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編輯專業論文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為了保證新聞傳播活動有組織、有規律、有計劃地進行,一定要開展高效的新聞編輯工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電視新聞編輯輿論導向分析 》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和文化事業不斷繁榮,我國的各種新聞節目層出不窮,滿足了國民對各種新聞資訊的需求。電視新聞節目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主要陣地,對國民的價值觀具有重要的影響,並且還關係到整個國家的安定和諧。因此,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宣傳優秀的文化至關重要,而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要做好電視新聞的編輯工作。電視新聞編輯是電視新聞節目的主要環節,對於新聞節目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如何加強電視新聞編輯的輿論引導作用已經成為電視新聞工作人員需要重點考慮的主要問題。

  1電視新聞編輯和輿論導向綜述

  一般情況下,我們所說的電視新聞編輯都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人員。二是電視編輯工作。本文所說的主要是指後者,即在蒐集新聞資料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加工、合成以及包裝工作,從此可以看出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屬於一項具有創造性質的工作活動,相應的它對電視新聞編輯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電視新聞編輯人員根據新聞的價值以及播報的要求在保證新聞真實的情況下對新聞素材進行合理的編排和組合,以吸引群眾來觀看[1]。新聞的輿論導向作用就是指受眾接收媒體意見引導的過程。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共同發展的今天,不管是何種媒體在傳播新聞的過程中都不自覺的將自己的對新聞資訊的認識和看法傳遞給了受眾,而受眾在觀看新聞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的會受到媒體主觀意識的影響和引導。由此可以看出,新聞的輿論導向作用屬於一項政治性極強的工作,對整個社會的正常執行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做好電視新聞編輯的輿論導向作用至關重要。

  2分析電視新聞編輯輿論導向的重要性

  2.1和諧社會建設和發展需要正確的電視新聞編輯的輿論導向

  雖然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新聞傳播的技術和手段都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但是新聞傳播媒介作為社會價值觀宣傳者、引導者以及監督者的角色不會發生改變,並且永遠和穩定、和諧社會的建設存在密切的聯絡。在所有國家發展的過程中,只要政府出臺一些大政方針,都需要藉助新聞媒體對政府出臺的這些政策進行宣傳和傳播,讓人民群眾對國家的政策進行了解,如果在這種時候,新聞的輿論導向出現偏差則會直接影響到國家政策的執行以及和諧社會的建設,因此做好電視新聞編輯的輿論導向工作十分重要。

  2.2國民的社會行為離不開正確的新聞編輯輿論導向

  隨著各種媒介的不斷融合,人們可以在多種新興媒體上觀看各種社會新聞,為人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觀看新聞的渠道,但是,新興媒體也存在很多問題,不僅資訊的真實性難以保證,而且很多負面新聞層出不窮,人們在沒有深入瞭解的基礎上會形成片面的認知,久而久之人們會產生消極的、負面的思想,使人們的價值觀和行為發生改變,進而對社會風氣產生消極的影響。面對這種情況,電視新聞編輯的價值和作用就會凸顯出來,一定要充分發揮自己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及時的對這些資訊進行有效的處理,並從而樂觀的方向對受眾進行引導,努力為人們傳遞積極向上的新聞內容,從而規範國民的社會行為,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2]。

  2.3正確的電視新聞編輯的輿論導向是保障黨和政府工作順利展開的重要手段

  電視新聞媒體進行新聞傳播的基本屬性就是電視新聞編輯的輿論導向作用,其主要目的就是引導社會更好的發展,這個輿論引導的作用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到黨和政府的發展以及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聯絡,相應的這就對新聞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編輯人員一定要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並切實貫徹到實際的工作當中,保證自己在工作中堅持黨的領導,新聞編輯的內容也要與黨和政府的思想路線相一致,同時還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認真的將國家的方針政策貫徹到新聞編輯輿論導向工作的全過程,為人民傳遞正確的輿論導向,從而促使黨和政府的工作順利展開。

