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蝶泳與自由泳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各種泳姿入門首先從腿部學起,必須熟練掌握腿部和手部動作才能學習配合動作,要熟練掌握就得千百遍訓練,不可急於求成。有了過硬腿部基本功,做起配合動作來才不會“顧手忘腳、顧呼吸忘手腳”。有了過硬手腿基礎做配合練習時,身體才不容易變形。

  自由泳正確姿勢

  自由泳劃手,我們先學水裡面的動作。

  怎麼做?

  第一個是抱水,民間也叫作“抓水”。

  我們先做陸上的模仿練習,比如說一腳前一腳後,伸直手彎腰低頭,然後這樣子。

  我們抱水的動作要講究什麼呢?

  先動小手臂,肘關節往前頂,肩膀往前伸,這就是一個抱水的動作了,手掌伸到自己的中間。

  抱水其實是為了什麼?

  抱水是為了儘早的在自己力量範圍之內獲取一個最大的划水面積,為之後的划水打下一個基礎,這就是它的一個目的所在。

  其實抱水這個動作並不能讓你有很多的動力往前走,是打下一個基礎的。

  實際上我們知道,肩關節並沒有那麼的好。

  不像游泳運動員從小就開始壓肩,所以對肩關節好的人來說手拼命的往前面伸直去抱水是沒錯的,但是那些肩關節不怎麼好,要以什麼樣的要求呢?

  還是儘量的伸直,只不過是不往前面,而是前下方。

  這麼一來,你伸直包括抱水手掌往中間走,肘關節往前頂,肩伸直,稍微往前下一點點,它對你的肩會舒服很多。

  你回去試下就知道~

  這個樣子伸直。

  和伸直抱水。

  這兩個動作之間的差別就是肩舒服的程度了,往下沉一點,肩會舒服很多。

  那抱好水之後呢,左肩開始往前伸,右肩就開始往後推,大手臂往身側貼,然後推水。

  這整個動作需要我們進行大量的練習,去優化它習慣它。

  抱手,轉體,推水。

  一般我們做陸上模仿練習的時候,心裡面要想著水裡面的感覺,然後在做的時候,兩邊都要做,而且轉體並不可少。

  在水裡面做一下。

  大家可以先找一個類似這麼深的的,或者是淺一點的淺水區,然後一腳前一腳後,注意要站穩了,手扶在前面。

  在水裡面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

  哇~ 有阻力誒。

  所以我們平時在練習的時候,要自己心裡面感覺用力的,就好像拿個東西往後面扔出去,往正後方。

  最最主要提醒你推水的主要方向是往後。

  划水往後面推水。

 

  抱水,轉體,推水。

  在練習自由泳換氣前,最好是能夠熟悉韻律呼吸。練習換氣可以先從扶岸側邊轉頭練習開始。

  扶岸側邊轉頭換氣

  可以蹲立於水中,一手扶岸,頭放於水中,做側邊的韻律呼吸。也就是當臉朝下時,用鼻子緩慢吐氣,要吸氣時,將頭轉向一側出水,用爆炸時呼吸來吸氣。如此反覆練習。

  行走劃手單邊轉頭換氣

  接著可以配合配合水中行走劃手練習方式來聯絡水中行走劃手換氣。先練習四下換氣,就是劃手四下換一次氣,第一,第二劃的時候保持低頭憋氣,第三劃的時候將氣由鼻子吐出,第四次劃手時,邊劃手邊轉頭,剛好在完成推水後,手出水面時,頭也轉出水面,這是最要用爆炸式呼氣“啪”的一下將嘴邊的水給噴掉。同時瞬間吸氣,當頭要入水時,完成整個的吸氣動作,頭同時跟著迴轉,保持面朝水下的姿勢。如此沒四劃換氣為一個迴圈,如此反覆練習。

  劃手換氣後水中站立

  當熟悉行走換氣後,就可以結合手腳的配合動作來繼續做練習,開始同樣可以以沒四下劃手換一出去為目標。先練習一邊換氣。練習方式於行走換氣的方式一樣。利用第四下劃手,手邊劃,頭邊轉,並且第三下劃手的時候手要儘量往前伸,讓肩伸展,使頭能更順利地轉出水面。開始的時候可能不會連續劃手換氣,可以採用四劃後水中站立的方式,如此迴圈來進行練習。

  雙邊換氣水下動圖

  雙邊換氣動圖

  熟悉單邊換氣後,就可以練習雙邊換氣了,也就是劃三下換一口氣,即第一下划水,第二劃時吐氣,第三劃時轉頭換氣,另一側也是同樣。如此就會兩邊輪流換氣,保持前進方向,不至於偏歪。

