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必背詩歌型別歸納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想要學好語文的話,學好詩歌是很關鍵的,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學習詩歌,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中語文必背詩歌型別,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中語文必背詩歌型別

  1、《關雎》《詩經》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⒈形容青年男子熱烈追求愛情的詩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⒉形容對愛情的思慕和對問題的煩擾因而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的詩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3。《關雎》:小夥子一般都喜歡美麗而又賢慧的姑娘,《關雎》一詩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兩句就是佐證。

  2、《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1。能印證“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尋找追求的詩句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2。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內容?第一章是寫詩人對伊人的深深懷念。第二章是表達了詩人對伊人的強烈追求又得不到的真摯情感。第三章是表達了對伊人的失望情感。可以把她看成愛情詩,也可以把她看成友情詩。

  3、《觀滄海》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⒈曹操的《觀滄海》:這首詩是一首樂府詩。詩中對景物作總寫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⒉詳細寫詩人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⒊本詩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懷的詩句,描寫詩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4。本詩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但是也有兩句是敘述,這兩句詩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4、《飲酒》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⒈一詩中表現詩人恬靜閒適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懷的句子;反映詩人陶淵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現他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的;形容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的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表明人決意擺脫塵世的干擾,過閒適恬靜的生活的詩句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4。詩歌蘊含著這樣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囂人境也無”喧囂“之感的詩句:“心遠地自偏”。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朝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⒈本詩中把對朋友的真摯感情昇華為哲理,寫出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還是近鄰一樣的親近,說明知心朋友聲息相通的兩句詩;以全新角度闡明對離別的看法,飽含友情,讓人胸襟豪邁爽朗的詩句: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2。用來形容人們在世界各地都有知心朋友,雖然遠隔重洋,卻如近鄰一樣親近的詩句: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3。寫送別的地點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詩句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4。拓展:高適《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與“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意境相似。

  5。第二句中“望”的表達作用:一個“望”字將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聯絡起來,望中含情,表達了對友人沿途勞頓的擔憂之情。

  6。簡要分析頸聯的內涵***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答:這兩句以理性的議論展現了友情和別情的新意境:真正的友誼不受時空的阻隔。表現了詩人高遠的志趣和闊大的胸懷

  7。“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成為千古名句,它告訴我們什麼?

  答:寫出了友誼的哲理,真正的友誼是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既是永恆的,也是無所不在的。

  8。這首詩與其他送別詩的不同點是什麼?

  答:這首詩不同於其它送別詩,開闢了送別詩的新意境。一改以往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字裡行間體現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

  6、次北固山下唐朝王灣***重點***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⒈時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著時光的的流逝,蘊含自然理趣的詩句;寫歲末年初江邊景色用來感嘆歲月無情,徒增遊子無限鄉愁;蘊含新事物孕育於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⒉表達鄉愁之情的句子: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首聯寫出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先寫“客路”,後寫“行舟”,寫出了人在他鄉、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

  4。頷聯“潮平兩岸闊”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失”,你覺得“闊”與“失“哪個更好?“風正一帆懸”能否改為“風正數帆懸”?為什麼?

  答:①“闊”字更好,它給人以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且讀起來與“懸”字對應,聲調也更響亮。★或“失”更好。它生動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漲而與水面平齊,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②不能改,詩人意在以“一帆懸”之小景襯“兩岸闊”之大景,改了就沒有這種效果了。

  5。頸聯歷來為人們所欣賞,請選擇一個角度作簡要分析:

  A “生”“入”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富有生機。

  B 反映了時序的交替,蘊涵自然理趣。

  C “日”“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透露出積極、樂觀、向上的感情。

  6。本詩表達了漂泊在外的遊子對家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認為詩中的哪一處句子最能突出地表達這種思想感情?為什麼?最後兩句,詩人由歸雁想起鴻雁傳書的故事,心中湧起對故鄉洛陽的思念。

  7。從這首詩看,詩人處在怎樣的境況之中?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遠離家鄉,漂泊江南水上。表達了漂泊中的孤獨情懷和思鄉之情。***可從“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等句看出***

  8。前人評價“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兩句詩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你認為它“妙”在何處?

  答: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現出春天的訊息。寫景逼真,還蘊含一種生活哲理,突現了新生事物的強大生命力。給人以樂觀向上的鼓舞力量。

  7、《使至塞上》唐朝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⒈寫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景象,畫面開闊、氣勢雄渾的詩句;《紅樓夢》中香菱所評論的《使至塞上》的兩句描寫塞上風光的是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JP2

  ⒉不僅顯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緒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暗示詩人因為受到排擠而激憤和抑鬱的內心的句子: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詩歌學習技巧

  ***一***預習

  預習要求:①熟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②瞭解詩人及創作背景

  通過課前預習對新課有一個感性認識,為課堂教學順利進行作準備,並且可以培養學生讀書習慣。提高釋詞識字能力。

  ***二***學習詩歌,授之以漁

  1、第一步,匯入新課。

  2、介紹詩歌方法,授以新知。

  讀詩

  想詩

  解詩

  賞詩

  悟詩

  3、用方法學習本詩。

  “讀詩”——

  利用多媒體聲、像具備的特點,展開詩句所對應的圖景。學生跟著讀可讀出節奏、讀出輕重音。在朗朗書聲裡,在生動的畫面中學生快樂的學習著。

  “解詩”——

  ①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②說說詩大意。

  ③找出詩中所繪景物並且尋求遊蹤。

  這一步由學生討論完成,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地位。解詩是解作者、解詩意,對初中學生而言通過這一步驟可以拓展知識面,同時為後幾步的學習貯備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悟詩”——

