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寢室人際關係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一般來說,大學生人際關係比較單純,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的特點

  同性相斥又相吸:由於現在的公寓化管理,住宿條件大人改善,每個寢室一般安排2—4人同住,以4人房間為例,常常會出現2人相對關係較好***稱其為合作體***,一人相對中立,另一人獨立,在這種情況下,往往中立者是被爭取***或爭奪***的物件。曾接待一個女生來訪,在寢室中她是相對獨立者,合作體為了爭取中立者,故意地增多共同的交往,儘管那個中立女生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傾向,但獨立者卻擔心有一天會被孤立而開始關注和中立者的交往,“真有些爭風吃醋”的感覺,但是我很擔心她被拉攏過去,所以我每天都觀察她們的交往,心理始終是緊張焦慮的。”這樣的案例並不是個別的,在來訪的關於寢室人際的諮詢中,類似的問題約佔78%。

  缺乏同理心:由於多種原因,有一些寢室人際最終還是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由於女大學生愛面子等心理,大多數還是希望維持表面的平靜和正常。直接導致寢室人際走到邊緣的因素通常有:內部失盜、三角戀、武力衝突等。在處理寢室關係失敗後,有些同學選擇了調換寢室或者獨住。在來訪記錄中,選擇獨住通常是在調換寢室失敗後不得已而為之,因為一口從原寢室搬出,不僅“醜事”被暴光,從此會背上“不好相處”的名聲,在隨後的新家中不是被拒之門外就是再次被排斥,日子就更不好過了。來訪記錄中,有一個案例連調兩個寢室被拒絕,最終選擇一個人獨住。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指出,如果一個人被別人拋棄或拒絕於團體之外,他便會產生孤獨感,精神會受到壓抑,嚴重的還會產生無助、絕望的情緒,甚至走上自殺的道路。對於女大學生而言,除了心理上的折磨,還有安全上的問題。雖然此類來訪記錄只有3例,但是它的不穩定性和後果的嚴重性是最大的。

  惡意同化:在寢室中差異是客觀存在,由於差異所帶來的衝突和矛盾通常有兩類,一類是基於嫉妒。由於學習工作、個人生活的差異,常常有“愛情寵兒”、“老師寵兒”、“學習,兒”之類的學生中的焦點人物的存在,也是同學妒忌的物件,這類同學在言行上表現稍有不當,就引發同學矛盾而導致悲劇發生。另一類是出於輕視。主要是針對一些來自落後地區或經濟有困難的學生,或是長相教難看的學生。如在來訪者中有一女生***已搬出原寢室獨住***岡為來白農村,雖然學習很好***是班級學委***,但由於打扮“老土”,生活簡樸被同寢所排斥衝突的升級是岡為她在房間裡擦廉價的鞋油,發展到後來,另一女生在房間裡會男友時已經公開攆其出去,還怒斥她“沒有人情昧”,最終她被同寢以不好相處為由調山。有了這種被“拋棄”的經歷,最直接的後果是她對自己的自我否定,認為自己不可能再獲得尊重和友誼

  女人學生寢室人際問題原因分析

  1.新的公寓管理模式帶來寢室人際關係的變化

  公寓管理取代思想政治工作對人際關係的干預。在公寓管理模式下,住宿的大學生被賦予了“房客”的概念,在後勤工作社會化的前提下,把大學生作為“消費者”做好服務的意識的確在增強,因此,在上述調換寢室等工作完全由公寓管理人員負責和操作,公寓管理人員能滿足的僅是寢室人際關係出現問題的女大學生的表層要求,而隱含的寢室人際關係問題被忽視了。特別是有個別的公寓管理人員素質不高,在此過程中,不負責任的言論甚至會加重問題的惡化。

  公寓化條件下人際選擇空間變小。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以雙向選擇為前提和基礎的。而公寓化條件下,在宿舍安排上大多屬於隨機組合,文化背景、經濟條件、生活習慣、性情特徵難免有“先天不匹配”。每個房間2.4人,住宿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但人際可選擇性降低,無論喜歡不喜歡,是否處得來都不得不去適應,牽涉精力,影響正常工作和學習。由於人少,一旦宿舍內部出現問題,沒有積極正面的中介因素介入,難以調和,改善氛圍的週期加長。

  2.女大學生自身性格特點給人際交往帶來的影響

  相對於男大學生而言,女大學生普遍有這樣的性格特點:依賴性強,理想化色彩濃郁,在人際關係中總希望對方給予自己多一些;情感易外露,喜怒哀樂形於色;情緒體驗深刻細緻,環境的細微變化、他人一句不經意的話都會反覆思量想得很多很遠,甚至傷感痛苦:十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並常常以他人為鏡評價自己作出消極的判斷;由於心眼小、喜歡消極誇張地評價人或事,相互之間就會產生誤解,不良情緒因此進一步加深,導致了同學之間進一步隔膜,形成更深層次的孤獨和痛苦;情緒穩定性不夠。同時由於女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轉化負性情緒的時間較長,因此容易發愁、心煩、自卑、憂慮,這些情緒反過來會影響人際關係的處理,形成惡性迴圈。

