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讀記教學實錄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竊讀記》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下面是有小編為你整理的《竊讀記》教學實錄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竊讀記》教學實錄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飢餓、懼怕、充足、屋簷、一碗、真酸、支撐、書櫃、哎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主要內容,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4.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5.通過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使讀書真正進入學生的生活中。

  學習重點:抓住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一些表達方法。

  第一課時

  交流讀書感受匯入

  師:我國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說過:“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蘇聯的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會不會閱讀,決定著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

  生:喜歡!師:新學期又開始了,一本本新書又在等著我們去讀了。我們每個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讀書經歷了,在幾年的讀書生活中你們有哪些讀書感受啊?

  生:我覺得讀書能帶給我快樂,讓我的生活充滿樂趣。

  生:我覺得讀書讓我更加聰明瞭,比如我讀過《上下五千年》《十萬個為什麼》,那裡面有各方面的知識。

  生:我喜歡讀內容新奇、有趣的書,像《哈利伯特》啊、《淘氣包馬小跳》啊,有的時候讀著讀著就會情不自禁地樂出聲來。

  生:對,有的時候,我為了讀完一個故事,都忘記了吃飯、寫作業。

  師:看來,在閱讀中,我們不僅能獲得知識、學會思考,而且會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新學期的第一節語文課,就讓我們走進一篇描寫讀書滋味的課文——臺灣女作家林海音回憶少年時獨特讀書經歷的作品《竊讀記》。***板書課題***仔細觀察這個字“竊”有什麼方法記住它?

  生:“竊”是一個形聲字,上面的“穴”字頭表示這個字的意思跟洞穴或者是什麼隱蔽的地方有關係,下面是一切的“切”,表示讀音。

  解題、整體感知、讀準讀通。

  1、解題、整體感知

  師:查查字典,“竊”有幾種解釋?你覺得在課題裡應該取哪一種?

  生:***查字典後彙報***“竊”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偷,第二個意思是暗中、偷偷地做一件事,第三個意思是謙辭,古時候的人用來謙虛地指自己的建議,如竊以為。

  生:我感覺課題裡的“竊”應該選擇第二個解釋,因為選第一個解釋“偷”後面應該是跟著一個表示什麼東西的詞語,比如竊書就是偷書。而課題中“竊”的後面是“讀”,是指做讀書這件事,所以選“偷”的意思就不合適了,應該選“暗中、偷偷地做一件事”的意思,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暗中、偷偷地讀書。

  師:好,你們都非常善於思考。那麼,在“竊讀”這個詞語中,“竊”到底應該選擇哪個解釋合適呢?我們先不要急著確定答案,讓我們去讀讀課文吧。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讀課文後,你會怎麼理解“竊讀”這個詞呢?請在課題旁邊寫上批註。

  ***或默讀、或輕聲讀、或和同桌分段讀等,讀後提注。***

  師:怎麼樣?有答案了嗎?

  生:課文記敘了小作者因為買不起書而偷偷地躲在書店裡讀書的事情。所以我覺得“竊讀”的“竊”選第二種解釋“暗中、偷偷地做一件事”是對的。

  師:你們通過自己讀書做出了準確判斷,好!我們再來齊讀課題

  生齊讀《竊讀記》

  2、初讀課文,讀準生字詞。

  師:剛才讀課文時,你發現了哪些生字、詞語或者是句段不容易讀好,提醒大家一起讀。

  生:第三個自然段有幾個生字請大家注意。***讀第三自然段***請大家注意“腋下”是指這裡,胳膊下面;喲,是個語氣詞。

  師:好,我們一起來讀一遍“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這裡邊來了。”

  生:第四自然段有兩個生字請大家注意***讀第四自然段***。作者把自己比作“一匹餓狼”“匹”要讀第三聲,餓狼的餓是飢餓的餓。還有“貪婪”是個新詞,請大家跟我讀“貪婪”。

  師:提醒的好。把這句話完整地讀一遍。

  ***生齊讀***

  生:第八自然段的句子都很長。我來讀一讀。***生讀第八自然段***

  師:請同桌的兩個人每人一段,再來讀讀課文,看看是不是都讀通讀順了,並感受一下作者“竊讀”是一種什麼滋味?***同桌對讀。***

  交流初讀感受,細品讀書滋味。

  師:同學們,讀書有千百種滋味,通過剛才讀課文,你是不是感受到了林海音躲在書店裡竊讀是一種什麼滋味?

  生:“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第四自然段的這句話讓我感受到林海音竊讀的感受是既快樂又恐懼。

  師:我們此時此刻無法親身去體會竊讀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寫得好,就能讓我們如臨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動。再去仔細的讀讀課文吧,這種竊讀的滋味──我很快樂,也很懼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把描寫作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畫下來,多讀一讀。

  ***生畫出的描寫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彙報自己的體會。***

  生:我畫了第三自然段的語句,這一段描寫了作者尋找自己想要讀的那本書時的動作和心情,從表示動作的詞語中我體會到了作者竊讀時的快樂。第三自然段說“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裡邊來了”,“把短髮弄亂了”作者都不在意,還說“總算”擠到裡邊來了。擠進來後,“急切地尋找”,從這些動作裡面,我體會到作者竊讀時是多麼快樂!

