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家博物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National Museum, New Delhi***位於首都新德里,建於1949年,是在當時的印度尼赫魯倡議下建立的。館內藏有公元前三世紀至今的印度不同地區和時期的各種珍貴歷史文物,包括古代印度銅器、陶器、雕刻等藝術品。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歷史沿革

  位於拉加帕特街與詹帕特街***Janpath***交會處,外觀是典雅的白色建築,內部裝置完善。 國家博物館裡面展示有印度古代、中世紀和現代歷史文物,包括寺院雕刻、神像、佛像、民族服飾、武器、織品、銀器、繪畫、古董等。博物館內設有導覽服務,每天5個梯次,每天有3場影片觀賞,週末、週日和假日放映5場。

  以1948年印度政府參加倫敦舉辦的展覽所提供的大批藝術品為基礎,於1949年8月成立。1958年中亞古物博物館撤銷,藏品悉歸該館所有。

  內藏品

  藏品文化

  館藏的第一部分是印度的早期文明——哈拉帕文化***Harappan***。這一文化在距今5000年前便已相當發達,大大早於中國的文明史。其中一件青銅舞蹈少女的小雕塑十分有名,她佩戴的手鐲和臂釧至今仍流行於印度婦女之中。印度人是喜歡舞蹈的,如今的電視節目裡面有許多都是歌舞節目,印度電影也以歌舞片而著名。從這件歷史悠久的舞蹈塑像看,這一傳統可以追溯到印度文化的發端期。

  館藏的第二部分是考古學***Archaeology***,包括800多件雕塑,有石制的、陶製的,也有青銅作品。我對這部分是最感興趣的,可以籍此瞭解我們熟悉的佛像在他的發源地是什麼樣子的,比較它和中國佛教塑像的區別,同時也可從一些塑像上直接找到佛像與希臘雕塑的淵源關係***早期佛像正是起源自深受希臘化影響的健陀羅***,並注意到後來印度教雕塑的演變。可以肯定,中國的佛教雕塑深受印度的影響,但可能還會更加呆板。印度的塑像似乎更注意體現人體的形態,這應當是希臘的影響。體態也更婀娜,四肢更加舒展,而非如中國那樣常常與驅幹緊密連為一體,這裡面也許還有石材的制約。但可能是隨著希臘化影響的減弱,後期印度雕塑的神像逐漸透露出神祕主義的詭異氣息,藝術性好象減弱了。——當然這樣浮光掠影的一時觀感還需要通過查閱書籍來確證。

  藏品細分

  藏品分為十大類:史前考古、雕刻藝術與古代錢幣、抄本、碑銘、細密畫、武器、裝飾藝術、人類學、前哥倫布時期藝術、西洋藝術和中亞藝術。中亞古物現由中亞古物部直接管理,展品數量因時而異。

  最初僅有1000件藝術展品,目前擁有20萬件展品。館內藏有公元前三世紀至今的印度不同地區和時期的各種珍貴歷史文物,涵蓋了印度5000年的文化遺產。包括古代印度銅器、陶器、雕刻等藝術品。其中珍貴的有鑲嵌52個象牙雕刻的銀屏、象牙轎、奧朗則布國王手諭、印度聖典的波斯文譯本、耆那教和印度教聖典、泰米爾納都邦瑪哈巴里普拉姆廟中的石雕等。

  博物館內藏有中國敦煌壁畫原作200餘幅,展出的有20幅。這批畫是英國人馬爾·奧裡·斯坦於1900年至1916年從中國敦煌偷運到印度的。館內設有20多個展廳、圖書館、電影廳和文物仿製品商店等。星期一休息。該博物館每年接待參觀者約18萬人次。

  藏品介紹

  館內收藏分17個部門,有Harappan civilisation***印度河流域文明***、考古部門、佛教藝術品、印度毫畫等,各部門的收藏都很豐富,尤以各式各樣、各種材質的雕像最引人矚目。

  進館第一間展覽室是介紹印度河流域文明,發生於西元前2300─1500年之間的800年,晚於尼羅河文明,早於殷商文明,居民約四萬人,已有地下排水系統,道路呈網狀排列,與米索不達米亞文明有頻繁的交易往來,最終因環境生態的改變而逐漸衰敗,當時的遺址迄今在Gujarat境內還可見。

  貴霜***Kushan Empire***王朝發生於西元50─300年,是當時歐亞四強之一,與羅馬、漢朝、安息***波斯***並列,地處中亞絲綢之路的樞紐,商業發達,致力保護佛教及弘揚佛教藝術,深受亞歷山大大帝希臘文化的影響,在雕刻、建築、繪畫方面融合印度、希臘、羅馬三種元素自成一體,稱為犍馱羅藝術,博物館中可見數尊釋迦牟尼佛,顛覆人們習慣的印象,是羅馬波浪髮型及身著凱撒的披肩的雕像,像中的釋迦牟尼佛有著西方人健美的體型、刀刻般挺直的鼻子,是東西合璧的造型。佛像往往隨著時間及地點而因地制宜,依據玄奘的紀載,在中國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應是印度一位留著八字鬍的觀自在菩薩之誤,觀自在菩薩傳到中國後,鬍子不見了,性別也變了,彌勒佛應是一位苗條美麗的女性菩薩,後來以光頭大肚的布袋和尚的形象在流傳,但以玄奘之尊都無法糾正深入人心的民間信仰,大家依然還是將錯就錯。

  西元320─500年,笈多***Gupta ***王朝在北印度掘起,封建制度取代了長期存在的奴隸制度,政治比較開明,文化興盛,產生了精緻的雕刻、古典的梵文詩集、戲劇,更出現了數學及天文學上的論文,是印度史上的黃金時代,震古鑠今的那爛陀佛教大學也在鳩摩羅笈多一世時修建,是大乘佛教的中心。在Ancient and Medieval Sculpture展示室中有一尊釋迦牟尼佛的頭像,簡潔的刻劃,生動鮮明,當時大乘佛教是笈多文化的中心思想。

  西元第九至十三世紀,朱羅***Chola***王朝統治南印度泰米爾***Tamil***,文學、建築、雕刻都到達一個新高峰,不但興建巨集偉的寺廟,經濟與文化生活蓬勃發展,為後世留下長遠的影響。當時神像的青銅雕刻有非常嚴格的標準,佛像的站姿、手勢、武器及飾物都有一定的比例,在青銅器***Bronzes***展覽室中展示的每尊神像都優雅美麗,充滿力與美。其中有一尊溼婆神舞蹈的雕像是個中極品,圓形外環代表宇宙,右手的鼓代表生命的節奏,髮辮因下降人間而飛揚,整座雕像和諧無間,代表大自然的偱環與轉移。

  國家博物館成立已有將近50年的歷史,雖然裝置比不上世界知名的博物館,但館藏很有特色,值得一遊。

毛利人的歷史文化
鄭和下西洋鄭和的趣聞
相關知識
印度國家博物館
國家博物館觀後感三篇
美國國家博物館
緬甸國家博物館簡介
中國國家博物館志願講解工作管理細則
愛爾蘭國家博物館簡介
參觀國家博物館優秀參考作文
迪拜國家博物館簡介
迪拜國家博物館簡介
中國客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