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誠通道德的故事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誠信需要經得起誘惑,無論是多大的利益,只要是違背誠信的都不要去做,如果做了,會對自己將來有著很大的影響。和無誠信比起來,誠信要好得許多,既然誠信好,我們為什麼又要去選擇無誠信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吉田忠雄的創業小故事

  日本著名的企業家吉田忠雄在回顧自己的創業成功經驗時說過,為人處事首先要講求誠實,以誠待人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離開這一點,一切都成了無根之花,無本之本。

  在他創業的初期,他曾經做過一家小電器商行的推銷員。開始的時候,他做得並不順利,很長時間業務並沒有什麼起色,但他並沒有灰心,而是堅持做下去。有一次,他推銷出去了一種剃鬚刀,半個月內同二十幾位顧客做成了生意,但是後來突然發現,他所推銷的剃鬚刀比別家店裡的同類型產品價格高,這使他深感不安。

  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向這二十家客戶說明情況,並主動要求向各家客戶退還價款上的差額。他的這種以誠待人的做法深深感動了客戶,他們不但沒收價款差額,反而主動要求向吉田忠雄訂貨,並在原有的基礎上增添了許多新品種。這使吉田忠雄的業務數額急劇上升,很快得到了公司的獎勵,這給他以後自己創辦公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篇二:誠實好學的宋濂

  明朝著名的學者宋濂少年時特別喜歡讀書。但那時由於家裡窮,買不起書,所以每一次都是從別人家裡借書來讀。而每次借書,他都按時還書,從不違約,因此,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有一次,他從別人那裡借來了一本好書,越讀越愛讀,便決定把書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便連夜抄書。

  當時正是寒冬臘月,滴水成冰。夜深了,母親見他仍伏案抄書,便心疼地勸道:“孩子,都深更半夜了,天又這麼冷,天亮再抄吧。別人又不是急等這本書看。”

  宋濂說:“不管別人等不等書看,到期限就要還,我不能說話不算數。如果我失信於人,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那麼,我又怎麼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呢?”

  又有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學者請教,並約好了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了鵝毛大雪,漫山遍野一片白色,西北風還猛烈地刮個不停。

  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拉住他問:“兒啊!你這是要去哪裡啊?”

  宋濂回答說:“我去向老師求學啊,這不是早就約好的嗎?”

  “可是這的天氣怎麼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裡也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樣一件舊棉襖,根本抵擋不住深山的嚴寒啊!”母親心疼地勸宋濂。

  宋濂說:“娘,今天不出發就會錯過跟老師約定的日期,這就是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說完,宋濂就冒著風雪上路了。

  當宋濂趕到老師家裡時,老師不住地稱讚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後來,誠信求學的宋濂終於成為一代學者。

  篇三:陳君賢誠信教子,拾金不昧

  東漢明帝時,有一個叫陳君賢的人,家住廬州府的陳家村。廬州府在今天安徽省安慶市一帶,這裡曾經是商朝的小諸侯國——皖國***亦稱古桐國***的所在地。

  有一天,陳君賢十二歲的小兒子陳爵和他的好朋友陳挺在湖邊玩耍,玩了一會兒兩個人都累了,陳挺就對陳爵說:“我帶了釣魚竿,咱們去釣魚吧。如果釣到大魚,今晚讓你爹給咱們做紅燒魚吃!”

  陳爵性格比較倔強,說:“不用你給我釣,我要自己釣!不過我沒帶漁竿,你在這等等,我回家拿!”話音剛落,也不等陳挺回答,就飛快地跑了。一會兒,陳爵回來了,問陳挺:“你釣到魚了麼?”陳挺說:“你看,我釣了好幾條又肥又大的魚。你趕緊到我這邊來釣吧,這邊魚多!”

