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貓吃魚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小貓吃魚》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5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出題,並嘗試解決問題,從而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和有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了爺爺過生日的故事情境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歌聲中細心觀察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這樣能有意識培養學生有表達能力。讓學生在故事情境中提出加和減的問題,並且通過說一說、擺一擺,小組合作等實踐活動一,列出不同的算式解決問題,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加強學生合作意識。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就,培養髮學生學習興趣。

  但是值的反思的是在本單課的過程中,我的個人思路不夠靈活,沒有及時捕捉學生知識的生成,例如:學生在本課第三環節中學生提出2-2=0時我沒有及時的板書,到了我講了3-3=0的時,學生的思維發生了變化,失去原有的構思。使這一環由學生的自主生成轉化成教師強行貫輸在學習效率發生了質的變化。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應多注重捕捉知識的生成及時給於肯定。其次還要更多瞭解學生根據學生的需要設計有關學習有趣的實踐活動。

  篇2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5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課的教學,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為今後學習打下基礎。這節課主要有以下特點。

  1、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培養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的數學意識。根據一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的思維特點,以及愛說愛動的年齡特點,我特別注意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口說,動腦想等學習活動掌握計算方法,組織學生認真觀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具體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地學習。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學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減法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計算能力。

  2、讓學生經歷具體情境→圖形抽象→數字抽象的過程,使學生逐步體會減法的意義。教學中通過“小貓吃魚”這一具體情境讓學生初步體會減法的意義,然後通過圓形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最後再由數字計算和規律探求加深理解。這樣設計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和心理規律,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注重了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差幾個杯子***並利用“套圈”“小雞吃食”等材料進行講故事、討論交流,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述與合作交流能力。

  篇3

  在上這一課的時候,我特別自己畫了四幅圖畫來配合教學,結果同學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我到底畫得好不好這個問題上,我應該直接畫得好一點,就不用惹出這麼多問題了。

  這一課其實也算涉及了連減的問題了,有幾個孩子也列出了這樣的算式,比如3-1-1=1,這讓我覺得很高興。大部分的孩子在我剛開始沒有提醒的時候,第一幅圖並沒有列出算式,我提醒小貓一隻魚都沒有吃,可以說它吃了幾隻魚啊,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就列出了3-0=3的算式,而且之後遇到這樣的問題,大家都能夠很快的列出這樣的算式,表現還是很不錯。對後面三幅圖,孩子們都是列出的3-1=2,3-2=1,3-3=0的算式,老師問到還有沒有其它的算式,沒有同學知道,然後我嘗試把四幅圖畫擺成一排,一個一個來看,這樣更好觀察,就有孩子說出第三幅圖還可以這樣列式3-1=2,2-1=2。第四幅圖可以列成3-1=2,2-1=1,1-1=0。只要好好引導他們,他們的思維還是很發散的,所以老師在這方面要學習和積累好多經驗,這是我們新老師非常需要的地方。

  而且現在慢慢要學習5以後的加減法了,孩子們原有的知識已經不能讓他們覺得還容易了,有的孩子表現出了吃力的現象,我覺得需要背誦9以內數的加減法表,但是孩子們始終是沒有背語文積極,還是需要讓他們覺得更加有趣才行,不過班上還是有幾個喜歡數學的學生,應該利用少數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配合老師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

大小貓洞教學反思
化石魚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小貓吃魚教學反思
小貓釣魚教學反思
鄂教版小花貓找汗教學反思
鄂教版小兒垂釣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幼兒園小班老師教學反思
音樂小酒窩的教學反思
化石魚教學反思
小小的山村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