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魯科說課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互相作用叫做離子鍵,成鍵的本質是 陰陽離子間的靜電作用。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高一化學魯科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實驗的基礎上介紹了鈉的物理性質,與氧氣反應,與水反應,此外還介紹了鈉的儲存及用途。教材抓住由表***即介紹金屬鈉的顏色、狀態***到裡***即內部原子結構***,再由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存在和用途的知識主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規律。本節重點討論鈉的化學性質,引導學生從鈉的原子結構入手,去分析鈉的活潑性,而且通過鈉的有關性質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提高學生對科學的熱情。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畫出鈉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並據此推斷鈉的化學性質

  ***2***知道鈉的顏色、狀態、密度等物理性質

  ***3***掌握鈉與氧氣、氯氣等非金屬反應及與水反應的化學性質,並據此分析鈉與鹽溶液的反應

  ***4***在實驗中,熟悉試管、燒杯等儀器的使用及取用固體、滴加液體等基本實驗操作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原子結構示意圖和金屬的化學通性的知識的回顧,引出鈉可以與氧氣、酸以及鹽反應的假設,培養學生以舊知識帶動新知識的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增強學生思考、交流、實驗、觀察、分析、比較、歸納得出結論同時感受探究的過程以及研究元素性質的一般方法;

  3、情感與價值觀:

  ***1***在鈉的取用和性質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重點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合作”的精神。

  ***2***通過鈉與水和鹽反應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學情分析和學法指導

  1、學情分析:教師可根據金屬的性質***與氧氣、酸、鹽溶液等的反應***遷移至鈉性質的學習。學生還應掌握一定的基本實驗方法。如在研究金屬與氧氣的反應時,先考慮置於空氣中的情況***如打磨鎂條,觀察現象***,再在空氣中點燃,最後在氧氣中點燃。

  2、學法指導: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主要體現“學教並重”的教學理念,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動手實驗、觀察分析、教師引導、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鈉與水的反應***可設計成實驗探究形式***

  2、難點:鈉與氧氣反應,生成的Na2O2中氧元素的價態為何為—1價?

  鈉與硫酸銅的反應

  1、趣味實驗:滴水點燃酒精燈——匯入新課

  預先在一盞新的酒精燈的燈芯中放入一小粒鈉***學生不知***,往燈芯上滴入幾滴水後立即燃燒起來。

  【提問】俗語說:“水火不相容”為什麼剛才的實驗中卻用水點著 了火呢?

  創設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起學習的慾望,很快進入學習“角色”,想學而樂學,順利匯入新課。

  2、根據舊知識,提煉出新問題

  通過鈉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和初中所學的金屬的通性,推測出鈉可與哪些物質發生反應?

  設計意圖:用舊知識歸納總結新的知識,培養學生知識的主動性。

  3、充分發揮化學實驗教育的教學價值

  ***1***學生操作實驗:鈉與氧氣反應

  ①取一小塊金屬鈉,用濾紙吸乾表面的煤油,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觀察實驗現象。把那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後,再次觀察現象。②取另一小塊金屬鈉,用濾紙吸乾表面的煤油,把鈉放置在石棉網上加熱,觀察現象。

  假設得到驗證:和氧氣等非金屬單質反應

  【設計意圖】:內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礎,外因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外部條件。通過鈉與氧氣反應的內因和外因,得出條件的不同從而產物不同的結論。而學生通過動手做實驗加深了對反應的理解,更好的把握教學重點。

  ***2***教師演示實驗:鈉與酸反應

  鈉與鹽酸反應劇烈,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由此改用酸性較弱的水與鈉反應,驗證假設的成立。

  【觀察實驗現象】鈉在水中的狀態?反應時是靜止還是運動?溶液顏色變化?是否有氣體生成?

  【設計意圖】:鈉與水的實驗現象反應迅速,為了給學生提供理解和觀察的空間,在實驗之前先把需要的觀察的列出來,以便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3***探究實驗:鈉與硫酸銅反應

  【設問】根據初中所學的金屬與鹽的反應,推測出鈉與硫酸銅的產物? 用動畫將反應過程形象的展示出來。

  2Na + 2H2O = 2NaOH + H2↑ 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設計意圖:因為鈉與硫酸銅的反應比較複雜,用動畫將反應歷程從微觀過渡到巨集觀,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提問】鈉與硫酸銅的反應與我們初中所學的金屬與鹽的反應有何不同? 設計意圖:初中所學的金屬與鹽的反應是置換反應,但並不是所有金屬與鹽的反應是置換反應,鈉與硫酸銅反應屬於複分解反應,以此來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探究能力。

