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隨筆初中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裡,除了春節,中秋也是一個重要的日。你的中秋節是怎麼過的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中秋隨筆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裡,除了春節,中秋也是一個重要的日。

  在八月十五這個月圓之夜,皎潔的明月“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思念,我也思念…。。”人們在思念什麼呢?思念的是遠方的親人,雖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無論怎樣,到了八月十五這一天,人們總希望能和家人團聚。這是中國古老的傳統,也是東方文化的深刻內涵,這種親情是什麼力量也無法阻擋的。所以中秋便成為‘全家團圓’的象徵節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們大家又圍坐在大圓桌旁一塊兒吃飯,滿桌的菜各式各樣,我夾起一塊熱騰騰的雞肉慢慢咀嚼著,味道鮮美極了!真是好久都沒有吃過這麼美味的飯菜了。大家越吃越起勁,相互乾杯、祝福。古人云“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晚飯後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裡賞月,面前放著許多月餅,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覺就像今天和自己家人團聚在一起高高興興的感覺一樣。“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時的確不一樣,那圓圓的樣子,不就像我們圍在一起的一家人嗎?

  “八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輝,六街三市,竟放花燈”向院外望去,街市上熱鬧的景象更勝過往日,處處都洋溢著全家團聚的所帶來的幸福氣氛。

  然而我又想起了一句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就在人們與家人團聚時。一定也有人身在他鄉而沒能與家人團聚,所以我向今晚的圓月託去了一份祝福,希望孤單的你不要傷悲,抬頭看看那輪明月吧,說不定你的家人也正看著它呢!

  篇2:中秋夜隨筆

  中秋節又到了,我還清楚的記得高三補習的那一年的那個中秋。那時候我們一無所有,把能考進一所好的大學當做終級的目標,也是一生意義的唯一所在,那時候我們有很多很多朋友,從來都不覺得寂寞;只是偶爾喜歡一個人散散步,想想未來、談談理想,愛一個人去琢磨。可惜的是因為種種原因我沒能堅持補習,當了逃兵,而直至現在我仍然是一個逃兵。我想當時如果能夠堅持一點,我的人生和現在應該完全的不是一個樣,是生麼樣呢,我再也無從知曉。

  我不是為當初年少輕狂的選擇感到後悔,也並非感慨,只是忽然明白了一些道理。我們活著就得做自己喜歡的事,人生匆匆數年,每一個看似平常的選擇都意義重大,若干年後,我們都會變得不一樣,或好或壞,或貧或富。。。。然而最早的我們卻難分彼此,形影不離的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正因為生命的不可猜度,才時刻讓我們對下一刻,對未來總是充滿希望;而它往往和我們開著玩笑,在這場賽跑裡沒有一個永遠的勝者,每個人都在試圖改變著自己的命運,或成或敗,或喜或憂。。。、

  去年的中秋下著大雨,我還是從咸陽趕回了家,因為那天也是父親的生日。我已經三年沒有在他們過生日的時候陪著他們了,雖然我沒有能力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可是能力和孝心永遠是兩碼事。我算了算,當我們工作了,我們在一年中能有多長時間能和父母呆在一起呢?可能還不到一個月吧。

  剛畢業那會,總覺得天地都太小了,多大的地方都容不下小小的自己,以為憑著一股衝勁,憑自己學到的一點微薄的本事就可以馳騁疆場,總不想回去,想等有一天功臣名就了,來個衣錦還鄉。年輕的我們骨子裡總有一股不安分的東西,害怕安逸,以為自己可以無所不能。可我們都錯了,不論你自己覺得你多麼的與眾不同,作為一個人能力總是有限的,就像我們不能夠做到很多事一樣。所以不能自負,要學會低下我們謙卑的頭顱。

  今年都已定好了去陝北的,陝北一直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我記得小的時候就一直在想,如果有一天我可以選擇我去的地方,那一定是陝北,我向往哪裡的一切,因為我最尊重最愛的路遙就是在那片土地裡寫出了——平凡的世界。可最終事業單位對我的吸引力還是壓過了一切,我決定要拼一拼,再努力一次,對自己也有個交代,小學、初中、高中甚至於大學在我眼裡都是失敗的,我不能一直這樣下去。我想證明一次,我想看看自己到底行不行。而最重要的是離父母近一些,方便照顧她們,無論我能做的是多是少,至少我全力以赴。

  就當這是一個轉折吧,不為別的,只為給自己一個交代,這麼多年委屈了自己,就當是補償。我再也不想對別人提起自己的過往,那些掙扎在夢魘中的寂寞,荒蕪,還是交給時間,慢慢淡漠。;;沒有人耐心聽你講完自己的故事;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話想說。

  一個人總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風景,聽陌生的歌,我一成不變了好多年,已經厭倦了,也害怕了。既然想為什麼不去做呢?

