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大棚草莓種植技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溫室草莓栽培技術在近幾年來得到了大力推廣,並且效益可觀,日光溫室栽培在技術上比露地栽培要求更高,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品種選擇與定植

  1.1 品種選擇 宜選擇休眠性淺、抗病性強、生長旺盛、花芽分化早、耐寒性好、不易矮化、花粉多、果實大小整齊、畸形果少、產量高、品質好的品質。目前,生產上適用的品種有紅顏、章姬、豐香等。

  1.2 秧苗定植

  1***秧苗選擇 應選擇無病毒優質壯苗,壯苗的標準應該是根系發達、具成齡葉4~5片、葉柄葉色正常、中心芽飽滿、新莖直徑1cm以上、鬚根多而粗白,分佈均勻、舒展,苗種20~30g,花芽分化早、發育好、無病蟲害。

  2***土壤處理

  ①土壤消毒。草莓忌重茬,但大棚促成栽培有難以倒茬,為減少病害,在種植前應進行嚴格的消毒。可利用太陽能消毒,也可用藥劑燻蒸消毒。

  ②施底肥。草莓促成栽培結果期長,產量較高,對養分需求較大,施足底肥對草莓的優質豐產很重要。一般每畝施用腐熟的優質有機肥5000kg以上。此外,底肥中要加入草莓專用肥或氮磷鉀複合肥50kg。底肥撒勻後翻耕2~3遍,使土壤和肥料充分混合,翻耕深度30cm左右,然後做壟。

  3***定植時間 一般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以自然氣溫15~20℃、土壤溫度15~17℃為宜,不宜過晚,否則不利於緩苗後的生長。

  4***定植方法

  ①起苗。在定植前1~2天育苗圃要澆一次透水,以有利於帶好土團,減少傷根,依秧苗大小進行分棚定植,若採用營養缽育苗,則種植時隨手脫去塑料缽,則成活率較高。

  ②定植密度。大棚栽培一般選用大壟雙行的栽植方式。一般壟高30~40cm,上寬50~60cm、下寬70~80cm,壟溝寬20cm,株距15~20cm,每畝定植7000~9000株***定植密度可根據品種特性而定***。定植時要求草莓苗的苗弓背朝向畦***溝***外定植。

  ③定植深度。定植深度必須適宜,深不埋心,淺不露根。新莖基部必需入土,以利於發生新根,但苗子心部***外葉托葉稍部分***不能埋入土中,特別要注意弱小的秧苗種植不能成活,否則容易造成死苗現象。

  ④定植後管理。定植後要立即順溝澆定植水,水一定要澆透,保持土壤溼潤。緩苗後新葉展開,開始旺盛生長,此期只要土壤不幹就不用澆水,直至9月下旬。為促進花芽發育,要加強肥水管理,每畝追施尿素10kg,追肥後灌水,以後每5~7天澆一次水,同時要隨時摘除老葉、病葉,摘除抽出的匍匐莖。如果保溫前秧苗生長過旺,葉片過多,還應摘葉,留5~6片葉即可,摘葉的同時摘除側芽,以減少養分消耗。

  二.溫溼度調節

  2.1 溫度調節

  1***各物侯期溫度要求

  ①扣棚保溫初期。白天保持28~30℃,超過30℃要通風換氣;夜間保持12~15℃,不低於8℃。保溫初期外界溫度較高,可暫時不加蓋保溫被,並要隨時注意白天放風降溫,以後視溫度下降情況覆蓋半保溫被或全保溫被。

  ②現蕾期。白天保持25~28℃;夜間保持10~12℃,夜溫不能高於13℃,否則影響腋花芽發育,使花器官發育受阻。

  ③花期。花期對溫度的要求較嚴格,白天保持23~25℃;夜間保持8~10℃。

  ④果實膨大期。白天保持20~25℃;夜間保持5~8℃。夜溫10℃以上時植株消耗養分多,果實膨大受影響。

  ⑤果實採收期。白天保持20~25℃;夜間保持5~8℃。

  2***保溫措施

  ①覆蓋棚膜。當外界夜間氣溫降至8~10℃時開始保溫,10月上旬為保溫適期***扣棚適期***。保溫過早室內溫度高,不利於腋花芽分化;過晚,植株休眠,造成植株矮化,不利於正常結果。棚膜最好選用透光性好的聚氯乙烯長壽無滴膜,以增加溫室內的光照強度。