  蝶泳正確姿勢

  ①蝶泳的手入水點在兩肩的延長線上,以大拇指領先,斜插入水。

  ②入水後,肩、肘前伸,兩手沿曲線向外、後、下方抓水。兩手分開到肩寬時,屈肘,加速划水。

  ③兩手分開到達到最大寬度後,手臂轉為向內、向上和向後划水,手臂上抬時保持高肘屈臂。兩手在胸下或腹下時,手之間的距離最近。

  ④呼吸與划水的配合也是蝶泳技術的關鍵。手臂結束向內划水時,頭露出水面吸氣,移臂時頭還原入水。記住兩個“之前”,即頭在手出水前出水,在手入水前入水。

  ①蝶泳雙手划水兩手距離接近最近時,手臂划水的方向再一次改變,轉為向外、向上和向後划水,直至出水。

  ②划水出水後,手臂在肩的帶動下經空中向前移臂,準備入水、移臂一般以低、平、放鬆的姿勢從兩側前移。

  ③蝶泳的身體姿勢掌握比較難,同時鞭狀打水也不易掌握。

  ①蝶泳的划水路線一般為“鑰匙孔”形,指兩手在胸下或腹下時的距離最近,這種前後划水路線比較均勻。

  ②注意蝶泳的四肢動作是雙臂、雙腿同時協調發力。

  蝶泳的游泳技巧

  1.呼吸開始,頭保持低位,與脊柱成一直線,要向下看而不是向上看。手臂推水時,利用外划動作產生的彈性開始移臂。

  2.開始向前掃手臂。由你的手腕帶領引導手臂向前揮臂。保持肩貼近水面,頭保持與脊柱一線。

  3.向前掃動手臂。由你的手腕帶領。在向前飛的過程中放鬆手和臂。呼吸基本停止。

  4.全力向游泳池的終點遊進。此時頭部開始向下,這樣手臂向前擺動會比較靈活。

  5.此相位胸部開始有節奏地波動,帶動身體做波浪動作。

  6.頭部已沒入水中

  7.手臂向外向前伸展,而不是向下

  8.臀部露出水面

  蝶泳在四種競技游泳姿勢中是最年輕的一種泳式,蝶泳的速度在竟技游泳四種泳姿中僅次於爬泳,蝶泳的主要特點是,身體俯臥在水中,兩臂同時並對稱地向後划水至大腿兩側,然後出水經空中前移至肩部延長線的前方入水,上身軀幹和兩腿依次做連貫的波浪狀打水動作。

  蝶泳技術的三個階段

  蝶泳起源於二十世紀20年代,由蛙泳演變而來,早期蝶泳曾是蛙泳比賽採用的姿勢之一。根據歷史記載,蝶泳技術的演變經歷了三個階段:

  1. 蝶式蛙泳階段,早期蝶泳於1924年出現於菲律賓,當時人們以蛙泳的腿部動作配合經水面前移和在水下划水的雙臂動作,使遊速大為改善,1933年,美國人亨利·米爾斯首次在比賽中採用這種姿勢,以後很快得到廣泛流傳,並在競賽中逐步取代了傳統的蛙泳技術。

  2. 蝶泳階段,為了避免傳統蛙泳技術遭到淘汰,同時也為了進一步發展游泳運動,國際遊聯決定自1952年後把蛙泳和蝶泳分為兩種各自獨立的比賽姿勢;從此,蝶泳便成為正規比賽中的又一新設專案。早期參加蝶泳比賽的運動員仍有不少採用蛙式蝶泳的傳統技術,但腿的動作已發展成為以蹬為主、動作幅度小、路線短而頻率較快的新型技術。

  蝶泳動作的發展變化

  1956年以後,幾乎再也沒有人使用蛙式蝶泳參加比賽,自海豚泳問世數十年來,技術上已從早期的明顯的大波浪姿勢逐漸演變為身體較平穩的小波浪、快節奏的現代技術,其中經歷了很多變化:

  1. 大波浪技術,以董貝克為代表的早期海豚式蝶泳的特點是,遊進時身體上下起伏很大,兩臂人水後有明顯的前伸和停頓,頭部位置低於水面,每個動作週期內打腿2~3次,動作節奏慢且不甚連貫,較強調腿的推進作用;

  2. 1956年以後,逐步演變為身體姿勢較平穩,軀幹波浪狀動作幅度減小,在每個動作週期內做兩次不間斷的打水動作,動作節奏較快,在臂腿配合動作中較為突出劃臂的作用;

  3. 60年代初,出現了寬划水和在每個動作週期內一次打腿和一次拖腿相結合的技術;

  4. 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美國運動員、第20屆奧運會7枚金牌獲得者馬·施皮茨為代表的蝶泳高肘技術又風靡世界泳壇,其主要特點為劃臂時採用高肘動作,划水路線呈“鑰匙洞”形,移臂時保持屈臂高肘姿勢,臂划水的加速發力點在推水階段,同時用力做第二次打腿;

  5. 80年代以來,低、平、直的海豚泳姿勢取代了上述高肘技術,其主要特點為:移臂時兩臂緊貼水面而過,臂直、動作路線短而平;划水加速發力點前移;臂腿配合動作連貫,比賽動作頻率較快;遊進姿勢趨平,身體起伏較小。

  現代蝶泳的身體姿勢

  蝶泳身體姿勢也是蝶泳的技術用語,指蝶泳時身體在水中的位置與形狀。現代蝶泳的身體姿勢的主要特點為,身體俯臥水中,沒有固定的位置。由於在遊進過程中,上身軀幹始終圍繞著身體的橫軸有節奏地做波浪狀擺動,腿部也隨著做有規律的上下打腿動作,因而上身軀幹各個部分和頭部在不斷地改變彼此之間的相對位置,這是蝶泳與其他三種竟技游泳姿勢的根本區別。

  早期的蛙式蝶泳的身體姿勢相對較平穩,在遊進時,身體縱軸與水平面約呈20°角,抬頭吸氣時身體傾斜度比較大。早期的海豚泳以頭、肩下壓和前伸動作帶動軀幹和腿做上下波浪狀的擺動,並採取早呼吸和早配合的技術結構,身體在水中的姿勢呈大波浪起伏狀,故又名大波浪海豚泳技術。

  現代海豚泳因為以腰部發力帶動腿部的鞭狀動作,並配合以晚呼吸和晚配合的技術結構,所以身體上下起伏較小,故又稱做小波浪海豚泳技術。

五招緩解騎行疲勞技巧與九招拉伸緩解疲勞方法
夏季瘦身最有效的方法
相關知識
如何學習蝶泳與自由泳
如何學習蝶泳技術
如何學習蝶泳
如何學習自由泳
如何學習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
高一學生如何學習自主學習英語
如何學習汽車修理的方法與技巧
零基礎如何學習英語自學英語方法
如何學習游泳
如何學習蛙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