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數學概念是比較枯燥的一堂課,關於有什麼呢?下面小編整理了幾篇優秀的,供你參考。

  篇一

  數學概念課的“情境——歸納”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老師引導下,從熟悉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出發,能過比較、分析、判斷、綜合、概括等教學過程幫助學生獲得某一概念和界定概念的一種教學程式及方法。

  1、以感性材料為基礎歸納新概念。

  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事物或教材中的實際問題以及模型、圖形、圖表等作為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歸納和概括去獲取概念。

  例如,要學習“平行線”的概念,可以讓學生辨認一些熟悉的例項,像鐵軌、門框的上下兩條邊、黑板的上下邊緣等,從中找出共同的本質屬性。鐵軌可以看成是兩條直線、在同一個平面內、兩條邊可以無限延長、永不相交等。同樣可分析出門框和黑板上下邊的屬性。通過比較可以發現,它們的共同屬性是:可以抽象地看成兩條直線;兩條直線在同一平面內;彼此間距離處處相等;兩條直線沒有公共點等,最後抽象出本質屬性,得到平行線的定義。

  以感性材料為基礎歸納新概念,是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要正確引導學生去進行觀察和分析,這樣才能使學生從事例中歸納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質屬性,形成概念。

  2、以新、舊概念之間的關係歸納新概念。

  如果新、舊概念之間存在某種關係,如區別與相同之處等,那麼新概念的歸納就可以充分地利用這種關係去進行

  例如,學習“乘法意義”時,可以在“加法意義”上來歸納。又如,學習“整除”概念時,可以從“除法”中的“除盡”這一知識來歸納。又如,學習“質因數”可以從“因數”和“質數”這兩個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再如,在學習質數、合數概念時,可用約數概念來歸納:“請同學們寫出數1,2,6,7,8,12,11,15的所有約數。它們各有幾個約數?你能給出一個分類標準,把這些數進行分類嗎?你能找出多種分類方法嗎?你找出的所有分類方法中,哪一種分類方法是最新的分類方法?”

  3、以“問題”的形式歸納新概念。

  以“問題”的形式引出問題,從而歸納新概念,這也是概念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一般來說,用“問題”歸納概念的途徑有兩條:①從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引出數學概念;②從數學問題或理論本身的發展需要引出概念。

  例如,在學習“平均數”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呈現一個“幼兒園小朋友爭拿糖果”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思考,為什麼有的小朋友很高興,有的小朋友很不高興?應該怎樣做才能使大家都高興?接下來應該怎麼做?這個幼兒園的老師可能會怎麼做?

  4、從概念的發生過程歸納新概念。

  數學中有些概念是用發生式定義的,在進行這類概念的教學時,可以採用演示活動的直觀教具或演示畫圖說明的方法去揭示事物的發生過程。例如,小數、分數等概念都可以這樣歸納。這種方法生動直觀,體現了運動變化的觀點和思想。

  篇二

  怎樣讓這些枯燥、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有趣,使課堂教學更有效,減輕孩子們的學習負擔,讓概念在孩子們心中得到完美內化呢?或許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概念的引入講述宜直觀形象

  針對第一學段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對數學語言描述的概念理解較為困難,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多用形象的描述,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打些合理的比方等,努力讓孩子們理解所學概念,可以採用以下一些方式來進行教學。

  誇張的手勢,豐富的肢體語言,理解運算所蘊含的意義,區分概念的差別。在讓一年級的孩子認識加減法的時候,我舉起雙手像音樂指揮家一樣,左邊一部分,右邊一部分,兩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號,加號就是橫一部分,豎一部分組起來的,減法則反過來展示。孩子們看得有趣,記得形象,不但記住了加減號還明白了加減號的用法。在教二年級孩子感受釐米和米時,我讓孩子們學會用手勢來表示1釐米和1米,使得孩子們在估計具體物體的長度時