  ②覆蓋地膜。一般選擇黑色地膜。鋪設黑地膜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抑制雜草孳生,還可降低大棚內的空氣溫度,隔絕草莓果實與土壤的接觸減少病害,保持果實色澤鮮豔、清潔衛生。黑地膜的鋪設時間一般為扣棚後10~15天,此時草莓已基本上全部活棵,且已初步完成除草鬆土及培根、補苗工作,鋪設方法為將黑地膜覆在壟面植株上,摸到苗株地方將地膜撕開一小孔,然後小心地掏出葉片,注意一定要把苗株的中心葉片露出,四周老葉在地膜上壓住地膜孔的邊緣,使其緊貼地面。

  3***溫度調節方法 主要靠放風,即通過放風口大小、放風時間來調節溫度。一般應掌握:外界溫度較低,需增加室內溫度時,放風口要小,放風時間要短;外界溫度較高,需降低室內溫度時,放風口要大,放風時間長些。此外,放風口要分次逐漸開啟,避免驟然放風傷及幼苗。

  植株現蕾後是由高溫管理轉向較低溫度管理的關鍵時期,在降溫的同時,棚內溼度也由於放風而迅速降低,葉片易失水乾枯,嚴重時花蕾也會受到損傷。所有這次轉換溫度要逐漸進行,降溫可持續3天左右,並且白天要給葉片噴兩次水。

  2.2 溼度調節

  1***土壤溼度調節。扣棚保溫後,大棚內溫度較高,草莓對水分的需求量很大,通常每隔3~5天需灌溉一次,冬季最少10天灌溉1次,以“溼而不澇、幹而不旱”為原則。灌溉採用膜下滴管,以保持土壤水分,降低棚內空氣溼度。

  2***空氣溼度調節。草莓不同生育時期對空氣相對溼度的要求為:現蕾期60%~80%,開花期30%~50%,果實成熟期60%~70%。要結合溫度管理調節溼度,同時可通過全棚覆蓋地膜或壟溝內覆草控制溼度。

  三、水肥管理

  1***灌溉 前期外界氣溫高,灌水應在傍晚進行;後期內外氣溫均較低,灌水在上午進行。灌水後先提高室溫,而後加大放風量,降低溼度。澆水不能過勤,每次應灌透。開花前1周左右要停止澆水,開花後15天左右結合施肥澆水1次。

  2***施肥 大棚草莓追肥一般在定植活棵後至覆蓋黑地膜前後施2~3次。大棚草莓結果期長,為防止脫葉早衰,要重施基肥,中後期多次噴肥,以滿足其營養要求。在施肥品種上要掌握適氮增磷、鉀。追肥採取“少量多次”的原則,從上棚至現蕾,可10天左右衝施1次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澆1次水;開花後,可15 天左右衝施1次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澆1次水。開花結果期可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或硼酸水溶液,以提高授粉坐果率。中後期結合噴藥,葉面噴施豐莓水溶肥料或磷酸二氫鉀,以提高果重及含糖量,使果味更鮮美,商品價值高。

  四、.赤黴素處理

  激素調控是設施草莓栽培的重要技術環節,一般在溫室覆蓋薄膜後7天左右***天氣晴好情況下***進行。噴灑赤黴素的目的,主要是解決草莓植株生長勢較弱,呈匍匐狀、矮化,葉較小、葉柄短、花序梗短等現象。赤黴素的處理時間、用量和使用次數要根據栽培品種型別、品種自身發育狀況、扣棚時間以及棚室溫度管理水平多種因素綜合考慮,不能按照統一模式操作。

  五、植株管理

  1***摘葉和除匍匐莖 及時摘除側芽、匍匐莖,同時摘除下部老葉、黃葉和病葉,並將摘除的側芽、匍匐莖、老病葉及時清除出棚室,集中銷燬。

  2***掰芽 一般除主芽外,再保留2~3個側芽,其餘生於植株外側的小芽全部抹除。

  3***掰花莖 草莓促成栽培採果時間比半促成栽培時間長,頂花序一般至第二年2月底或3月初採果結束,這時要及時的掰掉花莖,第1和第2側花序一般於3月下旬、4月上旬採收結束,為促進新花序抽生,應及時掰除老花莖。

