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精神遺產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3日

  辛亥革命中為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頑強奮鬥的愛國情懷,是今天仍然值得珍視的精神遺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辛亥革命的精神遺產》閱讀材料

  任何歷史人物,即使像孫中山先生這樣的偉大人物,也不可避免地會有其歷史侷限性,會有缺點甚至會犯錯誤。辛亥志士們在革命理念和鬥爭實踐中同樣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失誤,這需要進行認真總結。但是,他們為了國家民族的未來拋頭顱、灑熱血,置生死安危於不顧,置功名利祿於度外,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他們氣壯山河、感動天地的英雄事蹟,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內容,是今天仍然值得珍視的精神遺產。

  為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頑強奮鬥的愛國情懷。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從來就是推動中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精神力量。孫中山先生曾經說自己“愛國若命”,“生平以愛國為前提”。事實上,所有辛亥志士無不是由愛國精神所驅使而投身於革命的。魯迅寫過“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詩句,吳玉章寫過“為求富國強兵策,強忍拋妻別子情”的詩句,這些詩句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許多革命者的共同心聲。他們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求取國家的富強,寧肯放棄舒適的生活、離開溫暖的家庭、拋卻個人的幸福,而選擇一條困苦艱險、荊棘叢生的革命之路,甚至不惜獻出青春和生命。對祖國前途和命運魂牽夢繞的關注,對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執著不屈的追求,使他們匯聚在一起,形成一支向阻礙中國社會前進的獨裁政權宣戰的戰鬥隊伍。辛亥革命時期的愛國主義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一是把愛國主義與民族獨立要求相結合,以“造成獨立自由之國家”為重要目標;二是把愛國主義與民主主義相結合,為建立共和政治而奮鬥不息;三是把愛國主義與國家統一相結合,指出只有國家的“統一獨立”才有國家的“興盛”,只有建立統一的國家才能“達革新之目的”。孫中山先生強調,“‘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這就把近代的愛國主義提升到了一個嶄新的水平。

  “以浩氣赴事功,置死生於度外”的獻身精神。一群開始時幾乎是赤手空拳的革命者,要推翻一個雖然已經腐朽卻還掌握著全部國家機器並有著根深蒂固的封建勢力以及帝國主義列強作後盾的清王朝,將會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是可以想見的。辛亥志士們勇敢地直面困難,為實現自己的理想鍥而不捨、百折不撓,表現了堅強的意志和堅定的決心。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這個概括,既是孫中山先生畢生經歷的真切寫照,也是許多辛亥志士的共同品格。女革命家秋瑾在致友人信中表示了這樣的信念:“已置吾生命於不顧,即不獲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方聲洞在參加黃花崗起義前,給父親寫下了這樣的訣別書:“夫男兒在世,不能建功立業以強祖國,使同胞享幸福;奮鬥而死,亦大樂也。且為祖國而死,亦義所應爾也”。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誓言。對於這些革命先烈,我們由衷地抱著至深的敬意。

  關心民生疾苦、立志為百姓謀福祉的高尚品德。在辛亥志士的心目中,祖國並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以數萬萬同胞為實體的具體存在。真誠地熱愛、關懷人民群眾,深切同情勞動群眾的苦難,為人民謀取幸福,是他們奮鬥目標的一個重要內容。孫中山先生曾說:“三民主義是為人民而設的,是為人民求幸福的”,革命“就是要除去人民的那些憂愁,替人民謀幸福。”他們深深懂得,要替人民謀幸福,必須改變“國貧民瘠”的狀況。當有人批評革命只有破壞、沒有建設時,他們回答說:革命正是為了建設,“革命之破壞與革命之建設必相輔而行”,只有推翻了腐朽政權之後,才可以“大力發展社會生產,解決好人民的衣食住行問題。”所以,“革命的目的是為眾生謀幸福。”我們只要看一看孫中山先生關於革命後中國如何發展經濟、實現工業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巨集偉設想,就可以清楚地瞭解他對於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抱著何等殷切的期望。

