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窯瓷器收藏拍賣鑑定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哥窯瓷採用多次施釉的工藝,使青釉濃厚青翠,色彩幽深,創出了粉青、梅子青等絕頂釉色,把青瓷的美,推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哥窯瓷器造型以仿古的碗、盤、洗、瓶、爐等為主,造型均有一種端莊的古色古香氣息。碗、盤、洗多有菱花形口及葵花形口等式樣,此,尚有盒、壺及文房用具等。

  哥窯瓷器為黑胎,因其胎中含鐵量較多,故燒成後呈現黑色、紫黑色和黃棕色。  哥窯瓷器釉是代表中國傳統美學內涵的一種裝飾釉,其釉屬於無光釉,釉層凝厚,有的甚至厚到與胎相等的程度。其顏色變化豐富,有奶白、蛋白、米白、粉 青、灰、灰綠、乳酪黃等多種。

  哥窯釉面均開有形態各異的紋片,按形狀劃分,有梅花紋、網狀紋、細碎紋等多種。因胎中含大量可溶性鹽類金屬,燒成時滲出於底 足、口緣及裂紋的縫隙中,與釉面形成強烈的顏色對比,形成“紫口鐵足”“金絲鐵線”的特殊裝飾效果。其黑色紋片按顏色劃分,有黑藍、淺黃、鱔血等各種。  哥窯的胎敲擊起來,沒有那種悅耳的金石聲,而是近似破碎的“噗噗”聲,愈是真品聲音愈啞。

  仿哥窯始於永樂末年,明仁宗當太子時,曾令人成功地仿成哥窯器,但永樂仿哥窯器,至今未能找到傳世品。臺灣故宮藏有“大明宣德年 制”六字楷書青花瓷款的哥窯盤和碗,但是否為明仿,尚有爭議。屬成化款的仿哥窯器在北京、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均有收藏,其胎質細潔、白淨緻密,釉色有粉青和  米黃兩種,釉色滑潤,光澤度很強,開片整齊。成化以後,明代仿哥窯器精品不多。

  清雍正唐英時,又恢復仿哥窯生產,製作精良,既有大小紋片錯落有致的“金絲 鐵線”,也有單純的大紋片或小紋片,釉色以深淺灰青居多,部分有“紫口鐵足”,其胎質較厚。隆以後繼續仿燒,官窯多書本朝款。清代在仿哥窯的基礎上,又發明了藍釉哥窯、綠釉哥窯及哥釉青花和堆花鐵沙青銅器紋飾的品種。民窯仿哥窯盤一種,底有七個醬色支釘,俗稱“七星盤”,為雍正及隆早期產品。

  仿哥窯產品自清至今,一直未斷,但其精品仍為官窯所出,民國時仿哥窯產品也不少,但總的特點是精細程度不夠,略顯粗糙。真的哥窯產品釉色並不統一,而民國仿品則顏色基本以米黃色為主。造型也變得越來越離 奇,仿到後來,脆在底款書上“成化年制”。民國時仿此品種尚情有可原,而到了80年代,競也興起仿古狂風,又生產了一大批仿民國所產的粗製濫造產品,且 價格比新瓷高出幾倍。這完全是一種純商業性的生產,實在沒有多大價值。

  鑑別哥窯瓷器的方法

  哥窯上品釉面光澤瑩潤

  收藏愛好者黎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的筆洗。它渾身佈滿了大大小小縱橫交錯的裂痕。收藏專家黃浩全說,哥窯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窯之一,哥窯瓷的主要特徵是釉面上佈滿了大大小小不規則的開裂紋片,俗稱“開片”或“文武片”。

  哥窯瓷胎體有厚有薄,釉色有粉青、月白、米黃數種,釉色沉厚細膩。凝膩的釉面間有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狀網紋,被稱為“金絲鐵線”。

  “‘開片’與‘金絲鐵線’是哥窯瓷最典型的標誌與特點,而釉面光澤如膚之微汗,是為哥窯上品。”黃浩全表示。

  鑑別看“火焰紅”“跳刀痕”

  鑑別哥窯瓷的價值主要看三方面:釉色、器型、年代。具體方法是,首先應確認“身份”的真假。應從釉色光澤與瓷胎兩處著手。真正的哥窯瓷表面溫潤勻淨;普通仿製品,表面瓷光強烈刺目,俗稱“賊光”。

  其次是看瓷胎,可以將瓷器倒轉過來看底面,觀察胎骨上面的“火焰紅”與“跳刀痕”是不是自身的。一般真正的哥窯瓷,由於瓷胎的含鐵量較高,在燒製過程中會爆出來,就變成了暗紅色俗稱“火焰紅”。而“跳刀痕”則是在泥胎製作完成後,用竹刀挖出中間部分,刮出來的痕跡就叫“跳刀痕”,比較粗糙,但挖痕自然,需要非常熟練及高超的技術,現代很難仿製得出。

 

現代的茶道具的分類介紹
簡單青花瓷圖案圖片欣賞介紹
相關知識
哥窯瓷器收藏拍賣鑑定方法
哥窯瓷器收藏拍賣價格
沉香收藏拍賣鑑定方法
古玉收藏拍賣鑑定方法
和田玉收藏拍賣鑑定方法
官窯瓷器收藏拍賣價格
哥窯瓷器收藏價值
高古玉收藏拍賣鑑定的技巧
官窯瓷器收藏價值
哥窯瓷器的收藏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