  4***疏花疏果 植株開花過多,消耗營養,為了獲得較高品質的果實,應採取疏花疏果措施,把高階次小花序去除,以集中養分促成保留的果實變大、增重。

  六、放養蜜蜂

  1***放蜂量 一般每畝日光溫室放2箱蜜蜂,幾乎保證每株草莓上有1只蜜蜂為其授粉。

  2*** 放蜂時間 在草莓開花前一週將蜂箱放入溫室內,以使蜜蜂更好的熟悉適應溫室內的環境。

  3***放蜂位置 蜂箱放在溫室的中間部位,距離地面100cm左右。

  4***注意事項 因為蜜蜂不能生活在溼度較大的環境中,白天要注意放風排溼,放風時要再放風口處罩上紗網,防止蜜蜂飛出。在打藥或使用煙燻劑防治病蟲害時,施藥前要關閉蜂箱口,將蜂箱暫時搬到室外,隔3~4天后,再搬進室內。

  七、病蟲害的防治

  溫室草莓的主要病蟲害有灰黴病、蠐螬、蚜蟲、葉蟎、鼠害等。灰黴病為害果實最為嚴重,該病的發生與天氣及棚內溫溼度有關,低溫高溼是誘發該病的主要環境因子,因此做好保溫、降溼及通風工作是防治灰黴病發生的關鍵,藥劑防治可採用多菌靈、託布津等殺菌劑交替使用。若發現有蟲害或鼠害發生,則可採用相應的殺蟲劑或滅鼠藥進行防治。

  草莓大棚栽培的技術要點

  一、7-8月

  1.土壤消毒、增施有機肥。利用太陽能進行土壤消毒,施用商品生物有機肥,翻耕後用薄膜密封7-10天,殺死地下害蟲。揭膜後再加施餅肥100公斤、過磷酸鈣30-40公斤和45%氮磷鉀複合肥30公斤。基肥用量佔總施肥量的70%。

  2.整地做畦。土壤經消毒後進行翻耕、耙平、做壟,一般壟高30釐米,壟面寬45-50釐米,壟底寬55-60釐米,溝底寬30釐米。

  二、9月

  1.定植。定植時間在9月上中旬。每畦定植2行,“三角形”種植,行距25-30釐米,株距15-20釐米。根據品種生長勢確定密度,一般每畝定植6000-8000株。苗木定植時要摘除老葉、病葉及匍匐莖,留3葉1心,定植時要求弓背朝向畦外***溝***。定植深度適宜,做到深不埋心,淺不露根。

  2.定植後管理。定植後灌足定根水,此後每天澆小水1-2次,防止乾旱,直至苗成活。返苗後進入花芽分化期,應加強肥水管理,控水控氮,防止苗徒長。每畝追施氮磷鉀複合肥10-15公斤***第一次在苗成活鬆土後,第二次在覆膜前***,以促進花芽分化。另外,要繼續做好中耕除草、防治病蟲等工作。

  三、10-11月

  1.進行棚膜、地膜覆蓋

  當外界夜間氣溫降至8℃左右時開始保溫,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為大棚草莓促成栽培保溫適期***扣棚適期***。保溫過早,室內溫度高,不利於腋花芽分化;過遲,植株休眠,造成植株矮化,不利正常結果。大棚膜以EVA膜和多功能無滴膜為宜。大棚夜間氣溫低於5℃時,實行多層覆蓋保溫。大棚膜覆蓋後,一般在苗期追肥完成後***11月上中旬***進行地膜覆蓋,先在畦面鋪設微滴管或軟管再覆地膜,地膜以0.03-0.05毫米黑色不透明聚乙烯膜為宜。

  2.棚室內管理

  ***1***溫溼度管理。保溫初期,一般白天溫度控制在28℃-30℃;夜間溫度控制在12℃-15℃,最低不能低於8℃;室內溼度控制在85%-90%。開花期,一般白天控制在22℃-25℃,最高不能超過28℃,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授粉受精;夜溫以10℃左右為宜,最低不能低於8℃,夜溫超過13C,腋花芽退化,雌雄蕊發育受阻;室內溼度保持在50%-60%為宜,溼度過大過小都會造成授粉不良,因此即使在寒冷的冬天,白天也要利用中午氣溫高時,揭膜通風換氣,以降低棚內溼度。