  3電視新聞編輯輿論導向作用的表現

  3.1電視新聞編輯的輿論導向可以體現出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心

  電視新聞媒體作為整個社會的中介,不僅是國家黨和政府的重要喉舌,更是人民群眾的揚聲器,是連線黨和人民群眾的重要橋樑和紐帶,在社會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對電視新聞進行編排時一定要和黨的思想路線相一致。另外,電視新聞媒體還需要加強對幹部的引導,使幹部的思想及重要精神相一致。同時,為了更好的宣傳黨的主張,新聞媒體還可以考慮開設專門的欄目進行系列報道,從而充分的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在人民群眾中間形成良好的輿論導向[3]。

  3.2電視新聞編輯的輿論導向可以營造出良好的輿論氛圍

  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當新聞媒體將自己的主觀意見傳遞給受眾的時候,不同的觀眾會出現不同的想法,有的積極正面,而有的卻是消極的,而這就需要新聞編輯人員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首先工作人員要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其次堅持正確的引導地位,積極的將受眾向正確的方向引導,從而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3.3電視新聞編輯的輿論導向可以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

  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新聞媒體要想保證新聞的權威性,就一定要保證新聞資訊的真實性,同時真實性也是新聞的一個重要特點和要求。新聞媒體工作人員一定要始終堅持這一點,並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促進新聞媒體在形式和內容上進行不斷的創新,以優質的新聞節目來吸引受眾的關注,從而為大眾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使正能量在社會中得到傳播,從而使社會風氣得到優化,使社會關係向更加協調的方向發展。

  4結論

  在各種媒介不斷融合的趨勢下,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觀看到社會上出現各種熱點事件,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同時在資訊大爆炸的時代,電視新聞的輿論導向對整個社會的風氣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電視新聞編輯人員一定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增強電視新聞編輯的輿論導向作用,時刻關注社會發展的動態,不僅要充分發揮政府喉舌的作用,而且還要做好人民的揚聲器,而最重要的是要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和及時性,只有這樣才能在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傳播正能量,從而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

  篇二

  《 電視新聞編輯業務研究 》

  摘要:地方電視新聞節目是當地黨委、政府的“喉舌”,如何辦好電視新聞節目,其後期編輯的“再創作”至關重要。本文闡述的電視新聞“再創作”,要求新聞編輯以受眾為本,通過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策略,學會提煉和昇華主題,對電視畫面,恰當運用同期聲以及後期編輯進行二度創作,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從而增強政治敏銳性和創新意識,提高新聞質量,增加收視率和電視新聞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關鍵詞:電視新聞受眾為本編輯業務再創作

  近年來,隨著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興媒體“風生雲起”,媒體之間“爭奪”受眾眼球的競爭日益激烈,傳統的紙媒、地方電視的受眾銳減。當前,如何在在競爭中贏得廣大受眾的青睞,已成為影響地方電視臺發展的關鍵要素。筆者認為,地方電視臺堅持新聞立臺、內容為王,辦好時效性強、可看性足、以“受眾為本”的新聞節目十分重要。這需要地方電視臺新聞編輯必須以受眾為本,“再創作”高質量的新聞節目,最大程度地滿足廣大受眾的資訊需求。

  一、地方電視新聞編輯的“再創作”

  電視新聞節目與報紙和電臺等媒體不同,因其自身的特點和電視媒介的特色,新聞節目需要編輯“再創作”。電視新聞編輯是一個資訊的篩選、編排的過程。電視新聞編輯“再創作”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業務技能,是在攝像記者所拍攝的新聞素材的基礎上進行二度創作,也就是說,通過編輯的理解、思考和再加工、再創作,充分體現新聞的資訊點和本身的新聞價值。地方電視臺新聞編輯的“再創作”主要指新聞編輯根據新聞的價值,遵循後期製作合成的內在秩序,編輯文字稿件,併合成、編排已拍攝的視訊素材,即編輯對文字和畫面進行“再創作”,有重點、有邏輯性、有選擇性地修改原稿、標題製作、畫面編輯、配音和編排,最後形成一組完整的、符合受眾收看需求和新聞宣傳要求的新聞節目,並將攝像記者所拍攝的素材中蘊含著的新聞資訊和新聞價值傳遞給電視觀眾。

