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調研語文試題附參考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在緊張的備考過程中,一定少不了一些試題卷的題海戰術。那麼臨近期末調研考試,你打算怎麼複習語文知識呢?下面小編為你帶來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調研考試語文試題,歡迎大家參考。

  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調研語文試題

  1.在下面一段話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惲壽平的花鳥畫 ▲ 北宋徐崇嗣, ▲ 了明代花鳥畫中的寫意法,筆觸灑脫飄逸,以清秀柔麗代替了以往濃豔富麗的畫風,饒有機趣,畫作 ▲ 。

  A.取法 融匯 精妙絕倫 B.效法 融匯 美輪美奐

  C.效法 融會 美輪美奐 D.取法 融會 精妙絕倫

  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

  A.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於化解房地產庫存的說法引發了人們高度關注,住建部要求各地進一步取消或降低公積金貸款門檻。

  B.中共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完善人口發展戰略,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

  C.媒體做電商,要借鑑和吸收電商行業發展的先進成果,走自己特色的“媒體電商”之路,而不是照搬網際網路企業模式,否則可能會水土不服。

  D.我校研究院釋出的“退休版城市幸福指數”,採用指數形式,通過以退休人群生活品質為主線,全面衡量城市應對老齡化的建設情況。

  3.下列詩句涉及我國傳統節日,詩句與節日對應恰當的一項是***3分***

  ①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裡,不知能有菊花無。

  ②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④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A. ①中秋 ②除夕 ③端午 ④元宵 B. ①中秋 ②元宵 ③重陽 ④七夕

  C. ①重陽 ②七夕 ③端午 ④元宵 D. ①重陽 ②除夕 ③元宵 ④中秋

  4.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那是一個最容易受影響的年代,我們好歹要崇拜一個什麼人, ▲ 。當然,同時它也是一個徵兆,我們早期著迷的書的性質大致顯示了我們的精神型別,預示了我們後來精神生活的走向。

  ①而初戀物件不過是把我們引入精神世界的一個誘因罷了

  ②但我們不必慚愧

  ③如果沒有,就崇拜一本什麼書

  ④事實上那是我們的精神初戀

  ⑤並且詫異當初何以使自己如此心醉神迷

  ⑥後來重讀這本書,我們很可能會對它失望

  A.②③④⑥⑤① B.③⑥⑤②④① C.④①③⑥⑤② D.③④⑥⑤①②

  5.下圖是2003-2011年間的國內汽油與國際原油價格表,粗線代表國內油價變化情況,細線代表國際油價變化情況。

  下列對該表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從價格的總體水平來看,國內油價要高於國際油價。

  B.從價格的變化幅度來看,國內油價要小於國際油價。

  C.從價格的同步性來看,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的漲跌基本同步。

  D.從價格的變化軌跡來看,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的差距在持續拉大。

  二、文言文閱讀***18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菜園院佛殿記

  曾 鞏

  慶曆八年四月,撫州菜園僧可棲,得州之人高慶、王明、饒傑相與率民錢為殿於其院成,以佛之像置其中,而來乞予文以為記。

  初,菜園有籍於尚書,有地於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踐之,求屋室居人焉,無有也。可棲至,則喜曰:“是天下之廢地也,人不爭,吾得之以老,斯足矣。”遂以醫取資於人,而即其處立寢廬、講堂、重門、齋庖之房、棲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獨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間,有得輒記之,微細無不受。浸漸積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棲之來居至於此,蓋十年矣。

  吾觀佛之徒,凡有所興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專,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難致易,而其所為,無一不如其志者,豈獨其說足以動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若可棲之披攘經營,捃摭①纖悉,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豈不近是哉?噫!佛之法固方重於天下,而其學者又善殖之如此。至於世儒,習聖人之道,既自以為至矣,及其任天下之事,則未嘗有勤行之意,堅持之操,少長相與語曰:“苟一時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為教化之漸,而待遲久之功哉!”相薰以此,故歷千餘載,雖有賢者作,未可以得志於其間也。由是觀之,反不及佛之學者遠矣。則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歟?與之記,不獨以著其能,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曾鞏記。

  ***選自《唐宋八大家合集》卷十七***

  注:①捃摭:採取,採集。

  6.對下列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菜園有籍於尚書 籍:戶籍

  B.而即其處立寢廬 即:靠近

  C.期月而用以足 期:整、滿***年、月***

  D.則未嘗有勤行之意 則:錶轉折,卻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建佛殿的菜園原來是一片荒地,草木滿地,牛羊踐踏,也沒有可以住人的房屋。