  ***2***肥水管理。大棚草莓扣棚保溫後,正值花芽發育期,隨後很快現蕾、開花、結果。頂花序採收後,腋花序又抽生並開花結果,植株負擔重,如不及時施肥,容易表現早衰。追肥至少進行4次,分別於開花前、果實膨大期、側花序發生期、側花序結果期追施,每次每畝施45%氮磷鉀複合肥10-15公斤,並每隔7-10天葉面噴施一次0.3%尿素加0.3%磷酸二氫鉀液肥。

  棚室內溼度很大,容易給人一種不缺水的假象。一般在保溫前和蓋地膜前各澆水1次,以後結合追肥或在清晨若新葉邊緣不吐水時適當補水。大棚草莓尤其適宜採用滴灌。果實發育期要特別注意保持土壤溼潤。

  ***3***噴施赤黴素。促成栽培開始保溫後,展開2片新葉、現蕾30%時進行第一次赤黴素處理,以促進花柄伸長,有利於授粉受精。每株用3-5毫升/公斤或5-8毫克/公斤赤黴素,噴灑在苗心上。7天后看花序伸長情況再處理1次。

  ***4***植株整理。生長期每株草莓葉片保持8-10片,一般除主芽外,再保留1-2個側芽,發生的過多側芽要及早掰掉。病蟲葉、老葉和匍匐莖要及時剝去,確保養分集中供應果實。幼果期進行適當疏果,疏除每一花序的第四果序以上的幼果,主要疏病果、小果以及畸形果。最終第一花序留果12-15個,第二花序留果8-10個,每株留果20-25個。

  ***5***加強病蟲害防治。此期棚內溫度高、溼度大,白粉病、灰黴病、炭疽病等易發生,應加強防治。可用硫黃熏蒸劑***按180平方米50克硫黃***夜晚燻蒸,每隔7天一次;或用“一薰靈”煙燻劑按180平方米4片防治。主要害蟲有蚜蟲、蟎類等,可用黃色誘蟲膠板等誘殺。

  ***6***放蜂授粉。11月下旬進入花期,每標準棚內***30米×6米***釋放蜜蜂一箱,提高草莓花的授粉率,減少畸形果的產生。人工授粉常用的方法是用軟毛筆在開放的花中心輕輕塗抹,或在開花盛期,用細毛撣在花序上面輕拂。

  ***7***施二氧化碳肥。有條件的可進行二氧化碳施肥,用二氧化碳顆粒劑於11月中旬穴施入草莓植株旁。每畝施50公斤,可起到明顯的增強植株抗性、提高產量的效果。

  四、12月

  1.溫溼度管理。果實膨大和成熟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夜間在5℃以上;溼度可控制在60%-70%。溫度過高,果實發育快,成熟早,但果實變小,商品價值降低。

  2.及時採收。促成栽培一般12月中旬果實成熟,要及時採收上市,同時要加強植株管理,防止植株早衰。在前期果實採收之後,應及時摘除果柄及老葉等,以提高後期果實產量和品質。

  五、翌年1-2月

  1.草莓採收。果實八成熟時即可採收,及時貯運上市,並注意溫室保溫,使白天溫度在22℃以上,夜間溫度不低於8℃。

  2.植株管理。將枯黃葉、病蟲葉、衰老葉剪掉。為預防病害流行,可噴25%的使百克1000倍液或5%多抗靈400倍液防治。

  六、翌年3-4月

  繼續進行果實採收上市。一般在中午加大放風量,此時用一薰靈煙燻劑或3%烯唑醇2000-3000倍液防病。撤除防寒物,將畦內殘存的枯蔓、爛葉清除,並集中燒燬或進行堆漚,以防止病蟲蔓延。

  七、翌年5-6月

  果實採收完畢後,選用無病蟲侵害的健壯植株作為母株進行育苗。

 

溫室大棚花卉種植方法
溫室草莓的種植技術
相關知識
溫室大棚草莓種植技術
溫室大棚辣椒種植技術詳解
大棚草莓種植技術培訓
大棚草莓種植技術大全有什麼
北方大棚草莓種植技術
大棚草莓種植技術與管理方法_大棚草莓管理妙招
大棚草莓種植技術
大棚草莓種植技術有哪些
溫室大棚蔬菜種植技巧
大棚草莓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