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化傳統的作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魂。下面是小編整理分享的,歡迎閱讀!!!!!

  篇一

  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還有一個我最喜歡的春節,從我記事起到現在,我們都是伴隨著這些年年依舊的傳統節日,和親人們一起度過一年又一年的節日。

  這些節日,包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凝聚這濃濃的血脈親情。在這些節日中,我對於春節是情有獨鍾。每年的春節,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掛起紅燈籠,貼上春聯,親朋好友都大老遠的回到自己的家裡,為的就是吃上這一年才有一次的除夕夜團圓飯。飯桌上,大人們的講述則是這一年的所有經歷,而我們這些孩子們則毫無忌諱的大吃大喝。我最喜歡是在除夕夜吃完飯、分好歲,拿到壓歲錢後,我們一家人一起在火爐邊上烤火、吃瓜子、剝花生還有水果,大家有說有笑感到很幸福。奶奶坐到九點多鐘就開始做湯圓了,然後,我幫奶奶一起做湯圓,爺爺和爸爸就出去到鄰居家裡串門,到十二點前他們就回來。等到十二點時,爺爺和爸爸就拿出煙花放在道地中央,然後開始放煙花,隨著“轟轟”響聲,天空中綻開了五顏六色的花朵,好看極了!隨著這一陣陣聲響,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啊!美麗的傳統節日文化,我最喜歡的春節。

  篇二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漢傑精神,彰顯仁愛傳統》。

  又一個春天緊隨著冬天的遠去,邁著輕盈的舞步,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美麗的校園—新蔡縣漢傑小學。高大美觀的教學樓、迎風飄揚的國旗、熱鬧的操場、筆直的道路、鬱鬱蔥蔥的花壇······每當我置身校園,就不禁想起捐資助學的王漢傑女士。

  王漢傑旅居印尼,但她時時刻刻想念著祖國,牽掛著家鄉,家鄉的一草一木都讓她思念。葉落歸根,當她返鄉定居,看到家鄉教學條件有些落後,於是關心祖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更關心家鄉教育進步的她,萌生了捐資助學的想法。為了讓家鄉教學條件有所改變,為了讓孩子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學習,為了讓祖國多添棟樑之材,她在1991年捐資23萬元,為我校興建了12班教學樓一棟。1992年6月,她又捐資10萬元,為我縣成人中專學校興建一棟教學樓。這是多麼高尚的情操啊!

  王漢傑女士以教書為業,生活並不富裕,但她為改變家鄉教育面貌,節衣縮食,慷慨解囊。她的高尚情操和仁愛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漢傑學子刻苦學習、奮發向上、力爭上游、報效祖國!我們不能辜負王漢傑女士對我們這些祖國花朵的殷切希望!

  王漢傑女士的義舉,反映了中華民族扶危濟困和仁愛的傳統美德。漢傑精神一直感染著每位師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印尼海嘯、汶川大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我校師生自覺捐款,伸出援助之手,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那一張張鈔票、一枚枚硬幣投進了捐款箱。大家懷著美好的祝福,靜靜地為災民祈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當看到電視上房屋倒塌、妻離子散,家園夷為平地的悲慘畫面時,我心頭不由得一震,流下了熱淚;看到災民重建家園、一家團聚的甜美笑容時,我也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露出了笑容。老師還經常教導我們熱愛集體、樂於助人、團結同學、共同進步,把漢傑精神發揚光大。近兩年,縣裡發出的“建設仁義之鄉”的號召,已經成為新蔡人的實際行動,人人爭做仁義典範,我們漢傑小學的學生更不甘落後,爭做“仁義學生”。

  聽,從教室裡又傳來老師的講課聲。這聲音好似清澈的小溪彈奏的歡快樂曲,滋潤著我們的心田。讓我們在這花開的美好日子裡,用愛心和激情去爭當仁愛之人,揚起風帆,迎著初升的朝陽向前駛去!

  弘揚漢傑精神,彰顯仁愛傳統,共創和諧校園!

  謝謝大家!

  篇三

  習慣了在快捷的資訊網路上生活的我們,有沒有,試著將一些人生理想進行過類似的下面的操作,把復興中華的責任先儲存,再複製,最後貼上,去試一試,你或許會為此舉動自豪一天,甚至一生。

  五千年的文化歷史,舉世無雙的四大發明;深深的印下了中華民族的足跡。我為生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而自豪!但是下面這個故事讓我感到臉紅,在一所學校的升旗儀式上,學校突然停電,所以要求大家齊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居然只有很少的人唱,學校的領導問理由,大多數學生回答不會唱。聽到這裡,你們有什麼想法嗎?我有,一箇中國人居然國歌都不會唱,還有什麼資格活在這片土地上。我甚至在想,在他們慢慢把國歌遺忘的時候,是否也在遺忘復興中華的責任?

  從內心來說,遺忘復興中華的責任是可悲的,他的內心會隨著物質的變化而變化,昏昏噩噩度過一生。最後,像一粒塵埃,消失在世界上。

  周恩來,梁啟超先生,以及那些傳播復興中華責任的領頭人,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一顆民族的責任心,永遠是一個充滿著驕傲和自豪感的世界。

  時代在發展,祖國在繁榮,民族在昌盛,我們跟要把目光放遠放長。人生註定疾步匆匆,在困難面前我們唯有勇往直前,變被動為主動,才可能在復興中華的大潮裡掀起我們的浪花。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個青少年更應該擔負起復興中華的責任,周恩來在年少讀書時,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理想。這成了他畢生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的力量源泉,也讓我們看到了他對中華民族復興的必勝決心。他的人生信念和人性光芒,像一座燈塔,為我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所以我們更應該做一個胸懷大志、品學兼優的學子,努力提高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知識和民族精神素質。因為,從我們一出生,就註定是復興中華的主力軍。

  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就說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復興中華對於我們來說是沒有刪除的操作,也不是隻有儲存,它更需要我們去複製,去貼上。全中國十幾億人每人貼上一次復興中華的責任,那麼就可以“積小流成江海”,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會遙遠嗎?

 

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作文
中國傳統於文化傳承的參考作文
相關知識
關於文化傳統的作文
關於文化傳統的論文
四年級關於民間傳說的作文
關於變化為題的作文
關於詩詞傳承的作文4篇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的語文練習題
關於中華傳統文化過年的作文
關於文化傳統的名言
關於文化傳統的手抄報
關於春節傳統的優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