  B.菜園院佛殿主要是僧眾們向民間化緣募捐建成的,是菜園院耗資最多的建築。

  C.佛法之所以被天下人推重,就在於他們善於注重細節,願意接受一切贊助。

  D.作者寫這篇記,不單表彰了佛家的才智,也反思了儒家之道不再通行的根源。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間,有得輒記之,微細無不受。***4分***

  ***2***相薰以此,故歷千餘載,雖有賢者作,未可以得志於其間也。***4分***

  9.作者認為佛法的智慧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4分***

  三、古詩詞鑑賞***11分***

  10.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11分***

  蝶戀花·離情

  李清照

  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①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注:①枕頭。古代枕頭多用木、瓷等製作,中凹,兩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1***第一句“暖雨晴風初破凍”有何作用?***3分***

  ***2***請賞析結句“夜闌猶剪燈花弄”的妙處。***4分***

  ***3***全詞以“愁”字貫穿始終,請說說這首詞的構思脈絡。***4分***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積跬步, ▲ 。 ***荀子《勸學》***

  ***2***日月忽其不淹兮, ▲ 。 ***屈原《離騷》***

  ***3*** ▲ ,未成曲調先有情。 ***白居易《琵琶行》***

  ***4*** ▲ ,泣孤舟之嫠婦。 ***蘇軾《赤壁賦》***

  ***5***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 。 ***李煜《相見歡》***

  ***6***浮光躍金, ▲ 。 ***范仲淹《岳陽樓記》***

  ***7*** ▲ ,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論語·子罕》***

  ***8*** ▲ ,成如容易卻艱辛。 ***王安石《題張司業詩》***

  五、現代文閱讀***一******20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題。

  人生樹下

  王開嶺

  ①“維桑與梓,必恭敬止。”語出《詩·小雅·小弁》,意思是說:桑樹、梓樹乃父母所栽,見之必肅立,心生敬意。父母者,為何要在舍前植這兩種樹呢?答案是:“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即讓子孫有衣裳穿、有傢俱使。後來,“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稱。

  ②樹,不僅實用,還意味著福佑、恩澤和繁衍;不僅賜人花果和木質,還傳遞親情和美德,承載光陰與家世。樹非速生,非一季一歲之功,它耐受、持久、長命,春華秋實,像一位高壽的家族長者,俯瞰兒孫繞膝。所謂“蔭澤”、“廕庇”、“蔭佑”之說,皆緣於樹。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樹。再窮的人家,也能給後人撐起一大片樹蔭。這是祖輩贈與子嗣最簡樸最牢固的遺產了。

  ③幼時,父親帶我回鄉下祖宅,院子裡有一棵粗壯的棗樹,上住鵲窩,下落石几。逢孩子哭鬧,祖母便將房樑上的吊籃鉤下,摸出紅油油的幹棗來。後來,老人去世,老屋拆遷,“老家”便沒了。雖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樹乃祖輩所植,在其下納過涼、吃過棗子的,除了我,還有我的父親,還有父親的父親……它是一輪輪人生的見證者,見證了他們從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頑少,變成拄杖的耄耋……

  ④這樣的樹,猶若親屬。

  ⑤老人們講,鬧饑荒時,都是樹先枯、人後亡,因為果腹的最後一樣東西,是樹皮。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會餓死了,因為這時候,樹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錢、椿葉、楊穗,都是好食材。

  ⑥幾千年來,凡戶居,必在一棵大樹下;凡村頭,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樹。民謠中唱,“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樹,是家舍的象徵,是地址的招魂幡。它比屋高,比人久。離家者,最後一眼回望的是它;返鄉者,遠遠眺見的也是它。

  ⑦遊同裡古鎮,聽到個說法:江南殷實人家,若生女嬰,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兒待嫁時,樹亦長成,媒婆在牆外看到了,即登門提親。嫁女之際,家人將樹伐下,做成兩隻大箱子,放入綢緞做嫁妝,取“兩廂廝守”之意。多美的習俗!女兒待字閨中時,對該樹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樹啊,盼它長大,又怕它長大。想想吧,像兒伴一樣耳鬢廝磨,像丫環一樣貼身隨嫁,多麼暖心,多麼私密,多麼親暱。

  ⑧我若有女,必種一棵香樟。

  ⑨如今的家業裡,少了樣東西:樹。沒有了庭院,沒有了戶外,沒有了供樹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這個時代,可穩定傳續的東西越來越少,“不動產”越來越少,“祖宗”的符號和痕跡越來越少。“家”失去了樹蔭的覆護,光禿禿曝於烈日下。

