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傳統德性思想析論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4日
  論文關鍵詞:仁愛 忠恕 修已 仁義禮智 居敬 窮理 省察
  論文摘要:儒家德性論的核心是建構了一個內容涉及人們生活各個領域的德目系統因為這個系統德目繁多。涉及生活的各個領域,所以,古往令來被人們視為生活的行為準則、修養的理想目標。仁、義、禮、智、信是這個系統中最重要的德目。且以“仁”為核心。儒家德性的實踐價值主要體現在“推己及人、修身養性、經邦濟世”三個層面。
  中國傳統的儒家倫理學是德性倫理學。從亞里士多德的德性倫理學和孔盂的倫理思想來看,德性是一切美好品質的概括,它包括狀態、性情和習慣等。在西方傳統裡,它分為勇敢、慷慨、謙遜、節制、大方、大度、溫和、公正等條目;在中國傳統裡,它則分為恭、寬、信、敏、惠、忠、孝、禮、智、義等條目。
  一、孔子的德性倫理思想——仁愛、忠恕、修己
  儒家德性論的基礎是人性論。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孟子主張性善論。孟子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閉儒家德性論的一個重要思想基礎是“天人合德”。認為人類社會倫理道德本原在天,是天的本質屬性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表現。因而。第一,作為人類社會基本秩序和行為規範的道德綱常。是天經地義的。第二。人類的社會生活和一切行為都是以天為最根本的法則的。第三。人類社會道德效法天的自然之道,體現天的“生生之德”,因而維持社會最和諧、最穩定的秩序。總之.儒家德性思想植根於中國傳統的自然經濟模式之中.又全面滲透於中國傳統的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之中,對中國的歷史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孔子是儒家德性理論的創始人。他的德性思想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提出了德性的總括——“仁”
  “仁”是孔子德性思想的核心內容。孔子對“仁”的用法極其靈活.每次針對不同的學生的不同問題從不同的方面對“仁”做出解答,賦予其不同的意義。“仁”的根本含義即“愛人”。“樊遲問仁。子日:‘愛人’。”“仁”是以對人的真誠之愛為基礎。愛人的基礎是真誠的情感的培養.孔子深刻地批判一切假仁假義的行為。“巧言令色。鮮矣仁”用。“剛、毅、木、訥近仁”。“仁”是人心的自然流露。非“直”無以為“仁”。“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歟。”血緣之愛.生而具有,情深意切,這種深刻的愛護之情才是為仁的根本。但這還不是仁愛本身,仁愛並不僅僅侷限在血緣家庭之中.必須擴充出去。“泛愛眾而親仁”以至於達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甚至進展到“民胞物與”.把整個世界都當作是其自己的生命內在構成。“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君子成人之美”。仁的根本目標是“立人,達人”。“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樣,仁愛之心,就不再是軟弱的情感.它有著深刻的正義感.有著寬巨集的力量。
  其二.概括了德性的內在規定——“忠恕”
  子日:“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日:“唯。”子出,門人問日:“何謂也?”曾子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己矣。”㈣《論語·里仁》“忠”是盡其在我.對人要儘自己的一切能力.孔子提倡“與人忠”舊,反對“為人謀而不忠”;恕是推己及人,人己統一,孔子說:“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忠恕”是為人處世,實現“仁”的美德。“忠恕”的具體內容就是五德: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日:“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認為,能做到這五個方面: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就是有了仁德。
  其三.指出了德性的層次——聖德、仁德、凡人之德
  在孔子看來,德性是有層次的:子貢日:“如有博施與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日:“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自己要站得住,同時也要使別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礙通.同時也要使別人事事行得通。能夠就眼下的事實選擇例子一步一步的去做,可以說是實踐仁德的方法了。
  德性的第二個層次是仁德,這是君子所具有的德性君子應具有寬恕的德性:“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舊君子應具有中庸之德。君子應群而不黨。“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如此等等,做到這些才算是個君子。聖人之德是德性理想,君子之德是現實德性。
  德性還有第三個層次是凡人之德.那就是一般人可以具備的德性。孔子雖深受弟子愛戴,但孔子認為自己是一個凡人。還不具備君子的德性。他說:“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從這也說明,一般人不做君子.也應該具有一定的德性

淺論孔子權變思想及其在現代的意義
論鄧小平的辯證唯物主義實踐觀
相關知識
淺談中國傳統德性思想析論
淺談中國傳統教派思想對古典園林的影響
淺談我國傳統生態思想對構建現代生態文明的啟示
淺談中國傳統哲學致思主題的後現代價值
簡論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在包裝設計上的運用
淺談中華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大學生論文
淺談中國新農村建設規劃論文
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學論文示例***2***
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思想宣傳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