  經過近半年的時間,我都熬過來了。就這樣離開了盤踞五年之久的咸陽,來到丹鳳:新的環境,新的工作,新鮮的一切。早晨八點半上班,下午三點下班,感覺很輕鬆,很悠閒。我想這可能就是城裡和農村不一樣的生活節奏吧,以前從來沒有如此的感覺。以前總是忙來忙去,昏天黑地的,而這裡完全不一樣。可是心裡反而覺得空虛,難道以後的生活就是這樣像影印機一樣,不停地重複嗎?

  後來想明白了,這個世界從來不會為了我們去改變,能變得只是我們,我們得學會適應一切的不習慣。就像朋友說的:微笑只是一種表情,而不是一種心情。得笑著面對每一個人;得學會偽裝,學會保護自己。

  微笑,不是機械地挪動你的面部表情,而是努力地改變心態,調節心情。學會平靜地接受現實,學會對自己說順其自然,學會坦然地面對厄運,學會積極地看待人生,學會凡事都往好處想。這樣,陽光就會流進心裡來,驅走恐懼,驅走黑暗,驅走所有;;必要的時候、需要的時候我們仍然得遷就,妥協。

  甚至在被狗咬了以後,一邊包紮傷口,一邊諂媚的衝它笑;怪只怪我們不小心。

  生活,早已改變了我們以前的模樣,可該堅持的東西依舊在我心中,因為它一直以來都不曾改變過。這兒永遠不是終點,只是開始。因為我們的心中仍有夢。

  篇3:中秋賞月

  中秋是團圓的節日,我眷戀至深。

  印象中,童年時的中秋之夜,總是皓月當空、清輝萬里,甚是可親可愛,只不過“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後來,從大人們的嘴裡逐漸知道了“嫦娥奔月”、“吳剛伐桂”以及“玉兔搗藥”的美麗傳說。我於是對那輪圓月更增添了一份神祕感。

  此後,每逢中秋月圓之夜,我總是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地一邊痴痴凝視著天空的那輪如玉盤般的圓月,一邊想象著那嫦娥在月中起舞的情景,彷彿還聽到了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的聲音,至今回想起來,那月光之下的遐想和幻覺依然是那麼地美好。

  上小學時,我一邊背誦著“彎彎的月亮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我坐在小小的船裡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一邊盼望著中秋節的到來,盼望著在外地打工的爸爸早點回家。這樣,我就能吃到那香甜誘人的月餅了。於是便常常唸叨著“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後來,我從老師那裡得知,這甜甜的月餅關聯著民族的大義,蘊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元末,人民紛紛起義,朱元璋以月餅裹文作為暗號,然後各處饋贈,以聯絡各方人士,相約八月十五夜起義。

  進入初中之後,我隨著讀書量逐漸增多,對中秋的圓月也有了更多的瞭解。從書中,我知道了中秋祭月源於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目的是祈求風調雨順,人壽年豐。其實,中秋的月亮之所以讓人看起來又大又圓,是因為到了中秋季節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地面溫溼空氣消退,天空變得清朗的緣故。

  而作為傳統節日的中秋,其價值在於既體現了人們企求平安、圓滿的心理,又蘊含著在外奔波遊子及家人之間的相互思念。

  難怪人們總是念念不忘蘇軾的那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詩句呢。

  

三年級上學期美術教學總結
中秋隨筆怎麼寫
相關知識
中秋隨筆初中
感恩主題隨筆初中作文
初中教師教學隨筆_初中教師隨筆感言
錯過隨筆初中
愛在中秋隨筆
中秋隨筆怎麼寫
中秋隨筆心情
溫暖中秋隨筆
初中班主任教育隨筆_初中班主任教學隨筆
快樂中秋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