  二、地方電視新聞編輯堅持以受眾為本進行“再創作”的必要性

  當前,以網際網路技術為基礎的新媒介的出現正改變著中國傳媒生態環境,地方電視臺生存環境面臨嚴峻考驗。只有在“新聞立臺”的前提下,地方電視臺新聞編輯堅持以受眾為本,因聞施策“再創作”,變革原有不足,發揮自身優勢,打造特色“拳頭”節目,承擔起地方主流新聞媒體的責任。

  一新媒介新聞的衝擊

  由於網路、微信、新聞客戶端等新媒介新聞的衝擊,電視新聞特別是地方電視臺新聞收視率急劇下降。如數字電視、IPTV、移動流媒體、網路媒體等新一代大眾傳媒異軍突起,導致地方電視臺外部生存空間遭遇擠壓,加上本身缺乏具備競爭力的發展體制機制,使其受眾群日益分化。這已成為制約地方電視臺發展的瓶頸。地方電視臺新聞編輯只有以受眾為本,經精心再創作去“突圍”,才有可能在新媒介時代佔有“一席之地”。這要求新聞編輯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再創作”出有個性、有影響力的報道,改善節目質量,創造品牌欄目,最大程度“捕獲”受眾的眼球。

  二區域傳播的侷限

  地方電視臺是以本土受眾為主要目標群,為本土受眾提供資訊、資訊以及娛樂的電視媒體,處於“中央———省級———市級”金字塔結構的最下層。與中央臺、省電視臺相比,地方電視臺新聞類節目內容地域侷限性明顯,其新聞傳播具有一定侷限性,缺乏相對的頗具影響力的“大新聞”,且表現形式相對單一,影響了新聞節目的傳播效果,難以吸引更多的受眾關注。

  三受眾時代的需求

  以受眾為本,是黨的以人為本思想在新聞傳播工作中的必然體現,也是新聞媒體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內在要求。[1]受眾時代,地方電視臺雖遭遇巨集觀環境和外部條件等不少困境,但仍具備一定的優勢:地緣的親近性,服務的接近性優勢和情感的情結性,這是其它級別的媒體無法替代的。特別是,其受眾多為轄區內居民,要求新聞編輯要以受眾廣泛關注的“身邊事、民生事”為出發點,採編製作本區域發生的重大、突發等與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新聞,滿足受眾的興趣和收看的心理需求,贏得絕大多數受眾好感或喜歡,使電視新聞在整體上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三、提升地方電視新聞編輯以受眾為本的“再創作”的策略

  傳媒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於電視節目的要求越來越高,地方電視新聞編輯必須以受眾為本,掌握“再創作”策略:學會如何在迎合受眾心理的前提下,用新聞觀點與創造思維,高效率處理好新聞素材,科學設計聲畫,編出受眾認可的新聞,實現新聞價值最大化,真正發揮輿論先導作用。

  一文字編輯的前期“再創作”,要注重昇華主題

  作為地方電視臺新聞編輯,是拍攝和解說總合成的“導演”,必須學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政治敏銳性。根據新聞欄目的風格和特點以及稿件的實際,在尊重新聞事實、以受眾為本的基礎上,對新聞稿件進行“再創作”,充分發揮電視媒體的輿論引導功能。即準確把握記者的稿件,結合階段宣傳主旋律,適當地刪減、修改或潤色,提煉和昇華主題,增強新聞的感染力與號召力。