  ⑩我們的傢什、器皿、陳設,包括果蔬稻粟,幾乎無一源於自產和自制。我們的雙手不再沾染泥土,我們不再是播種者,不再是採摘者,我們最大的身份是購買者,是終端消費者,我們徹底“脫農”了。不僅如此,我們解除了與草木共棲的古老契約,我們告別了在家門口折朵擷果的勞作和浪漫,我們放棄了對一棵樹一株花的親近與認領,我們失去了對四季和年輪的辨識……大自然裡,不再有我們的一方蒲團、一幅涼蓆、一具竹榻。

  ⑪樹,在馬路上流浪。我們只是乘車迅速地掠過它們,透過玻璃掃視它們。它們身上,沒有我們的指紋和體溫,沒有兒童的笑聲和攀爬的身影。人和樹,親情已斷,形同陌路。

  ⑫大自然中,沒有了我們的親屬,我們成了路人。

  ***選自《古典之殤》,有刪節***

  12.文章以《詩經》中的“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這句話開篇,有什麼作用?***4分***

  13.圍繞“這樣的樹,猶若親屬”一句,作者寫了哪些具體事件?請簡要概括。***6分***

  14.請賞析第⑦段畫線語句的表現手法及表達效果。***4分***

  15.文章結尾說“大自然中,沒有了我們的親屬,我們成了路人”,請探究“我們成了路人”所蘊含的情感。***6分***

  六、現代文閱讀***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題

  如何微信

  姜 贇

  微信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則是一種生活態度。

  不經意間,有人問起,你生活中跟誰打交道最頻繁?思來想去,答案竟有些不可思議:生活基本被“微信化”了。這不僅僅是個人感受,也有資料為證:55.2%的使用者每天開啟微信超過10次,25%的使用者每天開啟超過30次。對於越來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為一天的開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結束。

  微信掀起了一股潮流,日均捲入5.7億登陸使用者,一線城市滲透率高達93%。可以說,目之所及,身之所處,皆有微信包圍。收穫衣食住行的便利,分享喜怒哀樂的奔湧,擁有隨時隨地的互動,舒張無聊時刻的排遣……“微信是個生活方式”,已清晰地呈現在無數使用者的生活世界。對此,有些人心甘情願地“醉”在其中,有些人無可抗拒地“裹”在裡面,大有一種“不在微信中進化、就在微信外落伍”的趨勢。

  然而,我們享受微信帶來的千般好,就不得不承受其衍生的萬般惱。既然捨不得錯過朋友之間的新鮮事、熱議話題,就有可能面對想退又不易退的微信群,接受垃圾資訊轟炸的煩擾,忍耐朋友圈裡“雞湯”養生的膩歪。也不止一次聽見抱怨“生活被微信殖民了”“我的注意力被微信撕碎了”“晚上十點領導還佈置任務”……在微信無時無刻“假定在場”的推動下,世俗的牽絆將許多人的生活纏繞得無法喘息。恐怕,這也算是“技術改變生活”的另一種表達。

  進一步說,使用者對微信的依賴有多重,異化的程度就有多深。最典型的場景莫過於“明明面對面,心思卻飄到微信群”,一如微信開屏動畫折射的隱喻:一個人站在地球面前,連線了全世界,卻感到無可抑制的孤獨。如果借用美國攝影師埃裡克·皮克斯吉爾的作品《遠離》來演繹這種異化,更具震撼力。他去掉了照片里人們手中的手機,那個瞬間裡的人們雖然都在一起,但都孤單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無表情地彷彿丟掉了靈魂。可以說,微信方便了社交,卻讓我們稀釋了面對面的交往,沉迷於無數陌生人舉辦的假面舞會。這就不只是生活層面的問題,更是精神層面的課題。

  於是,有人想到了逃離,或解除安裝微信,或停用朋友圈。豆瓣上有篇日記這樣寫道:停用朋友圈半年,看過電影43部,看過書14本,這些電影和書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跡,但我還真的很難回憶起刷朋友圈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跡。確實,人們更看重的,是這種“痕跡”。

  選擇逃離終究是消極的抵禦,而非主動的駕馭,不然有些人就不會卸而復裝了。只是因為朋友一句“你不用,會讓我很不方便”,足以讓他再次臣服。要知道,摔跟頭主要跟地沒關係,跟人有關係。矯正微信使用造成的錯位與扭曲,限制其在生活世界的位置,才能將自己從焦慮糾結、寂寞疏離中釋放出來,使生命更為豐富、生活更加精彩。

  微信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則是一種生活態度。實際上,微信上發生的事,依然遵循著生活本來的規律;微信上發生的交往,仍然符合現實做人的基本原則。毋寧將其看作第二生活,是第一位生活的延伸和補充。

