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實習生羞怯心理現狀探討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羞怯心理”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當羞怯心理產生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血液迴圈加速,這種反應往往導致大腦中樞神經活動的暫時紊亂,使記憶發生故障,思維“混亂”,於是羞怯的人常在人際交往中出現語無倫次、舉止失措的現象。這種羞怯心理包含強烈的自我意識。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醫學實習生羞怯心理現狀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醫學實習生羞怯心理現狀探討全文如下:

  羞怯是一種對生活的逃避行為,羞怯心理的人在與人交往時會限制自我表達,因而難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羞怯也是社會交往中的一種消極反應,這種反應伴隨著沮喪的情緒,能夠影響個體對行為的參與程度和對職業目標的追求慾望。醫患溝通是醫務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為治療患者疾病進行的一種資訊、情感的交流,良好的溝通能幫助雙方更好地傳遞和獲取資訊,並改善關係,因而善於與患者溝通是醫務人員必備的技能。醫學實習生作為準醫生,醫患溝通是其必備的臨床技能之一。

  羞怯的個體會有一種迴避社會交往的傾向,不能自然地進入社交情境中。羞怯個體將某些的失敗歸因於他們自身,並且將社交情境的成功歸因於外部的、情境限制的、暫時不可控因素,最終導致逃避社交情境或是在社交情境中表現拙劣。這種心理特質可能會一定程度上影響醫學實習生的溝通行為。本研究探討臨床醫學實習生羞怯心理的狀況,為在醫學教育中對醫學生的羞怯心理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1、物件與方法

  1.1研究物件

  本研究研究物件為某醫學院校臨床實習時間超過半年的臨床專業實習生。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50份,回收有效、完整問卷共607份,有效率為93.38%。其中男生340人,女生267人;生源地來自農村381人,城鎮226人;年齡21~28歲,平均年齡為***23.68±0.9***歲。

  1.2研究工具

  1.2.1羞怯量表

  羞怯量表主要用於評價個體的社交焦慮和行為抑制,經過Cheek修訂的量表共有13個題項,同樣採用Likert 5級評分制,其中4個反向計分題目,總分範圍從65分***羞怯程度最高***到13分***羞怯程度最低***。該量表已有中文版本,被用於中國情境下的實證研究。其克隆巴赫α係數為0.90,內部各構面間平均相關係數為0.39,量表的重測信度為0.88。

  1.2.2醫學生醫患溝通行為量表

  採用的醫學生醫患溝通行為量表由鄧雲龍、程全等編制,包括48個條目。採用5級評分。量表重測信度為0.993,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62,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在0.657~0.911之間,該自評量表與患者評量表相關程度 為0.592,與上級醫生評量表的相關程度為0.630。

  2、結果

  2.1實習醫學生羞怯狀況分析

  通過分析反映資料離散程度、集中趨勢、數值分佈特徵的統計量,可得到相應的頻率分佈直方圖***,可以看出,在臨床專業實習醫學生中***n =607例***,羞怯最低分數為13分,最高分數為63分,羞怯的總體均值為34.3分,標準差為6.56,圖形呈現正偏態,表明總體得分偏低。這些分析資料都說明了醫學實習生羞怯水平略偏低。

  2.2實習醫學生羞怯得分影響因素分析在羞怯程度上,女生羞怯程度高於男生,但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483,P =0.629***;生源地為農村的學生羞怯程度顯著高於城鎮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506,P =0.012***。

  3、討論

  13條目羞怯量表的總分範圍從13分***羞怯程度最低***至65分***羞怯程度最高***。通過統計量得到的相應頻率分佈直方圖和正態曲線可發現,其總體分佈形態基本為正偏態,即向左偏,表示羞怯總體得分偏低,這說明總體羞怯水平略微偏低,這本身是一個較好的現象。這種羞怯水平偏低的現象可能是由於經過半年以上實習的醫學生,通過與帶教老師學習,與患者交流,羞怯程度已有所改善。

  在羞怯程度上,女生羞怯程度高於男生,這與以往研究女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顯著高於男生略有不同,這可能與臨床實習中動手操作的機會較多,男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得到了發揮,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男生的羞怯心理。

  生源地為農村的學生羞怯程度顯著高於城鎮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生源地為農村比生源地為城鎮的醫學實習生更容易產生羞怯心理。農村經濟相對落後,交通不便利,社會人員流動少,與外界環境溝通相對較少,資訊相對比較閉塞。同時,農村教育資源有限,集體課外活動相對較少;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大多數學生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忽視了與他人交流能力的鍛鍊,導致在人際交往中生源為農村的學生容易產生羞怯心理。生活中有消極事件發生時,可能會造成羞怯心理的形成,特別是醫學生將消極事件的原因歸結為個體原因時,他會採取逃避、自責的態度,即會進一步強化羞怯心理。

  大學生心理教育的相關課程應強化學生的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學生積極面對消極事件,改善羞怯的心理狀況。有研究表明,羞怯心理與溝通行為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這說明羞怯程度較高的醫學生,在實習階段可能與患者缺乏有效的溝通,缺乏相應的溝通行為,而導致可能無法完成臨床溝通目標,影響其未來職業生涯發展。溝通能力是醫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我們在醫學教育、培養中應該注意識別醫學生的羞怯心理,督促來自農村的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有消極事件發生時,學生能及時獲得心理疏導。

  同時也要判斷醫學生羞怯的實質原因,是由於自身不喜歡社會交往而願意獨處,還是由於不知道如何接近他人、如何與人交往而不願意接近陌生人;又或者是他們對社會期望值太高,擔心自身達不到相應的期望水平,而回避與人交往,查找出醫學生引發羞怯心理的關鍵因素,有利於他們更快更好地提高自身溝通技能。
 

西餐中餐巾紙的用法是什麼有哪些禮儀
高校經濟困難學生團體心理輔導研究論文
相關知識
醫學實習生羞怯心理現狀探討論文
大學生自我心理教育探討論文
大學生心理髮展探討論文
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探討論文
學生心理健康探討論文
大學生心理問題探討論文
高中生心理健康探討論文
兒童心理髮展探討論文
職教老師必備心理素質探討論文
自體骨髓移植患者的心理干預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