  【板書設計】 1.2 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式

  ***一***鈉的物理性質:

  ***二***鈉的結構

  ***三***化學性質

  1、與氧氣反應 2、與其它非金屬反應 點燃 常溫下 4Na + O2 = 2Na2O 2Na +Cl2 = 2NaCl △ △ 點燃 2Na + O2 = Na2O2 2Na + S = Na2S

  3、與水反應

  現象 結論 ***四***鈉的存在和用途

  A、浮於水面 密度比水小 1、存在:化合態、鈉鹽

  B、熔成小球 熔點低 2、用途:

  C、四處遊動 有氣體產生

  D、溶液變紅 有鹼生成

  2Na + 2H2O = NaOH + H2↑

  ***二***

  主要內容:探討了原子核的結構,質子數,中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質量數之間的數量關係,以及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聯絡和區別。

  先前學習的原子結構的知識為本節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本節的學習也為後續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打下了基礎。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原子結構和原子表示符號的含義,掌握質子數,中子數,質量數,核電荷數等之間的數量關係,瞭解核素元素和同位素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構成原子的微粒之間的關係。

  教法:問題推進法和多媒體教學結合

  教學過程:

  首先匯入新課,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利用啟發式原則匯入,首先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是什麼?”學生會回答是原子,繼而提出問題“那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構成的呢?”學生思考並討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匯入新授環節。 在新授環節,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盧瑟福的a離子散射實驗,就勢提出聯想質疑中的問題,學生分組討論,由實驗現象得出自己的原子結構模型,並請學生代表發言,老師和學生一起得出結論: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帶正電荷,位於原子的中心;帶負電荷的電子在原子核周圍的空間做高速運動。然後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那麼原子核的內部結構又是怎麼樣?”然後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張原子結構示意圖,請學生閱讀交流研討並回答問題,我和學生一起得出結論: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接下來請學生完成遷移應用中的兩個問題,加強對以上知識的掌握。

  然後請學生回憶,元素的概念,明確元素的性質是由質子數決定的,提出問題“同種元素的質子數相同,那麼中子數也相同嗎?”帶著這一疑問向學生展示三種不同的氫原子,請學生比較三種氫原子的異同,從而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並板書。這樣便完成了我的新授環節。 課堂小結的時候,

  佈置作業:課後習題第一題

  板書設計:

  第一章第一節第二課時:核外電子排布

  主要內容:探討了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律,揭示了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得失電子和化合價升降的關係。

  對原子結構的學習為本節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本節的學習也為後續探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打下了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從教材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律,能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掌握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得失電子和化合價升降的關係。

  教學重難點:核外電子排布規律的探究。

  教法:閱讀指導法,講練法,多媒體

  學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將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原子結構示意圖和電子雲的圖片,並先學生提出問題“原子的核外電子是怎麼運動的呢?”接下來讓學生自由討論,通過討論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出新授環節。

  在新授環節,我首先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有哪些規律?”帶著這一問題請學生閱讀6頁的第四自然段,閱讀完成以後,學生自己總結並討論,請學生代表發言,教師及時的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並補充,最後和學生一起得出結論:①距核由近及遠,能量由低到高②每層最多容納2n2③最外層不超過8***第一層為最外層時不超過2***並板書:

  指導學生嘗試運用以上規律,寫出鈉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我同時板書,然後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請學生仔細觀察,並提出問題: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有怎麼的特點?,學生思考討論,學生代表發言,我和學生共同得出結論:金屬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小於4,非金屬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大於,然後請學生閱讀7頁中的1,2段,總結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化合價和性質的關係,並請學生自行寫出鈉離子和氯離子的離子結構圖。接下來請學生思考交流和研討的問題,進行知識鞏固。這樣便完成了我的新授環節。

  課堂小結的時候,我請學生髮表本節課的感受和收穫,對知識點加以梳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資訊交流能力。

  佈置作業:課後2,3

  這樣我便完成了我的整個教學過程。

  接下來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

  謝謝各位考官,我的說課完畢。

高一化學如何說課
高一化學離子反應說課稿
相關知識
高一化學魯科說課稿
高一化學如何說課
高三化學複習說課
初中化學空氣說課稿
高一語文必修說課稿
高一化學必修二說課稿
高一化學說課稿
高一化學離子反應說課稿
高一化學必修一說課稿
高一化學備課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