  陳爵說:“我要自己找釣魚的地方。挨著你,釣到了也是搶了你的福氣!”說著,他跑到離陳挺不太遠的地方,坐了下來也開始釣魚。忽然,陳爵看到湖邊的水中好像有個黃色的罐子,就想把它撈出來看個究竟。於是,他先用一塊大石頭將漁竿壓住,然後脫了鞋子,挽起褲管,下到水裡撈罐子。可是罐子有半截陷在泥裡,他拔不動。

  陳挺見他下到了水裡,覺得很奇怪,就大聲地喊道:“陳爵,你不好好釣魚,跑到水裡幹什麼呢?”陳爵聽到陳挺的喊聲,就說:“這兒有個大罐子,挺沉的,趕緊過來幫忙!”陳挺跑過來一看,水裡果然有個黃色的大罐子,旁邊還有一個盤子呢,於是也趕忙脫了鞋下去幫忙。

  兩人使出吃奶的力氣往外拔,罐子是拔出來了,他倆卻都後仰摔進了水中。那個罐子被甩到了一邊,兩個孩子互相攙扶著爬起來,一屁股坐在岸邊喘粗氣。

  過了好一會兒,他倆把那隻又滑又重的罐子抬到岸上。陳爵開始以為是一個銅樽,可是將它洗淨後,罐子發出黃燦燦的光芒。兩人都呆住了:罐子是黃金做成的!這時,被攪渾的湖水又變得清澈了,陳爵在發現金樽處的周圍搜尋,看見水中有許多像銅錢似的小東西,數不清究竟有多少。他撈起一個洗掉汙泥一看,原來是金幣!

  他倆都想不明白:這個湖裡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金器呢?他倆連釣竿也忘了拿,每人抓著兩把金幣就飛跑回村裡。陳爵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地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父親。陳君賢一聽,驚得說不出話來。

  陳爵的父親陳君賢曾是皖國的官員。春秋時,小小的皖國相繼依附楚、吳、越等大國;楚漢爭霸時,皖依附楚國。皖國在戰亂中滅亡後,歸屬了漢朝,陳君賢就隱居在陳家村。

  陳君賢,在皖國為臣時忠心耿耿,國家滅亡後他心灰意冷。這些年來,他一直為下落不明的皖侯難過。現在看來,皖侯必然是自沉在大湖裡了,隨身帶的金器才會出現在湖中。他聲音顫抖地對兒子說:“那些都是皖侯國的金幣啊!走,你帶我去看看!”

  父子倆奔到湖邊。只見那裡已經來了不少村民,都是聽到陳挺的話後跑來的,他們爭著趟進水裡撈金幣,搶奪著那個金樽。陳君賢大聲說:“鄉親們,不要搶!這些都是皖國的東西,也就屬於漢朝,是國家的財富!”

  陳君賢平素為人誠摯、助人為樂,在村裡享有很高的威信,大家都聽他的。在陳君賢的指揮下,村民們把金幣、金器打撈上岸加以清點:除了那個金樽,還有金盤等器皿,光是金幣就有十多斤。

  一下子撈到這麼多金子該怎麼辦呢?陳君賢把兒子陳爵叫到跟前,問道:“兒子,你可知道這湖是國家的還是咱自家的?”兒子說:“那還用問嗎,當然是國家的!”陳君賢接著又問:“既然湖是國家的,那麼,在湖裡撈到的金子是應該交給官府呢,還是應該自家藏起來呢?”陳爵想了一下,很懂事地說:“不應該自家藏起來,應該交給官府!”

  陳君賢高興地說:“你真懂事,真是我的好兒子!做人就應該誠誠實實的,再好、再貴重的東西,不是自家的就不能要。咱可不能為了這些黃金而做昧心事,忘掉了比黃金還重要的做人的道理!”

  接著,陳君賢又說服了陳挺和他的家人以及眾鄉鄰,把從湖裡撈出來的黃金全部交給了當地的官府。當地官府又把這件事上報朝廷。漢明帝知道陳君賢和陳家村村民拾金不昧的事蹟後,非常高興,特別下了一道詔書,表彰並且獎勵了他們。

  陳君賢將皇上的賞賜全部分給了村民,自己分文不留。村民們領到賞賜後都歡天喜地的,紛紛稱頌陳君賢高尚的情操。
 

關於誠信的故事精選
關於誠通道德的故事
相關知識
關於誠通道德的故事精選
關於誠通道德的故事
關於名人道德的故事精選
關於誠通道德的格言
關於名人道德的故事
關於素質道德的故事
關於品行道德的故事
關於高尚人格的故事精選
關於名人成功的故事精選
關於幽默風趣的故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