處巡視了一番,等他再到江邊大王臺上的時候,一萬名精兵早就排好陣勢,個個雄赳赳、氣昂昂地拿著弓箭,望著江水。錢江沿岸的百姓,受盡了潮水災害,修堤治水,哪個不歡喜,誰人不盡力!如今聽說錢王射潮神,都爭著觀戰助威,真是家家閉戶,人人出動,幾十里路長的江岸,黑壓壓地擠滿了人。錢王見了這般聲勢,更加膽壯起來,忙叫人拿來了筆墨,寫了兩句詩道:

  “為報潮神並水府,

  錢塘且借與錢城。”

  馬上把詩丟進江水裡去,大聲叱道:

  “喂,潮神聽了!如果你答應了,就不許把潮水湧來!假如你潮水仍然要來,那就不要怪我手下無情了!”

  岸上的百姓以及弓箭手聽到,都歡呼起來,那聲音就象雷吼一樣。大家神色緊張地對著江水,觀看動靜。可是潮神並沒有理睬錢王的告誡,一會兒,但見遠遠一條白線,飛疾滾來,愈來愈快,愈來愈猛,等到近時,就象爆炸了的冰山,傾覆了的雪堆似地奔騰翻卷,直向大王臺衝來。錢王見了,大吼一聲,喝令:“放箭!”話音一落,他搶先就“叟”的一箭射了出去。

  這時,只見萬名精兵,萬箭齊發,直射潮頭。百姓們都跺腳拍掌,大聲吶喊助威。一萬支箭射了,又是一萬支箭;一萬支箭射了,又是一萬支箭;“叟叟叟”,霎時射出了三萬支箭,竟逼得那潮頭不敢向岸邊衝擊過來。錢王又下令:“追射!”那潮頭只好彎彎曲曲地向西南逸去,最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因此,直到今天,潮水一到六和塔邊就快沒有了;而在六和塔前面,江水彎彎曲曲地向前流去,象個“之”字,因此人家又叫這個地方為“之江”。

  從這個時候起,海堤才得造成。百姓們為了紀念錢王這次射潮的功績,就把江邊的海堤,叫做“錢塘”。
 

古代經典民間故事
中國民間故事和傳說
相關知識
西湖民間故事內容概括
西湖民間故事閱讀體會
西湖民間故事免費閱讀
西藏民間故事
關於民間故事的內容
發生在杭州西湖的民間故事
中國民間故事的主要內容
關於杭州西湖的民間故事
關於杭州西湖的民間故事
陝西民間故事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