  生:補充!當作者找到書之後。有一句話也讓我感受作者竊讀得快樂“啊!它在這裡,原來不再昨天的地方了。”

  師:那你能來朗讀這段課文讓我們感受到作者的快樂嗎?

  生:***有感情朗讀,讀出快樂。***

  師:感受到作者的快樂了嗎?

  生:我感受到了,從這一句“喲,……”

  師:你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的快樂啊!

  生:還有這一句“啊……”他讀出了找到了特別想的那本讀書時的高興滋味,都有些興奮了。

  師:是啊,默讀有利於思考,朗讀確有利於表達。尤其是當你能通過朗讀,讓聽眾感受到你體會到的作者的情感時,那又是一番讀書的樂趣啊!下面誰能把自己體會到的作者竊讀時的快樂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生:***有感情朗讀***急忙開啟書,一頁,兩頁,我想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

  師:聽出快樂的感受了嗎?

  生:聽出來了,我也來讀。***再讀***

  師:老師也想讀一段。***有感情讀“我合上書……”***

  生:老師,我從您的朗讀中感受到作者竊讀後心滿意足的快樂。我也想讀一讀。***我合上書……***

  生:我感受到了作者獲得了知識後的快樂,它在書店裡讀了兩個小時的書,已經是“飢腸轆轆了”,可是,作者什麼也沒吃,卻嚥了一口唾沫,說明她一定從書中收穫了很多知識,他的肚子雖然是飢餓的,可是心情卻好像享受了一頓美味佳餚那樣快樂。

  師:是啊,讀書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滿足感,會讓人無比的快樂啊!

  生:我來讀這句“我低著頭走出書店,腳站得有些麻木,我卻渾身輕鬆。”

  生:我聽出來了,作者身體上很疲憊了,她卻感到渾身輕鬆,說明她讀完書後非常的高興和滿足。

  師:是啊,怪不得作者在一開篇就寫道“轉過街角,”***師引讀,生接讀第一自然段。***

  師:從剛才朗讀的語句中,我們體會到了作者竊讀時的快樂,那麼,竊讀時只有快樂嗎?還有什麼滋味?你們感受到了嗎?

  生:我感受到了作者竊讀時懼怕的滋味。“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身邊,彷彿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作者只讀書,不買書,怕讓書店的老闆看出來,就得想辦法隱藏,貼在一個大人身邊,躲來躲去的,這種讀書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生:還有“我害怕被書店老闆發現,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再走進另一家。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作者讀書,是在人多、別人注意不到她的時候竊讀,所以當書店裡的人少了,她就得丟下心愛的書轉移到其它書店。一本書要轉好幾個書店才能看完,這種滋味也不好受。

  生:我對作者下雨天竊讀的感受最深。“最令人開心的是下雨天……”作者心裡明明喜歡下雨天,它可以假裝躲雨而竊讀。可是,表面上卻還要作出一副不高興的樣子。這種感覺很複雜啊!

  師:“假裝”這個詞說的好!一起看看“我”是怎麼“假裝”來掩人耳目的呢?每人一句,讀讀這一段。

  生:***逐句接讀相關句子***

  師:哦,作者表面做的和心裡想的可不一樣啊!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這就是──

  生:心口不一、口是心非、表裡不一。

  師:哦,這麼說來,這是一個心口不一、口是心非、表裡不一的壞學生了?

  生:不對,他不是這樣的學生!

  師:為什麼呢?明明就是做一套想一套呀?

  生:可是,他這樣做也只是為了能讀到書呀!為了能多讀一會書呀!

  師:哦,只是為了──

  生:能讀書。

  師:只是為了──

  生:多讀書!

  師:為了多讀書,作者竊讀時還要忍受哪些不好受的滋味啊?

  生:不好受的滋味還有“我已餓得飢腸轆轆,那時我也不免要做白日夢……”作者讀書,常常忍飢挨餓的。

  生:還有這種滋味也不好受。“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著用一條腿支撐著,有時又靠在書櫃旁,以求暫時的休息。”從這些動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讀書太累了,腰痠了,腿疼了,腳也麻了。一直站兩個多小時,收穫很多,也付出很多。

  師:你們通過細細品讀,感受到了作者竊讀時複雜的滋味。看來,讀書還真得要細讀,遇到像這樣的好文章得細細地去品讀,才能讀出書中的更多味道。書讀到此時,作者在你心目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學生呢?