  順應時代潮流、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懷。孫中山先生和他的戰友們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思考,常常能以世界眼光觀察國際大勢,從而作出順應時代潮流的判斷和決策。“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成為孫中山先生自覺遵循並時刻不忘的座右銘。他強調,解決中國的問題,只有“內審中國之情勢,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眾長,益以新創”,才能收到積極的成效。孫中山先生本人,從和平改良到武裝反清,從追求資產階級共和國到“以俄為師”,從依靠某些軍閥勢力到“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確立,始終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前進。同時,辛亥志士們也強烈地意識到中國對於世界文明所肩負的歷史責任。早在1904年,孫中山在給美國人民的一封信中就滿懷信心地說:“一旦我們革新中國的偉大目標得以完成,不但在我們的美麗的國家將會出現新紀元的曙光,整個人類也將得以共享更為光明的前景。普遍和平必將隨中國的新生接踵而至。”他們堅信,一旦革命成功,中國一定能對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類似這樣的言論,在革命派其他人物的口中也屢見不鮮。

  100年前,這些思想成為推動人們投身革命的巨大精神力量。直至今天,革命先輩留下的精神遺產仍然沒有失去思想光輝,仍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選自《人民日報》2011年09月20日***,有刪改。***

  《辛亥革命的精神遺產》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分***

  A.辛亥志士們在革命理念和鬥爭實踐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失誤。

  B.清王朝還掌握著全部國家機器並有著根深蒂固的封建勢力,還向帝國主義列強俯首稱臣。

  C.魯迅寫過“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詩句,表明魯迅對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也有著執著不屈的追求。

  D.當有人批評革命只有破壞、沒有建設,孫中山認為“革命之破壞與革命之建設必相輔而行”。

  E.“中國一定能對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是當時社會的正確的輿論導向。

  小題2:下列關於孫中山先生在革命後中國如何發展經濟、實現工業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巨集偉設想的表述,推斷不合理的一項是***3分***

  A.只要推翻了封建專制主義的統治,中國一定能夠在經濟發展中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在短期內迎頭趕上甚至超過西方國家。

  B.為了振興實業,成立了實業部,先後頒佈了一系列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政策、法令,使當時的經濟發展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潮。

  C.現代工業無論在數量、規模、範圍還是影響上都大大超過晚清幾十年的總和,教育事業、新聞出版事業、醫療事業等也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D.廢除對官吏的跪拜禮,禁稱“大人”、“老爺”;廢止奴婢,解放“賤民”;男子剪辮,女子放足;禁止種植和吸食***;提倡科學、反對迷信。

  小題3:作者認為百年前的這場辛亥革命,有哪些是今天仍然值得珍視的精神遺產?***4分***

  小題4:根據第二段畫線的“這就把近代的愛國主義提升到了一個嶄新的水平”句子,請說說辛亥志士們之前的愛國主義是怎樣的?***4分***

  《辛亥革命的精神遺產》閱讀答案

  小題1:BE

  小題1:D

  小題1:***1***為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頑強奮鬥的愛國情懷。***2***“以浩氣赴事功,置死生於度外”的獻身精神。***3***關心民生疾苦、立志為百姓謀福祉的高尚品德。***4***順應時代潮流、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懷。***每點1分,共4分***

  小題1:***1***愛國主義沒與民族的獨立要求相結合,沒看到獨立自由是國家成為國家的首要條件。***2***愛國主義沒與民主主義相結合,沒意識到建立共和政治的重要性。***3***愛國主義沒與國家的統一相結合,沒認清國家的統一獨立是國家的興盛的前提,沒認識到只有建立統一的國家才能達到革新國家社會之目的。***答對一點給2分,兩點給3分,三點給4分***


  

鄭樵的治學精神及其史學成就閱讀答案
雷抒雁的名字叫詩歌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辛亥革命的精神遺產閱讀答案
涵養我們的精神道統閱讀答案
閱讀是有重量的精神運動閱讀答案
壺口瀑布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閱讀答案
壺口瀑布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閱讀答案
中國玉文化的獨特精神氣度閱讀答案
穿越小說的內在精神結構閱讀答案
圓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精神原型閱讀答案
生命的五個恩賜閱讀答案
與志願精神同在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