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語典故熱點作文素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素材是寫作這座大廈的基石,只有積累大量的素材,寫作時才能從大腦中提取與主題相關的資料,才能使作品內容豐富生動,感情真摯動人。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七擒七縱

  建興三年,諸葛亮帶領軍隊到了南中***今雲南,四川,貴州交接地帶***,凡打仗的都勝利了。聽說有叫孟獲的人,是南蠻人所信服的。***因此***下命懸賞活捉他。已經成功了,諸葛亮使他參觀漢軍的兵營陣列,說:“這些軍隊怎麼樣?”孟獲回答說:“以前不知道虛實,因此失敗。現在蒙您的恩使我觀看兵營陣列。如果只是這樣,一定可以勝利!”諸葛亮笑了,放了他使他繼續作戰。七次放了七次活捉。但諸葛亮還想放了孟獲。孟獲說:“漢軍威鎮天下,南方人再不反了。”於是諸葛亮進軍,南方平定。隨後把他的部下還讓他帶領 。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

  【釋讀】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二

  興高采烈

  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風度翩翩,文才超群。他在《養生論》中主張“清虛靜泰,少私寡慾。”批判當時的縱慾生活和長壽的貪婪心態。南朝梁著名的文學批判家劉勰在《文心雕龍》評論他“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釋讀】 興:原指志趣,後指興致;採:原指神采,後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後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出處】 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體性》:“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三

  一鳴驚人

  人口最多,物產最豐,文化最盛。楚莊王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楚莊王據載生年不祥,卒於公無前591年,又稱荊莊王,熊氏,名旅***一作呂,侶***,春秋時楚國最有作為的國君,中原五霸之一。郢都即今江陵紀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繼位。登位三年,不發號令,終日郊遊圍獵,沉湎聲色,並下命::“有敢諫者,死無赦!”大夫伍參冒死進諫,逢莊王左抱鄭姬,右抱越女,坐鐘鼓之間。伍參請猜謎語“有鳥止於阜,三年不飛不鳴,是何鳥也?”莊王答:“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但數月之後,莊王依然依舊,享樂更甚。大夫蘇從又進諫。莊王抽出寶劍,要殺蘇從。蘇從無所畏懼,堅持勸諫。於是,莊王罷淫樂,親理朝政,並舉伍參、蘇從擔任要職。這就是“一鳴驚人”的來歷,後任用孫叔敖為令尹,講求得失,穩定了政局,發展了生產,從而為楚國的爭霸奠定了基礎。

  莊王三年即公元前611年,國內發生災荒,戎人騷擾,附屬的庸國、麋國勾結百濮叛楚。莊王集中力量伐滅威脅最大的庸國,又吞併了麋國,控制局面,增強了國力。此後,又極力整頓內政,任用賢才,厲行法治,加強兵備,使楚國出現一派國富兵強的景象。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率軍北上,在周的直轄區耀武揚威,並遣使問象徵王權的九鼎之輕重,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氣勢。

  公元前597年,楚軍圍鄭,連攻三個月,破鄭都。晉遣兵來救,與楚軍大戰於邲***河南滎陽東北***,結果大敗。戰後,楚莊王飲馬黃河,雄視北方。隔了兩年,楚又藉故圍攻宋國,迫使其屈服。這時,中原諸小國,又相繼依附楚國,楚莊王一時做了中原盟主。莊王二十年即公元前594年冬,楚、魯、蔡、許、秦、宋、陳、衛、鄭、齊、曹、邾、薛、鄫等十四國在蜀***今山東泰安西***開會結盟,正式推舉楚國主盟,楚莊王遂成為稱雄中原的霸主。

  公元前591年,楚莊王因病逝世,歸葬紀南城郊。其兒子審繼位,稱楚共王。楚王墓、樊妃墓在今江陵城西北。郢城內原有莊王廟,今已廢。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 當時齊國的齊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後,卻沉迷於酒色,不管國家大事,每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因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汙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亡的邊緣。 雖然,齊國的一些愛國之人都很擔心,但是,卻都因為畏懼齊王,所以沒有人趕出來勸諫。 其實齊威王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別人的勸告,但如果勸告得法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淳于髡知道這點後,便想了一個計策,準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為臣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某國有隻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生名叫,只是毫無目的的蜷夫著,大王您猜,這是一隻什麼鳥呢?” 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亦聽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諷刺自己,像那隻大鳥一樣,身為一國之尊,卻毫無作為,只知道享樂。而他時再也不是一個昏庸的君王,於是沉吟了一會兒之後便毅然的決定要改過,振作起來,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因此他對淳于髡說: “嗯,這一隻大鳥,你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一飛就會衝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就會驚動眾人,你慢慢等著瞧吧!” 從此齊威王不在沈迷於飲酒作樂,而開始整頓國政。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敗無能的,則加以懲罰。結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到處充滿蓬勃的朝氣。 另一方面他也著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家的威望。各國諸侯聽到這個訊息以後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佔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 齊威王的這一番作為,真可謂是“一鳴驚人”呀! 所以後來的人便把“一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運用,一旦發揮出來,往往有驚人的作為。

  【釋讀】 鳴:鳥叫。一聲鳴叫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初一作文範文精選
初一學生作文優秀範文
相關知識
中考成語典故熱點作文素材
高中熱點作文素材成語故事
中考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中考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中考熱點作文素材哲理故事
中考熱點作文素材4篇
高考高分熱點作文素材車
最新熱點作文素材哲理故事
最新高考備考熱點作文素材
小學哲理故事熱點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