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德育教育淺議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對中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是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都不可忽視的問題。如何加強和改進我國中學生的道德教育,以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和諧發展的人,是一項關乎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大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中學生德育教育》

  【摘要】對中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是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都不可忽視的問題。如何加強和改進我國中學生的道德教育,以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和諧發展的人,是一項關乎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大事,因此一切教育在於形成品德,中學生德育教育是以合乎道德的方式及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影響學生。本文通過對中學生心理及思想特點;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德育教育評價系統等四個方面,淺談了編者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中學生;德育教育

  隨著時代發展,中學生德育教育越來越迫切,已成為現代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那麼,如何在中學時代的人生黃金時期強化德育教育,培養學生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筆者結合教育實際,從思想教育心理特徵學生自身實踐鍛鍊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以期拋磚引玉,對中學生德育教育有所借鑑和幫助,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呢?

  一、掌握心理及思想特點

  掌握中學生心理性格特徵,根據其心理狀況,寓德育教育於教學實踐中,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目的,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中學生自身來講,他們知識面窄,貪玩好動,這是他們的弱點,但他們心靈純潔好奇,爭強好勝,這是優點根據這些性格特徵,在教學時就要善於利用引導,講課要考慮到生動形象有趣,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使其在增長知識中,培養良好的個性如:在語文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扮演各種人物角色進行對話交流,既提高了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也增強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在扮演角色中培養自己良好的品行,而思想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礎,德育教育的教育資源無處不在,從我們中學生的現行教材的編寫中也體現了這一點。中學語文課本里有許多思想教育性極強的教材,它無不在啟迪著學生的智慧,陶冶著學生的情操,激勵著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愛勞動所以教師要注重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貫穿於解惑的全過程,依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不失時宜地向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培養從我做起,從小做起的良好習慣,使學生養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良好習慣,這樣,必能為他們的人生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二、德育教育重要性

  中學生德教育正在發生重大的變革,越來越多的學校認識到,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錢,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發揮作用沒有良好道德品質的人對社會沒有愛心沒有責任心,德育教育方法是提高學校德育教育實效的關鍵,德育教育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凸顯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弘揚人的主體性以人為本的實質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發展學生,尊重學生成長的規律和合理需要,並採取靈活的教育方法,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服務和指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樂於接受德育教育的內容,進而內化為他們的人生準則,學生以主體的資格主動參與德育活動接受價值觀道德情感和秩序,培養獨立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強批判意識,形成一種主體性與獨立自主的品格教師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讓學生被動服從,而要聆聽學生的種種體驗和感受,使學生形成自己的善惡美醜是非等道德觀念,產生好惡愛憎等道德情感,學生不再怕老師,師生關係融洽,既提升了教師,又改變了學生當下的中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建設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道德素養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前途,而德育教育是中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基礎,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德育教育的實質是實現社會道德個體化,培養人關注學生是教育的根本,德育教育是中學生成人成才的必要條件。要使學生學會做一個有高尚道德的,對社會對他人有所貢獻的人,首先必須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德育過程就是人的成長的過程,是人性豐富,圓滿的過程。

  三、在社會實踐中去感受教育

  在思想教育和審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過生活實踐才能內化為具體的信念和行為方式,進而形成穩定的性格特徵,新大綱也明確地將開展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課外活動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例如,可以組織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個積極的人格實踐的機會,語文教學的自身特點要求教師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德智兩方面均得到發展凡是教學內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有利於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助於學生學習怎樣做人的,都是語文學科思想教育的內容,而且它能夠融知識教育能力訓練道德培養情操陶冶於一體,採取理論灌輸耐心疏導情感感染榜樣示範實踐等多種方法,使學生既得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又受到情與理的潛移默化,從而陶冶情操,塑造健康人格。

  四、建立中學德育教育評價系統

  首先,進行自我評價,學生在不斷地自我反省中,瞭解到自己的不足與進步,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斷進步;其次,集體評價,以學生組織或學生群體為單位,學生互相交流和評價,做到互相監督和鼓勵在別人的評價中看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比自我評價來得更為客觀和有說服力;再次,教師評價,在自評和互評的基礎上,學校對學生的表現作出評價,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指出不足並引導其改正;最後,反饋評價,以點對點的方式,學校可以評價學生;採取不記名的方式,學生也可以評價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對於學校德育教育不足的地方,學生可以大膽指出,並附上建議,學校與學生互動評價形成一個迴圈的德育教育評價系統。

  結束語:社會變化日新月異,社會生活的變化必然推動道德生活變化,必然出現新的道德問題,這就要求德育內容必須適應現實,與時俱進,不斷補充和充實具有時代特色的內容,德育教育內容要根植於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繼承傳統的德育傳統,中學德育不僅僅停留在感情激發上,還必須深入到事物的本質,在理性上有比較深刻的認識。這就要把情和理結合起來,既強化學生的道德感情,又加深其道德認識,幫助他們形成革命的信念和理想。因此,必須致力於培養中學生的民族精神,使德育得到最優化的實際效果弘揚與培育民族精神是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德育教育目的是培養中學生具有合乎我國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所要求的遵紀守法的觀念和行為,明確公民的權利和責任,做一個忠誠服務國家的適應我國文化的合格的公民社會的好公民中學生德育應植根於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中,不能割裂歷史傳統。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淺議遊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論文
幼兒園創新教育淺議論文
相關知識
中學生心理健康淺談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淺述論文
中學生禮儀教育淺析論文
中學生安全教育手抄報圖片大全
中學生家庭教育方法
中學生家庭教育知識
中學生禁毒教育的演講稿
關於中學生法制教育演講稿精選篇
關於中學生法制教育的演講稿
中學生安全教育優秀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