  ***選自《人民日報》2015年11月02日05 版,有刪改***

  16. 請簡要概括本文的論述思路。***6分***

  17. 文章提及埃裡克·皮克斯吉爾的作品《遠離》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18.作者認為對微信應持有怎樣的態度,請聯絡全文簡要概括。***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君以為易,其難也將至矣;君以為難,其易也將至焉。——《國語》

  一、閱讀材料,完成20~22題。***10分***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時使之也。妍媸之質,不逐目而逐時。是故草木之無情也,而鞓紅鶴翎,不能不改觀於左紫溪緋。唯 識 時 之 士 為 能 堤 其 潰而 通 其 所 必 變 夫 古 有 古 之 時 今 有 今 之 時 襲 古 人 語 言 之 跡 而 冒 以 為 古 是 處 嚴 冬 而 襲 夏 之 葛 衣 者也。

  ***《雪濤閣集序》***

  20.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5處***。***5分***

  21.本文作者 ▲ ***人名***和袁宗道、袁中道是“ ▲ 派”的代表人物。***2分***

  22.請用自己的話概括作者關於文學創作的觀點。***3分***

  二、名著閱讀題***15分***

  23.下列對有關名著的說明,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三國演義》中的雞肋事件是楊修被殺的導火索,但楊修被殺的根本原因還是其目中無人,過於自恃。所以後人有詩評價: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B.《邊城》中說爺爺接翠翠晚了,翠翠就哭了。爺爺叫翠翠堅強勇敢,不要遇到事情就哭。翠翠知道了很多媽媽的事情,爺爺卻開始悲傷起來。

  C.《哈姆雷特》劇中人物的語言各具特色:哈姆雷特的直截了當、波洛涅斯的矯情迂腐、奧斯里克的咬文嚼字均恰到好處地體現人物的社會地位和文化修養。

  D. 葛朗臺是個極其吝嗇的人物,僕人拿儂辛勤勞作30年,只是在第20年,葛朗臺才痛下決心賞了她一隻舊錶,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禮物。

  E.《天狗》是《女神》中的名篇,“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邁氣概,正是五四時期要求破壞一切因襲傳統、毀滅舊世界的精神再現。

  24.簡答題***10分***

  ***1***在《紅樓夢》第六十七回:寶釵把她哥哥薛蟠從江南帶來的土產都分配給了眾姐妹,諸人都喜而道謝。黛玉是怎樣的表現?請簡要分析。***6分***

  ***2***請簡要分析《子夜》中,吳蓀甫最後慘敗的原因。***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題***15分***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25~27題。

  自唐以來,欽佩杜甫的人很多,而大吹大擂地向他學習的恐怕以黃庭堅為最早。他說:“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後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古之能為文章者,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讀書多”的人或者看得出他句句都是把“古人陳言”點鐵成金,明白他講什麼;“讀書少”的人只覺得眼睛裡彷彿擱了金沙鐵屑,張都張不開,更別想看東西了。當然,以前像李商隱愛把典故鑲嵌繡織到詩裡去的,不過他跟黃庭堅有極大的不同。李商隱的詩主要都寫華麗的事物和綺豔的情景,所採用的字眼和詞藻也偏在這一方面。黃庭堅歌詠的內容,比起這種詩的來,要繁富得多,詞句的性質也就複雜得多,來源也就廣博冷僻得多。李商隱的詩,意思往往似有若無,欲吐又吞,不可捉摸;他用的典故詞藻也常常只為了製造些氣氛,牽引些情調,彷彿餐廳裡吃飯時的音樂,所以會給人一種“華而不實”“文浮於意”的印象。黃庭堅有著著實實的意思,也喜歡說教發議論;不管意思如何平凡,議論怎樣迂腐,只要讀者瞭解他用的那些古典成語,就會確切知道他的心思,所以他的詩彷彿冬天的玻璃窗蒙上一層水汽、凍成一片冰花。黃庭堅曾經把道聽途說的藝術批評比於“隔簾聽琵琶”,這句話正可以形容他自己的詩。

  ***選自錢鍾書《宋詩選注》,有刪改***

  25.請分析文中畫線句子的含義。***3分***

  26.黃庭堅和李商隱在詩歌創作方面有哪些不同?請簡要概括。***6分***

  27.文中說“李商隱愛把典故鑲嵌繡織到詩裡”,請指出李商隱《錦瑟》中“鑲嵌”了哪四個典故,有怎樣的表達效果。***6分***

高二語文如何快速提高
如何才能輕鬆學好高二語文
相關知識
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調研語文試題附參考答案
歷年成人高考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
大高考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
初一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
成人高考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
高考語文衝刺模擬試題附參考答案
今年高考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
高二政治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
山東嶗山第十一中學七年級上期末調研語文試卷
高一語文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及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