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生禮儀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重視和加強禮儀教育,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文明素質,既是高等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當前面臨的迫切任務。開展大學生禮儀教育工作對提高其思想政治覺悟、提升其文明素質有重要意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問題與對策初探》

  摘要:重視和加強禮儀教育,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文明素質,既是高等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當前面臨的迫切任務。本文圍繞當前大學生禮儀教育這一主題,闡釋了禮儀教育對於高校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能和提高大學生文明素質的重要意義,指出了當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禮儀教育問題,最後針對加強和改善禮儀教育提出了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禮儀教育;大學生;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8-0066-02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可謂教育的根本問題和永恆主題。我們知道,德育教育,禮儀先行,在大學生中開展禮儀教育對於培養“知書達禮”、“待人以禮”的適應社會需求的大學生有積極的意義。同時,開展大學生禮儀教育工作對提高其思想政治覺悟、提升其文明素質有重要意義。

  一、禮儀教育對於全面提升高校人才質量具有重大意義

  “人無禮則不生。”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到“大眾化教育”的轉變,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已經不同以往,除了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外,更加看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表現,其中禮儀方面的表現顯得尤為重要。當今社會,教師不僅要對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加強對他們的禮儀教育。重視大學生的禮儀教育,加強和改善禮儀教育,對改善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進而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文明素質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首先,這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有效途徑。荀子曰:“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言行文明,知書達禮,是他們應當具備的一種必備素質。思想道德是一個人的思想體系、價值觀念和道德範疇的集中體現,是人的內在素質的核心。而思想道德教育與禮儀教育密不可分,禮儀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外在的表現形式,是人的整體素質的社會化體現。禮儀教育,可以改善和提升大學生的道德水準。高尚的思想道德,不僅是社會得以穩固和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人們貫徹執行社交原則的重要內在素質。

  其次,這是協調大學生和諧人際關係的潤滑劑。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物質文明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精神文明裹足不前,甚至是出現了倒退的現象。正如紀伯倫所言:“也許我們走得太遠,以至於忘了為什麼出發。”而我們的教育似乎迷失了自身的宗旨,被“功利的怪圈”籠罩。不管是香港發生的“驅蝗運動”,還是在一些高校出現的投毒事件,都是道德缺失、禮儀淡漠的結果。無數實踐已證明,良好的禮儀規範不僅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其對於提升學生的自信與自尊也可起到積極的作用,對於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挫敗感、內心的不安同樣起到緩解作用,能夠幫助他們宣洩憤怒、釋放壓力和減輕痛苦,減少孤獨、空虛等負面情緒。

  第三,這是大學生提高自身競爭力、適應社會需要的倍增器。謙遜得體的言談、端莊整潔的儀表、優雅大方的舉止和乾淨恰當的服飾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文化內涵、思想修養和精神面貌。作為“準社會人”的大學生,雖然尚未真正踏入社會,但追求獨立的他們早已躍躍欲試了。但看似精彩的人生,又讓他們時時感到無奈,比如,如何進行自我形象設計去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走上工作崗位後怎樣儘快進入狀態,展現最好的自我,發揮自己所長。然而,大學生的社會心理承受力直接影響到交際活動的質量,在大學中有針對性地開展社交禮儀教育工作,讓大學生充分了解並掌握人際交往、融入社會所必須的行為準則,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充滿自信地融入社會,而且還可以通過展示新形象、改變社會的印象,提高他們的社會競爭力。

  第四,這是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有效途徑。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對大學生進行社交禮儀教育是規範大學生文明行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與文明建設的需要,也是提高國家人才培養戰略的總體需要。在大學生中開展禮儀教育,其根本的目標就是要引導大學生知禮儀、懂禮儀、實踐禮儀,幫助他們提高文明交往的意識,塑造文明交往行為,形成良好的交往風尚。這樣不僅提高了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同時也促進大學校園文明氛圍的形成。

  二、當前大學禮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身在象牙塔,應為文明人。大學生的素質決定著他們在校園裡的種種作為,並從這種種作為中反映出他們的水平。素質無所謂有無,僅能以高低來評價。低素質大學生反映出的文化當然是那種低迷紛亂的校園氣質,作為校園文明素質教育的主體,這樣的精神氛圍完全是低劣的。大學生的文明素質不高,禮儀習慣不良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方面。目前,“90後”已成為當前在校大學生的主力。來自城市的學生大多從小就被當成“小皇帝”、“小公主”供養,過度的溺愛和保護,成就了其“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與“尊重他人,嚴以律己”的禮儀基本要求背道而馳;而來自偏遠農村的學生們,昂貴的學費支出,壓得他們抬不起頭,降低了他們的期望,“散養”的家庭教育,相對封閉的人際環境,形成了自卑、膽怯的自我,加上物質條件上與城市學生的巨大反差,更讓他們在心靈上蒙上陰影,在與人交往上往往畏首畏尾、缺乏主動。再看看我們的中小學教育現狀,學生以分數論成敗,教師以升學率定高下,主客觀上讓學生們形成了“知書”才是正道、才是唯一,“達禮”可有可無、“達禮”是不能管飯吃的錯誤判斷。

