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數學建模優秀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用數學語言來描述實際問題,將它變成一個數學問題,然後用數學工具加以解決,這個過程就稱為數學建模。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高中數學中滲透建模教學

  【摘 要】 為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切實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分析了高中數學建模的必要性,並通過對高中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調查分析,發現學生數學應用及數學建模方面存在的問題,並針對問題提出了關於高中進行數學建模教學的幾點意見。

  【關鍵詞】 高中數學 數學建模 建模教學 滲透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在它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是和各種各樣的應用問題緊密相關的。數學模型是數學知識與數學應用的橋樑。研究和學習數學模型,能幫助學生探索數學的應用,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加強數學建模教學與學習對學生的智力開發具有深遠的意義。

  1 數學建模在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數學建模是數學學習的一種新的方式,它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有助於學生體驗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和作用,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的聯絡,體驗綜合運用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過程,增強應用意識,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教師應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識。

  這不僅意味著教師在教學內容要求上的變化,更意味著要努力鑽研如何結合教材把中學數學知識應用於現實生活,注意研究新教材各個章節要引入哪些模型問題。通過經常滲透建模意識,潛移默化,學生可以從示範建模問題中積累數學建模經驗,激發數學建模的興趣。建模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去觀察、分析、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應該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建模過程***加深理解相應的數學知識,因此數學課堂中的建模能力必須與相應的數學知識結合起來。數學建模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不怕吃苦、敢於戰勝困難的堅強意志,培養自律、團結的優秀品質,培養正確的數學觀。

  具體的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建模比較感興趣,並不同程度地促進了他們對於數學及其他課程的學習。有許多學生認為:“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依靠數學,平時做的題都是理論性較強,實際性較弱的題,都是在理想化狀態下進行討論,而數學建模問題貼近生活,充滿趣味性”;“數學建模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的聯絡,感受到數學問題的廣泛,使我們對於學習數學的重要性理解得更為深刻”。數學建模能培養學生應用數學進行分析、推理、證明和計算的能力;用數學語言表達實際問題及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語言表達數學結果的能力;應用計算機及相應數學軟體的能力;獨立查詢文獻,自學的能力,組織、協調、管理的能力;創造力、想象力、聯想力和洞察力。由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建模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2 數學探究與建模的課程設計

  根據新標準的指導精神以及高中數學教學的總體規劃,本文認為高中數學探究與建模的課程設計必須符合以下幾個原則:

  ①實用性原則。作為刻畫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科學語言和有效工具,數學探究與建模課程設計必須以實用性為基本原則。這裡實用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首先,以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為題材進行課程設計,勿庸質疑,這是實用性原則的最核心體現;其次,保持高中數學的承續作用,為學生未來的工作和學習提供數學探究和建模的初步訓練,這要求課程設計的題材選取必須與高等教學體系和職業需求體系保持一致。如果說,第一層含義體現了數學應用的廣泛性和開放性,那麼第二層含義則更多體現了數學應用的針對性。

  ②適用性原則。適用性原則體現的是數學訓練的進階過程,它要求高中數學探究與建模課程必須適應整個高中數學課程體系的總體規劃和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題材的選取不能過於專業,它必須以高中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搜尋能力為界進行設計。這一點保證了數學探究與建模的可操作性,不至於淪為絢麗的空中樓閣或者“艱深”的天幕。再者,題材的選取也不宜過於平淡,正如課程的名稱所示,該課程設計必須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探索性。素質教育的一個核心思想是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適用性必須包容這樣的指導精神,即學習的過程性和探索性。

  ③思想性原則。正如實用性原則所指出的,課程設計必須為學生未來的工作和學習提供數學探究和建模的初步訓練。但教育理論同時也指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數學探究和建模的研究思想的把握將給予學生終生的財富,而非某個特殊的案例和習題。這就要求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必須提煉出一些具有廣泛應用基礎的一般性模型和理性分析思路,只有在這樣的數學訓練中學生才能有效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深入領會數學的理性精神,充分認識數學的價值。

  3 在教學中注意聯絡相關學科加以運用

  在數學建模教學中應該重視選用數學與物理、化學、生物、美學等知識相結合的跨學科問題和大量與日常生活相聯絡***如投資買賣、銀行儲蓄、測量、乘車、運動等方面***的數學問題,從其它學科中選擇應用題,通過構建模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工具解決該學科難題的能力。例如,高中生物學科以描述性的語言為主,有的學生往往以為學好生物學是與數學沒有關係的。他們尚未樹立理科意識,缺乏理科思維。

  建模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去觀察、分析、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展示學生多方面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其創新意識,讓學生體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快樂。數學建模是數學學習的一種新的方式,它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有助於學生體驗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和作用,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的聯絡,體驗綜合運用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增強應用意識。高中數學課程中的數學建模與數學探究的不同之處是它更側重於非數學領域需用數學工具來解決的問題。數學建模的能力是伴隨著數學建模的學習和數學建模的能力逐漸形成的,是伴隨著對數學理解和感悟的加深,數學意識的增強、綜合知識的拓寬逐漸提高。

  總之,為了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中學數學教師應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識。中學數學教師除需要了解數學科學的發展歷史和發展動態之外,還需要不斷地學習一些新的數學建模理論,並且努力鑽研如何把中學數學知識應用於現實生活。中學教師只有通過對數學建模的系統學習和研究,才能準確地的把握數學建模問題的深度和難度,更好地推動中學數學建模教學的發展。

  <<<下頁帶來更多的

大學生數學建模題論文
大學數學建模論文參考
相關知識
大學生數學建模優秀論文
小學數學建模優秀論文
小學數學建模優秀論文
實習大學生自我鑑定優秀範文
大學生活計劃書優秀範文3篇
畢業大學生自我評價優秀範文
畢業大學生自我鑑定優秀範文
大學生實習總結優秀範文
大學生自我鑑定優秀範文
大學生個人簡歷優秀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