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短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凝鍊而成的社會道德準則。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鐵杵磨成針

  唐代大詩人李白,小的時候很貪玩,不愛學習。他的父親為了讓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學堂去讀書,可是,那些經史、諸子百家的書很不好學,李白學起來很困難,就更加不願意學了,有的時候還偷偷跑出學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沒有上學,跑到一條小河邊去玩。忽然他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蹲在小河邊的一塊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著一根鐵棍。
  李白好奇地來到老婆婆身邊,問道:“老婆婆,您在幹什麼?”“我在磨針。”老婆婆沒有抬頭,她一邊磨一邊回答。
  “磨針!用這麼粗的鐵棍磨成細細的繡花針。這什麼時候能磨成啊!”李白脫口而出。而老婆婆這時抬起頭,停下手,親切地對李白說:“孩子,鐵棒雖粗,可擋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難道鐵棒就不能磨成針嗎?”
  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很受感動。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恆心,不怕困難,天天堅持做,什麼事都能做好。讀書不也是一樣嗎?”李白轉身跑回學堂。
  從此以後,他刻苦讀書,歷代詩詞歌賦,諸子百家,他見到就讀,終於成為一名著名的詩人。
  這句成語比喻只要長期努力不懈,再難的事也能成功。

  :孫康映雪讀書

  晉朝人孫康自幼聰敏好學,但是家中很貧窮,根本沒有上學讀書的機會。於是,他開始利用夜晚時間讀書,可是夜間讀書時,必須點油燈,往往讀一個晚上的書,就要用去一燈油,以孫康當時的家庭條件根本負擔不起,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特別是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誦。有一年冬天,天氣格外寒冷,三天兩頭下一場大雪。冬夜,孫康蓋著薄被正蜷縮在床上,面對著北風呼嘯的視窗又在背書。揹著揹著,突然發現視窗越來越亮,他甚至懷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陽的時候了,等他披著衣出門一看,原來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視窗映亮了。孫康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視窗,那麼一定也可以用積雪照著讀書吧。想到這裡,他便捧起書跑到門外,一個人蹲在雪地裡,藉著積雪映出的微弱亮光來讀。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腳。從此孫康不再為沒有燈油而發愁。整個冬天,他夜以繼日地讀書,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讀到雞叫。即使是北風呼號,滴水成冰,他也從來沒中斷過。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最終擺脫貧困家境,成為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

  :岳母刺字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 岳母刺字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 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 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繡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讚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歷代人民所敬仰。
 

鄧亞萍的勵志小故事
關於古代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相關知識
很短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文章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徵文
關於古代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孝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文明禮儀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後感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都有哪些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典故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