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孩子不愛學習的教育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孩子的成績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為了提升學習成績,報了一個又一個的補習班,最終孩子和家長都是疲憊不堪。對於孩子不愛學習,家長應該怎樣教育?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

  一、學生原因

  1.學習負擔過重。

  現在的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父母為了孩子以後能夠成人成才給孩子身上施加了太大的壓力,學校的老師為了升學率給孩子佈置過多的作業造成孩子沒有課餘的休息時間,身心得不到放鬆。心裡素質差的孩子就會感覺到學習非常的吃力,而且還學不好。

  2.學習適應能力差。

  孩子的學習適應能力對孩子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比如孩子剛上小學時,對周圍的環境、老師不熟悉,自己身邊的朋友也改變了,陌生的環境導致提不起學習的慾望,一旦經歷失敗之後,便會將失敗的原因歸結於自身,認為自己沒有成功的能力,他們無力避免失敗,也不知如何追求成功,產生失落感,無力感,這種現象稱為“習得性無助感”。在這種感覺支配下,不願再嘗試,陷入“造成失敗——缺乏能力——失落感——表現降低”的惡性迴圈。

  3.不良習慣難改。

  心理學家指出人一經養成習慣,意識就深化到下意識、潛意識層面,想改正要有意志、肯下工夫才行。一部分學生已經形成不良習慣。上課說話、看課外書、聽CD、玩電子遊戲、做小動作等。這樣降低了聽課效率,加大課外作業的難度,延長學習時間,直接影響學習成績。

  二、家庭原因分析

  1.心理學研究發現,和諧的親子關係是孩子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有的家長常對孩子說:“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得去修地球,去掃大街。”功利性過於強烈。這樣,孩子體驗不到獲取知識本身的快樂,而只注重別人對自己學習成績的評價。孩子對知識本身不感興趣,自然將學習看作是苦差事。某些父母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監視孩子的所作所為,其結果造成管得過寬過嚴。父母的動機是正確的,但有時方法不當破壞了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造成孩子苦惱,煩躁,情緒低落,學習成績下降,和朋友交往時也有心理障礙。

  2.溺愛的家庭氛圍造成孩子學習動力缺失。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容易被父母溺愛。父母對子女只注重體質與營養,物質方面的要求更是有求必應,有時卻忽略心理品格的訓練,缺乏勤奮、獨立自主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的鍛鍊。而父母又要求自己的孩子能夠勤奮上進,可他們從小被溺愛慣了又哪來的動力。父母從小沒讓孩子吃苦,孩子大了又怎麼吃得了繁重的學習之苦!

  3.孩子的潛能優勢沒有得到激發,造成被強迫學習的心理陰影。

  有些家長要孩子學習,不是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特長,激發學習熱情,而是通過孩子來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理想。這是家長的一種代償心理。日本教育學者山本光明,把從事某種活動的意願表現方式,分為四種,充滿“鬥志”、“被強迫做”、“不想做”、“無法做”。凡是被強迫學習的孩子都缺乏學習的動力,學習的主動性差。

  其他原因

  1、不喜歡呆板課程和枯燥講課方式,找不到學習的興趣。

  2、在開始學的時候沒入門,對於學習這門課覺得無從下手,摸不著頭腦。

  3、因為不自信,“反正別人說我笨,學什麼我都有學不好”,於是對於學習有一種自然的反抗,學起來有一搭沒一搭的。

  4、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馬虎、下課不完成作業等。

  5、也有的孩子在中間環節沒跟上,或者是老師的批評,或者是周圍同學的影響等。

  

  放下“架子”輔導孩子學習

  在對待孩子學習的問題上,家長絕不能以長輩的身份來要求孩子,更不能用命令或呵斥的語氣督促孩子學習。“威逼利誘”不能真正的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家長要做的是放低自己的身份,像朋友和同學一樣和孩子討論學習。

  在輔導孩子學習時,家長的態度要謙虛,以共同探討、相互學習的目的來引導孩子。平時監督孩子寫作業時,最好用商量的語氣詢問孩子“你30多分鐘的電視了,該去寫作業了,你覺得呢?”“等吃完飯,你休息一會兒就去寫作業吧。”

  “硬碰硬”的教育方式永遠不可取,不僅會破壞家庭的和諧氛圍,還可能導致孩子更加叛逆。低下身子,用平等的姿態和孩子商量,孩子會更容易接納和吸收家長的意見和建議。

  及時糾正孩子犯的錯誤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年紀小,犯點錯誤沒什麼,長大就好了,其實不然,小的錯誤不改正將來很可能會釀成大錯!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家長具有監督和糾正孩子錯誤的義務。

  在學校,很多老師都會讓學生準備一本錯題本,把做錯的題目重新梳理後寫在錯題本上,這個方式家長也可以學習。在輔導孩子做功課或檢查作業時,家長一旦發現有馬虎潦草和錯題就要及時指正,讓孩子重新驗算,如果實在不會做了,家長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做題。

  這裡說的及時指正孩子的錯誤,並不是當頭棒喝孩子怎麼這麼笨、這麼馬虎,而是溫和的引導和指正,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自己去尋找正確的答案。

  提醒孩子預習和複習

  大家都知道“溫故而知新”的道理,經常溫習功課不僅能加深對知識的認識,還能獲得意外的新認知。而預習相對很對孩子來說,做到的卻不多,上一單元的知識點還沒消化完,自己再去看新一單元的知識確實挺困難。

  家長平時要多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熟悉老師的課程進度。今天學習到哪個章節了?有哪些重點要背誦的內容?只有瞭解孩子的課程進度,才能及時的提醒孩子預習和複習。

  與其說預習和複習是一種學習方法,不如說是一種端正的學習態度。而一個好的學習態度,就一定離不開及時預習、經常複習。父母要記得經常提醒孩子,看看孩子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怎樣,同時加深他對舊知識的理解。

  不要以為孩子的學習是學校和老師負責,家長也要做好家庭作業的輔導。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教導
關於孩子不愛學的解決措施
相關知識
針對孩子不愛學習的教育方法
對於孩子不愛學習的解決方法
孩子不愛學習的解決方法有哪些
針對孩子不愛學習家長應該採取的措施
一些教您如何改變孩子不愛學習的乾貨
關於孩子不愛學習的解決策略
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不愛學習的是什麼原因
導致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是什麼
導致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