  3.獨生子女的共性特點決定了缺乏交往技巧,不易融合

  現在在校人學生,獨生子女的比例越來越大,在群體生活的環境裡,獨生子女的共性牛 點在人際關係中所帶來的心理問題日益彰現。獨生子女會社會順應不良,適應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熱情的個性傾向;自我中心,要求別人注意、愛發脾氣、愛不高興、不討人喜歡、愛自作主張,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從不知為別人著想,缺乏與人協同合作精神:依賴性強,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勞動自覺性,在寢室人際中,諸如打水衛生值日等日常生活小事通常是引起矛盾的導火索。

  4.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有效性提升

  側重於成長管理,把學生作為被動的物件,通過以下機制來實現住宿群體的管理:一是灌輸,就是制定各種管理條例,使大學生懂得為什麼要遵守,怎樣去遵守這些社會規範:二是懲罰,就是管理組織對發生了偏離群體規範的行為的大學生採取物質_的或精神的手段進行制裁。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傳統的管理機制無法實現其有效性,群體心理學認為癥結在於舊的管理模式的影響力失效。

  側重於巨集觀管理,忽視微觀問題和個體差異。在傳統教育模式下,高等教育難以兼顧大學生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內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內容多樣化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不同大學生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內容;二是每一名大學生又都有不同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內容。但是目前情況下,高等教育已經產業化,必須計算它的投入產出效益,因而要想象我國曆史上的私塾一般地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顯然不大可能。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是一種專業基礎教育,它重點突出大學生科學文化素養和批判、創新能力的培養,兼顧大學生其他層面的教育需求需要時日。再者,大學生不同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內容也往往反映在他們日常生活的不同時空,而高等教育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不可能貫穿於大學生的整個生活,特別是對課外的時空,很難令及。

  女大學生寢室人際問題的應對

  第一,女人學生要加強自身修養,做到自尊、自重、自強。自尊是人的自尊心是表現個人尊重自己而不容他人歧視和侮辱的一種道德情感,在人際交,往中,注重與別人的理解、溝通和吸引,將更深和更高的層次上與他人交流作為自身修養的一部分,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自重,就是獨立自主,表現在人際關係中就是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有獨立的看法和主張,但決不強加於人,正視個體差異,有求同存異的意識。自強就是有通過自己的奮鬥獲得成就的意識,有了這種意識就有了自我鼓舞的主動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就會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對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和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同時競爭但不嫉妒。

  第二,從管理層面上,公寓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部門要加強合作,及時溝通,各負其責,不能越俎代庖,以管代教,儘量減少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期作的真空地帶。如在寢室內部出現問題時,公寓管理人員應及時與輔導員取得聯絡,齊抓共管,將表層現象和深層問題共同解決。

  學生管理部門要充分認識到在新的公寓管理模式下,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影響,適時調整德育的內容、方法、手段,以跟進新形勢,掌握新變化,解決新問題。如,輔導員辦公地點要設在宿舍區,可安排單身女輔導員進住女大學生宿舍,深入瞭解女人學生的宿舍人際狀況,掌握第一手材料,在出現問題時可承擔起中介角色,起到調節的作用。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宿舍文化建設,轉移女人學生對宿舍人際的關注,如增加優秀寢室的評比比例,調動更多的積極性,或者以一個宿舍為單元,以幾個寢室為合作區,擴大人際交往範圍,吸納更多積極的無直接利害關係的因素,淡化小人際空間中的衝突和狹隘,同時增強人際可選擇性等,都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實效性的。

  第三,大學生心理指導中心的工作人員要走出去,深入到學生中間,將來訪記錄中反映出來的共性問題在保密的前提下及時與學生管理部門進行交流。就是說既不能片面地傾聽某一單一個體的一面之詞,也不能將真正存在的問題束之高閣,僅起到存檔記錄的作用,要發現問題——瞭解問題——反映問題一一解決問題。同時對已經核實掌握的共性問題,要通過團體諮詢或朋輩諮詢等方式進行集體心理輔導和諮詢。

  大學生人際關係的處理直接影響著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大學生在校期間人際關係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女大學生能否順利地適應和處理好寢室人際不僅關係到她們是否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大學生,也關係到她們是否能成為一個從容優雅的知識女性,能否將來成功地在社會和家庭中扮演好既定的角色。寢室是高等學校育人環境中最基本的元素,關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給她們以關心和有效的指導,是每個心理輔導人員和高校的管理人員應該做到和可以做到的。

女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
唸佛改善人際關係
相關知識
女大學生寢室人際關係
大學生寢室人際關係出現的問題及原因
影響大學生寢室人際關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大學生寢室人際關係不和諧的表現有哪些
論大學生寢室人際關係
大學生寢室人際關係與心理健康
大學生寢室人際關係調查報告
女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女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
女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