  生:這是一個渴望讀書、熱愛讀書的學生。

  生:這是一個在讀書中享受到精神快樂,忘記了飢腸轆轆、腿痠腳麻的學生。

  生:這是一個嗜書如命,在讀書中長大的孩子。

  師: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共同感受一下這個“嗜書如命”的孩子吧。

  第二課時

  聽寫字詞,加強積累

  師聽寫:***本課較難寫的生字和詞語盤點中“讀讀寫寫”裡的詞語: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飢餓、懼怕、充足、屋簷、一碗、真酸、支撐、書櫃、哎喲***

  生聽寫後,同桌互相對照、監察、訂正。

  賞析詞句,感悟寫法

  師:上節課我們瞭解了作者是怎樣“竊讀”的和“竊讀”的滋味,請同學們把自己印象深刻的語句再讀一讀,並說一說,你為什麼喜歡這些語句。

  生:“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我喜歡這句話,是因為它寫出了作者在下雨天“竊讀”時的動作和心理,而動作和心理又是截然相反,正是這樣截然相反的對比,讓我彷彿看到了一個想盡一切辦法讀書的孩子,彷彿這個孩子的形象就在我面前。

  師:是啊,細緻的心理描寫突出了一個酷愛讀書的孩子的內心世界,再加上具體的動作描寫就把嗜書如命的學生形象生動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了。還有那些語句也給你留下了這樣深刻的印象?

  生:是第二自然段“我邊走邊想:‘昨天……’”讀了這一段,我彷彿看到了作者慢慢地向書店走去,邊走還邊回憶著昨天“竊讀”的情景。看到書店裡人多,很高興,因為它可以繼續“竊讀”;同時又有些擔心,擔心買書的人多會不會把自己沒看完的書買走了。

  生:我也有和他相同的感受,所以,我覺得這段話應該讀得慢一些。

  師:好,那你來試試吧。

  生:***慢速朗讀第二自然段***

  師:你看,仔細體會細緻的心理和動作描寫,還可以讓我們想象出作者當時的一舉一動呢。像這樣一邊想象,一邊朗讀,更能感受到作者寫的生動、形象。我們一起來這樣讀一讀。

  ***生朗讀,讀出慢慢行走、如有所思的感覺。***

  體會語句含義,昇華情感

  師:***過渡***“我”一放學就急匆匆地趕到書店,“我”一讀書就是二個多小時,我腰痠腿疼肚子餓,我為了多讀一會書,在下雨天變的“表裡不一”……這一切都是因為什麼啊?請同學們瀏覽全文,看看是什麼力量在鼓勵著作者?

  ***生瀏覽課文***

  生:我覺得是國文老師說過的一句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師:我們都來看看這句話,請大家討論一下:***課件出示***

  a.聯絡課文和生活實際,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b.交流課前蒐集讀書名言,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師: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生:就像我們長身體的時候需要多吃飯、增加營養一樣,我們現在正是學習知識、增長才乾的時期,就需要多讀書。

  生:身體成長需要營養,我們就要通過吃飯來獲得營養;我們心靈和思想的成熟,則需要通過讀書,從書中獲得知識、獲得精神上的營養,所以國文老師鼓勵作者多讀書說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師:理解得很好。大家課前蒐集了一些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能結合這些讀書名言說說自己的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生:我讀過高爾基說過的一句話:“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要後通過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才能夠學到很多知識、懂得很多道理,才會進步。

  生:我國古代大詩人杜甫曾經說過一句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意思就是說讀書多了自然就會寫出好文章來。我覺得讀書多了不僅能寫出好文章來,還能懂很多道理、獲得好多知識,才能健康成長。

  ***聯絡名人讀書故事談體會***

  師:古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今有論:“現代人要終身學習。”一個人如果放棄了讀書,是件多麼可怕的事呀,就象是魚兒離開了水,生命離開了陽光。讓我們再次來讀一讀這句至理名言吧。***指名讀、齊讀。***

  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位“不一樣”的人,他為了讀書可以不吃美味佳餚,他為了讀書可以連跑幾家店才看完一本書,他為了讀書可以象一匹“餓狼”,他為了讀書更可以“口是心非”!而這個“口是心非”一定是打了引號的,因為他和我們一樣!我們都一樣明白了“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師:課文學到這裡,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出示作業***

  ①自選感興趣的、欣賞的描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進行美讀積累,並摘抄在作業本上。

  ②根據本課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自選活動,感受閱讀的快樂!

  《竊讀記》教學反思

  《竊讀記》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教學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二是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作者通過動作和心理活動。我抓住中心句“我恨快樂,也很害怕——這種竊讀的滋味。”引導學生去理解、體會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滋味,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三是讓學生受到熱愛讀書的感染,激發閱讀的興趣。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主要把握這幾方面進行設計、組織教學的。其中我通過引導學生品讀文章詞句理解文章內容,感受“竊讀”滋味的動作心理描寫及體會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並通過聯絡學生的實際進行拓展延伸,使學生受到了熱愛讀書的感染,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但學生只停留在了知道哪些是動作描寫,哪些是心理描寫,如何對人物進行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進行準確生動的心理描寫,怎樣將學到的描寫方法學以致用,怎樣遷移到學生的作文當中這一點感覺還是指導得不夠到位,有的學生還是沒有掌握這些描寫方法。

中學散文教案
竊讀記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竊讀記教學實錄設計
竊讀記教學反思
新人教版認識小數教學實錄
認識人民幣教學實錄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實錄
初中語文優質課教學實錄曹劌論戰
人教版竊讀記教案
淺析個性化網路教學系統設計與實現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實錄
沁園春雪教學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