  有據可依。形象生動的講解,讓孩子們自然接受數學符號。教師的語言講解也要力求符合學生實際,特別是第一次描述時,教師一定要斟字酌句地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儘可能用數學語言簡潔地描述。因為對於第一次接觸新概念的孩子們來說,第一印象是最為深刻的。當然在適當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選擇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說一說來試著對概念進行解釋,一方面同齡人的解釋會讓孩子們概念的理解更為容易;另一方面也可以鍛鍊一下孩子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我們要記住:孩子們的數學概念應該是逐級遞進、螺旋上升的***當然要避免不必要的重複***,以符合學生的數學認知規律。很多時候第一學段的孩子對於部分數學概念,只要能意會不必強求定要學會言傳。

  二、概念的學習宜多感官參與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書上的數學概念是平面的,現實卻是豐富多彩的,照本宣科,簡單學習自然無法讓這些數學概念成為孩子們數學知識的堅固基石。如果我們能夠讓孩子們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平面的書本知識變得多維、立體,讓孩子們的感覺和思維同步,相信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認識鐘錶》時,鑑於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時間單位具有抽象性,時間進率具有複雜性,所以在教學時我以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為基礎,幫助學生通過具體感知,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積累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建立時間觀念,安排了以下一些教學環節。1.動耳聽故事,調動情感引入。講了一個發生在孩子們身邊的故事:豆豆由於不會看時間,結果錯過了最愛看的動畫片。2.動眼看鐘面,聽介紹,初步瞭解鐘面,形成“時、分”概念。動畫是孩子們的最愛,讓鐘錶爺爺來介紹鐘面、時針、分針,生動有趣的講解,讓孩子們的心立刻專注地進行於課堂上。3.動嘴說時間,喜好分明。4.動手撥時間。5.動腦畫時間***此時在前幾項練習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定難度,如出示一些沒有數字的鐘面,只有12、3、6、9四點的鐘面,讓孩子們對時針、分針的位置進行估計***。

  通過這些活動,使孩子們口、手、耳、腦並用,自主地鑽入到數學知識的探究中去,讓時間從孩子們的生活中伶伶俐俐地變成數學知識,形成了數學概念。同時也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展現自己的認識個性,從而使課堂始終處於一種輕鬆、活躍的狀態。

  另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對所教概念的知識生長點,今後的發展***落腳點***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才能使得所教概念不再那麼單薄,變得厚重起來。孩子對概念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更清晰完整的瞭解,理解起來也就變得輕鬆。

  如果我們能讓一個概念變得豐滿,變得多彩,讓它能從書的平面描述中凸現出來,那麼孩子們掌握概念的過程便也會變得立體、多維,他們的學習過程也就變得積極、主動,而這不正是我們數學學習所需要的嗎?

  三、概念的練習宜生動有趣

  第一學段初期的孩子從心理狀態上來說較難適應學校的教學生活,在學習中總是會感到疲勞乏味,碰到相對枯燥的概念教學時這種疲憊更是由內而外。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在其代表作《幼兒園》中認為,遊戲活動是兒童活動的特點,遊戲和語言是兒童生活的組成因素,通過各種遊戲,組織各種有效的活動,兒童的內心活動和內心生活將會變為獨立的、自主的外部自我表現,從而獲得愉快、自由和滿足。將遊戲用於教學,將能使兒童由被動變為主動,積極地汲取知識。

  遊戲、活動是孩子們的最愛,讓他們在遊戲活動中獲取知識,這樣的知識必定是美好而快樂的。有了這樣的感覺,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一定是濃厚的,我們再讓數學的魅力適度展示,讓他們感覺到學習數學不但是一件輕鬆、快樂的事更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我想他們繼續進行探索、學習新知的動力就來自於此了。