  二後期編輯視訊的“再創作”,要注重因“聞”施法

  電視編輯是以畫面、聲音、解說等綜合手段來表達主題,視覺、聽覺立體展示內容。[2]這也是電視新聞節目吸引受眾的關鍵因素之一。地方電視臺新聞編輯需具備紮實的編輯畫面的能力,因“聞”施法,通過運用現場的場景、同期聲、人物的採訪等進行“再創作”,向受眾傳遞更多的資訊,增強新聞真實表現力。

  1.有機組合聲畫,增強視覺衝擊

  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媒體的所有工作,要及時把人民群眾創造的經驗和麵臨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可看性、新聞性強的視訊可向受眾傳遞大量的資訊,又能博得受眾的讚賞。目前地方電視臺的新聞多為錄播,但必須日編日播。這意味著新聞編輯要具備純熟的駕馭電視畫面的技能,以創新審美的眼光,及時處理記者拍攝的視訊素材,合成好集整體性、完整性與藝術性於一體的新聞畫面,提高電視新聞“看”的價值,從而達到令受眾滿意的效果,讓受眾在獲得資訊的同時獲得美的享受。

  1合理剪輯畫面

  電視畫面作為一種視覺語言形態,不光具有視覺上的感知價值,同時還具有美學價值。因此,地方臺電視新聞編輯爭取選擇畫面剪輯點至關重要。在遵循“影象優先”的原則下,電視新聞編輯“再創作”過程中必須正確、全部地理解視訊資料,並從受眾的角度出發,以受眾的收看規律挑選鏡頭,再依據解說詞的內容合理安排鏡頭的長短、角度、景別,實現畫面在思維邏輯、時間先後上有連貫性,即鏡頭變化流暢、合乎邏輯,讓同一螢幕出現不同空間的畫面組合,內容表現更為豐富,更有助於受眾理解畫面,進而理解新聞。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新聞的時效性和可看性,讓受眾更好地欣賞、理解電視新聞的內容。莆田電視臺《今日視線》新聞欄目2015年12月推出網路消費系列報道,其中《“雙12”還“剁手”嗎?》《“雙十二”後的冷思考》採取敘事、動作、情緒和節奏等多個剪接點,以畫面分析、解讀當前網路消費的事。編輯注重通過以娓娓敘述的口吻和現場感的視覺衝擊力,分析“雙十二”新聞主題的利弊,闡析理性消費的必要,極大地滿足了地方電視臺受眾求真、求知等心理需求,贏得了廣大受眾的肯定。

  2準確合成聲音

  聲音是構成電視新聞的主要物質材料,主要包括有聲語言、音響、音樂三部分。電視新聞編輯要把握好聲音剪接點,對聲音的編輯,要做到“畫出聲隨,聲畫同步”,讓畫面語言豐富、準確、有衝擊力。一是編輯播音播報語言。要按照新聞解說內容的起伏,如解說語言之間的間隔、語速、說話的方式等確定剪輯點;在此基礎上,從聲音素材中選取恰當、合適的部分,並將選取的聲音素材配上相應時間段的解說,以達到聲音與畫面內容的相統一,給受眾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二是編輯實況語言。要巧妙地用簡練、通俗、口語化的同期聲,使新聞的講述更加生動完整。在實況音響的編輯過程中,要適當運用與畫面或同步或對位等不同組合方式烘托主題。如聲畫同時出現,合成下鏡頭聲畫留有時空或下鏡頭立即切入,用音響獨特的聲音吸引受眾,增強現場感的衝擊力。三是編輯音樂。音樂是構成電視新聞聲音的元素之一。電視新聞的背景配樂屬於新聞客觀事實之外的元素,使用即代表編輯有一定的主觀目的加入其中。電視新聞的背景音樂目的要明確、樸素、簡單,和畫面相統一併且構成整體的銜接流暢。所以,新聞編輯要考慮音樂的旋律、節奏與畫面內容的匹配協調,選用合適的音樂旋律體現新聞內容,和畫面整體交融、統一。既可引導受眾的情緒,又能給受眾帶來視覺與聽覺的必要刺激,提升新聞的傳播效果。