  ①景中有情嗎?將你感觸到的說給同桌聽。

  ②自由誦讀,融入詩情***配樂***。

  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指出“一切景語皆情語”,可見景產生於情,情是作品的靈魂。悟也就是悟詩情。以情為橋樑與詩人交流容易產生共鳴,體會到了情才會看到詩詞的精妙。這一步我仍然讓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將誦讀作為手段來讓學生悟情。這樣學生口、腦並用,在熱熱鬧鬧的課堂裡大膽的發揮。

  “賞詩”——

  ①點選賞詩辦法

  A 、抓字眼***抓關鍵字,美詞美句***

  B 、品詩情***如遊子思鄉情、憂國憂民情、熱愛自然之情等

  C 、現畫面***找出隱藏著的圖畫***

  D 、品詩韻***如平仄和諧、末字押韻,對仗、對偶等***

  ②賞析詩歌***寫、畫***

  教師點選賞詩方法目的在於發揮其主導作用。初中生三年下來不會閱讀、賞析詩歌是屢見不鮮的事情。在這裡提供方法在於為他們終身閱讀和賞析詩歌奠定基礎。

  葉聖陶曾說:“文學鑑賞猶如採礦,你不動手,自然一無所獲,只要你動手,就會採到晶瑩的礦石。”讓學生將體會到的用筆寫下來,或者鼓勵他們用畫筆將腦海中已有的圖畫勾勒出來,這樣,他們是會有所收穫的。在他們尋找美的過程中,表達與創造已經和諧統一。

  “想詩”——

  請一位“小導遊”將遊者帶到錢塘湖遊覽。遊者可以閉上雙眼,在“導遊”描繪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飛翔觀光。伴著跳動的旋律,學生心兒也會隨之跳動。這時候他們獲得的不再僅僅是呆板的掛圖,而是著有情感的活生生錢塘湖春景。

  “讀詩”——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用競賽形式讓學生進行誦讀。這一讀不僅把前幾個環節有機銜接了起來,在書聲裡,詩情、詩意、詩韻綜合感受。同時,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是最後一步,也是總結性一步。

  ***三***延伸性閱讀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用捕魚方法捕魚是教學最終目的。這一階段是知識的鞏固運用性階段,同時也是能力深化培養的階段。用本課所授方法自學此詞可以培養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六、總結

  1、這堂課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材為例子的原則。

  2、具有實踐性。

  古詩學習方法

  詩是一種思想高度凝練、高度集中的文學體裁,我們學習古詩,就是要將這種被集中、凝練化的語言。具體化,所謂具體化,我想就是用自己的語言將詩的意境重組,將詩人的感情再現,讓詩歌摻入讀者的思想。

  瞭解這些,那麼我們在學習、鑑賞古詩時就應有條理、有步驟地去解析古詩,領會詩中蘊含的意思。

  一、緊扣詩題,瞭解內容

  有些古詩,詩題便是內容的眼,如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詞中主要寫了夏夜詞人在黃沙道上見到的、聽到的以及想到的,在如查慎行的《舟夜書所見》,這首詩寫詩人夜晚在船上的見聞。學習這類古詩時,應先理解題目,然後緊扣題目,讓學生猜想內容,在猜想過程中瞭解詩人寫作的內容。

  二、圍繞詩句,猜想主題

  由於古詩短小、精悍,因而留給我們聯想的空間極為廣闊,也正因為詩歌以極簡略表現極豐富,所以讀詩時難免靠“猜想”,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把握住有限的詩句,去了解詩歌的主題:或反映民間疾苦,或抒發個人胸臆,或痛斥朝政腐敗,或自憐悲慘身世……如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表面是寫殘花並不是無情的,到來年春天它便化作泥土去滋養、保護花朵,其實是在暗喻自己,雖然遭到迫害,但理想與信念是不會變的。這一點是需要學生去猜想的 . 。

  三、把握重點,品味意象

  中國古代詩歌形象,往往是藉助客觀物象,如花、草、山、河等表現主觀感情,所以,我們在學習古詩時,還應透過這些事物的表象,看到內蘊的情感。如王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為何“煙”會“直”?為何“長河”會“圓”?其實這詩句寫出了邊塞烽煙的堅毅、勁拔之美,同時“圓”字給人以親切而略帶蒼茫的感受,這也是當時被排擠出京城的王維的內心感受。

  四、瞭解作者、歷史背景

  許多古詩的創作與作者的身份及歷史背景有相當關聯。如文天祥寫作《過零丁洋》時,正值宋兵被金兵圍攻,宋軍面臨著兵敗的危險,看到這一切,作為接觸愛國將領的文天祥,發出“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感嘆。可是,由於朝廷的腐敗無能,他眼見報國無望,最後以一句流傳千古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來表達自己的赤子之心。

  五、反覆誦讀,悟出詩情

  俗話說“熟讀百遍,其意自見”。讀對於小學古詩教學來說應該是個關鍵。一首詩,首先要將它讀通,這是基礎。然後在理解詩句大致內容的基礎上讀出感情,這是重點,也時古詩課堂學習的最後一個環節。

1.初一語文上冊課外古詩詞積累

2.人教版初一上冊語文期末試卷含答案

3.七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卷

4.七年級語文試題及答案

5.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結

2017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該怎麼複習
初中語文優秀的學習方法總結
相關知識
初中語文必背詩歌型別歸納
初中語文必背重點古詩五首
初中語文必背重點古詩五首
初中語文必背知識點總結大全
初中語文古代詩歌朗誦稿
初中語文必背傳統文化知識之傳統節日
初中語文必背重點知識點歸納
初中語文古代詩歌鑑賞教案
初中語文必背傳統文化知識之歷史名城
初中語文必背傳統文化知識之歷史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