  2.教師方面。“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對學生而言,教師的素質和禮儀習慣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教書育人”也好,“立德樹人”也罷,教師的引領和示範至關重要。大學中普遍存在的師生如陌路現象,一學期下來,學生叫不出課任教師的名和姓,不能僅僅去指責學生。雖然說“所有學生的問題都是教師的錯誤”這句話有點過,但是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教師去反思。

  3.學校方面。大學擴招,讓更多的國民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與由此帶來的教學裝置、設施越來越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的教學質量在下降,大學教育的社會滿意度在下降,培養的大學生的素質、禮儀習慣在下降。究其原因,一是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學生的訴求。我們的思想政治課程,內容上不能與時俱進、不能結合學生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開設課程,比如根據男女生的差異開設《女子禮儀》和《男子禮儀》等。

  三、對高校中禮儀教育的幾點建議

  1.高校要高度地重視大學生禮儀教育。當代中國高校,往往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禮儀教育工作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落實。高校應該樹立並宣傳“大德育”觀念,把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精神文明建設的大環境中加以考慮,不僅從理論上,更需要從實踐中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力度。大學生的禮儀教育是一個逐步引導大學生主動把社會道德規範內化為個體的道德品質、然後進行道德踐行的過程。

  2.開設現代禮儀課程,教育大學生知禮、懂禮。實施現代禮儀教育是創造一個良好的文明素質教育的環境因素,使學生從中得到“德”和“智”兩方面的同時發展。高校應在公共課課程中納入禮儀教育的相關內容或專門開設《禮儀修養》等相關課程。課堂教育可以分成專門傳授禮儀知識的課程教育,通過這樣的課程可以使學生知道禮的起源及演變、禮的精神內涵、禮儀規範等知識,為正確地運用禮儀打下知識基礎。禮儀課的內容可以但不限於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禮儀的基本知識、現代校園禮儀、現代職場禮儀、現代公共場合禮儀、涉外禮儀、個人儀態與修養等。

  3.抓好校園禮儀行為建設,引導大學生養成自覺的禮儀習慣。禮儀教育要做到知行並重,將道德規範轉變成學生的行為準則,並應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絕大多數大學生對基本的道德規範是瞭解的,但有些學生卻往往言行舉止不規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缺乏修養教育、缺乏習禮的過程,甚至不清楚如何具體地體現、落實這些道德規範。學校應投入必要的人、財、物,用校園文化對大學生進行薰陶、影響和激勵,將禮儀行為的建設作為學校的基本建設的重要方面。

  4.大力宣傳和樹立文明禮儀典型。示範作用是大學生禮儀教育不可或缺的形式。行為主義的理論指出,教育是遵循“刺激―反應―強化”程式進行的。按照這一理論程式進行規範的訓練,可以塑造有機體的行為。思維最終必須歸結到行為,而這種行為是由外界引發並且受外界控制的。我們通過“操作”外界環境和“強化”某些特定行為,可以發現行為所遵循的客觀規律,然後總結歸納行為和行為所產生的結果之間存在的這種規律,隨時制定塑造和改變學生行為的訓練方案。

  5.加強教師隊伍的禮儀修養,突出表率引領作用。“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因為學生普遍具有向師性的特點,老師的一言一行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禮儀是規範人的行為的,教師則是修正禮儀的。教師禮儀的根本實質就是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為學生、社會樹立積極正面的榜樣,因此禮儀素養也是教師所必備的重要素質。高校教育在注重加強教師專業素養培養的同時,還有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加強教師的禮儀修養。新時期的教師,要進行一定的禮儀培訓,規範自己的言談、舉止、著裝、儀態,尊重並愛護學生,談吐得當,舉止大方,讓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學生,成為學生的表率。這樣將會在無形中將禮儀規範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禮儀規範、接受禮儀的薰陶。

  眾所周知,禮儀教育的內容涉及民俗學、倫理學、交際學等多方面的知識,而且不僅需要高校重視和加強禮儀教育,家庭和社會也應該重視禮儀、學習禮儀、崇尚禮儀。只有通過多渠道、多途徑齊抓共管,開展全面的禮儀教育,才能將大學生的禮儀教育和文明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黃菊良.大學生禮儀修養[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2]李莉.實用禮儀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王愛英.關於大學生文明禮儀素質調查報告[R].黨史博採,2006-04.

  [4]李紅.論大學生禮儀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0,***10***.

  [5]朱明珠.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J].高等建築教育,2003,***3***.

  作者簡介:胡俊峰***1981-***,男,湖北武漢人,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黨建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論現代教育技術與中小學教育的論文
現代網路教育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大學生禮儀教育論文
淺談幼兒園禮儀教育論文
淺析大學生責任教育論文
淺談大學生禮儀素養教育的重要性
淺談大學生禮儀修養
淺談學校禮儀教育論文
大學生安全教育論文範文
大學生信仰教育論文
大學生軍事教育論文
大學生理財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