  3適當運用字幕

  字幕是電視新聞節目製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利用字幕為畫面中所表達的節目內容提供說明、註釋或提示,可直接呈現節目內容資訊,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幫助受眾對電視節目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如巧擬“醒目”的新聞標題,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今年初,莆田電視臺的《“招工難”遇“就業難”,誰難了誰?》新聞,標題言簡意賅、通俗活潑,又藉助簡潔明瞭的圖示圖表和Flash動畫輔助顯示,強化了受眾的視覺效果,受眾反饋甚好。

  2.巧妙策劃編排,提升新聞品位

  電視新聞編排,就是依據新聞節目的內容價值以及觀眾的收看習慣,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新聞傳播,具有報道快速、簡短明瞭、範圍廣泛、主題鮮活等特徵。[3]在新聞節目中,不可能每條新聞都會引起受眾的長時間注意。新聞編輯編排過程中,要具備策劃意識,強化新聞節目的系統觀念和整體意識,巧妙地編排新聞事件,特別是頭條新聞。第一時間抓住觀眾的觀賞興趣這種經“再創作”、編排得有起有伏的新聞節目內容豐富多彩、張弛有度,可刺激受眾的興趣和收看慾望,贏得受眾高比例的收看。如將重大或突發性事件作為頭條,足以激發受眾的收看的心理,畢竟精彩的頭條能調動受眾繼續收看的興趣,否則受眾會立刻轉換頻道。就拿《莆田新聞》來說,以往頭條一般安排領導活動,近幾年打破了以往按領導職級來編排新聞的習慣,一些重要的民生新聞逐漸佔據頭條位置,進一步增強了節目的質量和對受眾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在當前“碎片式”資訊需求階段,編輯需要打破傳統的編排模式,可滿足受眾追求新聞事件跌宕起伏的心理效果。

  1內容相似的新聞事件

  編排組合不是一味的新聞堆積,而是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組合。電視新聞編輯應該綜合敘述,讓內容和形式單一的稿件有機組合起來,通過歸納和總結再創作,使得新聞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厚重,可看性更強。

  2內容不同的新聞事件

  電視新聞編輯可以把一個共同的主題、角度,或將具有因果等關係的電視新聞加以“再創作”,或分門別類地重新組合成新聞事件,讓受眾在觀看之後,輕而易舉了解、記住所報道的電視新聞。如時政新聞多限於會議新聞、領導活動等“硬”新聞,在編排時需搭配“軟”性新聞,如社會新聞、趣聞等,啟用受眾的“看點”。所以,新聞節目編排要有明晰的編排思路,處理好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突出主打、特色新聞,為受眾提供喜聞樂見的新聞精品。

  總之,電視新聞編輯要把握時代的脈搏,拓寬視角,下功夫探索和研究“再創作”策略,才能編輯出內涵豐富、意義深遠、受眾喜歡收看的節目,使地方臺電視新聞節目更加“三貼近”,吸引受眾。

  註釋:

  [1]王剛.以受眾為本[EB/OL].人民網,2012-02-06.

  [2]劉志利.電視新聞的字幕[EB/OL].新聞論壇,2012-7.

  [3]魏毓.根據受眾角度探討訊息類電視新聞節目編輯技巧[N].企業導報,2015-6.

有關推薦:

新聞編輯專業論文開題報告
新聞編輯論文精選
相關知識
新聞編輯專業論文開題報告
新聞編輯專業論文範文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專業論文
新聞編輯專業論文
新聞編輯自我介紹範文
新聞編輯學年論文範文
新聞編輯碩士論文
新聞傳播專業論文
關於新聞編輯方面論文免費
新聞編輯方面論文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