  四、概念的拓展宜實在有效

  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杜威從他的“活動”理論出發,強調兒童“從做中學”“從經驗中學”,讓孩子們在主動作業中運用思想、產生問題、促進思維和取得經驗。確實,在一些親力親為的數學小實驗中,孩子們表現出了一種自然的主動的學習情緒。他們以充沛的精力在這些小實驗、小研究中主動地討論所發生的事,想出種種方案去解決問題,使智力獲得了充分的應用和發展。在數學概念的教學中,設計一些孩子能力所能致的小研究活動,可以讓孩子對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得到進一步體驗、內化,得到課堂教學所不能抵達的效果。

  孩子對於較大的單位比如說“千米”“噸”等,由於其經驗的限制往往沒有什麼概念。只是,教師這樣說了,他也便這樣記了,對他而言也僅僅只是一個簡單的字元而已。僅僅通過課堂教學,那麼“千米”在孩子們的印象中便是“1千米=1000米”是一個不能用手丈量的長度;“噸”在孩子們的印象中便是“1噸=1000千克”是一個拿不動的質量。至於“1千米”到底有多長,“1噸”到底有多重?孩子們心中並無底,才使得經常會出現:一幢居民樓高約20***千米***;一節火車車廂載重量為60***千克***這樣的笑話。如果我們能讓孩子們來進行切身的體驗再附以一些小實驗,這些問題便能迎刃而解了。

  概念是枯燥的、乏味的,但卻是重要的。對於第一學段的孩子們我們不能假定他們都非常清楚學習數學概念的重要性,指望他們能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數學概念,也不能單純地依賴教師或家長的“權威”去迫使孩子們這樣做。那麼就需要我們積極地引領他們,使之學得輕鬆,學得紮實,讓他們體會到數學所散發出的無窮魅力,讓概念深入心中,為數學學習服務。

  篇三

  對小學生來說,數學教學過程就是“概念的教學”。小學生由於年齡小、知識不多、生活經驗不足、抽象思維能力差,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形成概念,正確地掌握和運用概念是極為重要的。

  一、直觀形象地引入概念

  數學概念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由於年齡、知識和生活的侷限,其思維處在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認識一個事物、理解一個數學道理,主要是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因此,教師在數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細心、耐心,儘量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開始引入。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思考的積極性就會高。如:在教學比較大小時,“2和3”的大小,可以把“2顆糖”和“3顆糖”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選擇,當學生選擇3顆糖時,可以問為什麼會選擇“3”,這樣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真正體會到比較大小的概念。又如:在引入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時,先出示兩組不同長度的四根小木棒,教師進行演示,讓學生觀察後,然後把這四根小棒釘成一個長方形。又讓學生觀察這個長方形,然後教師再進行演示,把它向其中一頭拉斜,讓學生觀察教師演示後的形狀,引導學生說說這時的長方形變形後有什麼特點。這時學生可以說出:兩組對邊的木條長度相等,但四個角又不是直角,這樣就在小學生思維中形成了平行四邊形的概念。

  二、運用舊知識引出新概念

  數學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難以直觀表述。如:教學素數、合數的概念時,考慮到它們與舊知識都有內在聯絡。教學時就充分運用舊知識來引出新概念。在備課時就要分析這個新概念有哪些舊知識與它有內在的聯絡。再利用學生已掌握的舊知識講授新概念,學生就容易接受。因此,教學時,可以先從複習約數的概念入手,然後讓學生找出1、5、8、13、15各數中的約數,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進行分類。通過分析,就能得出三類:

  第一類5的約數有:1,5;13的約數有:1,13。只有約數1和它本身,所以,5和13是素數。

  第二類8的約數有:1,2,4,8;15的約數有:1,3,5,15。除了約數1和它本身外,還有其他的約數,所以,8和15是合數。

小學數學圓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年月日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反思
2017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
關於數學概念教學的一點體會論文
以數學概念教學為基礎系統學好數學方法
數學概念教學的工作反思
九年級數學二次函式的概念教學反思
數學概念教學體會
九年級數學函式的概念教學反思
數學函式的概念教學反思範文
數學函式的概念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