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攝影概述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當前在攝影創作上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缺點,沒有特點,在技術上四平八穩,在表現上墨守成規,大的數作品像出自一人之手。因此,就需要是提高攝影家的素質,完善攝影家的智慧結構。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風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藝術攝影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攝影家的智慧結構

  第一個層次是知識面。

  知識是基礎,無知則無能。這裡說的知識面,至少應該包括兩個面:

  攝影知識,即本門業務知識:包括攝影光學、攝影色彩學、攝影技術、技巧、攝影造型***包括構圖和用光***包括計算機加工;理論知識,包括攝影史、攝影分類知識、攝影風格、流派以及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現代形勢,當前國內外的新技術、新潮流。總之,要了解攝影範圍內與相關知識的古今中外。

  相關知識,如繪畫、文學、詩歌、美學、音樂甚至天文地理。攝影家應是“雜家”。知識越多,越自由,知識多了是乘法,知識少了是加法。

  第二個層次是智力。智力是攝影家各種基本能力的綜合。心理學用以表示智力的相對量數叫做智商。以智商100表示正常智力,智商低於100者,智力低能;高於100 者稱智力較高。作為攝影家,他的智力,就不單純是智商的問題,而是要訓練一些特殊的能力,否則他就不能不同於普通人。

  攝影家的智力應包括觀察力、發現能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彩色分辨能力、推理***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篩選能力、構成能力、綜合能力。開發智力,是本書討論的重點,目的在於提高攝影家的專業智力,從而進入第三個層次。

  第三個層次是創造力。創造力是高超技術與藝術靈感的綜合。

  二、:攝影家的攝影創造

  三個層次構成一個智力結構的金字塔。但理論與實踐畢竟是兩回事,正確的理論有如渡河的工具,靈感在大河彼岸,攝影技術給您提供橋,橋是直徑,可以直接到達,簡便易行,但會聚者多,少年兒童攝影家也從這個橋上走,故都擠在一條狹窄的路上,常常發生“撞車”。藝術理論給您提供是船,船是靠自己搖櫓,撐帆,掌舵。可能有急流、旋渦,甚至有風險,只有少數智勇者才敢於涉此,但可以自由選港。有句古訓,“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見魚鱉,尤其深者見蛟龍。”

  攝影創作,不僅僅是照相機的技術操作,也不僅是知其妙,更主要的是用其妙。攝影家必須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東西。少年兒童攝影家也看不到的東西。若如是,就不僅知一家之言,並將其作為模式,而是要知百家之言,各種技巧。知識越多越好。我們通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達到“師無師”,“法無法”的境界。如果搞一脈相承,必然出現一脈相通,就不會有個人風格。也正因為如此,許多人的靈性象被泯滅了。

  每個智力健全的人,都可以成為攝影家,但不等於每個智力健全的人都是攝影家,攝影家其所以之為攝影家,他必須能創作出攝影藝術作品。必須具有藝術才能。

  才能是什麼?才能是通過長期專業訓練和藝術創作實踐形成的,他可以不象有些藝術活動,靠先天賜予。每一位攝影愛好者,只要勇於實踐,並能在實踐中發現和發揮自己的優勢,比如你是生活在海上的一隻海鷗,你就繼續練飛,如果你是沙漠上的一匹鴕鳥,你就繼續練跑,切不可邯鄲學步。

  有了才能不等於有了成就,要想取得成就,還有兩點不可少:

  第一點:群體意識。攝影家在成長過程中,必須有兩個方面的聯絡,一方面是繼承關係,來自師承與前人,同行的影響。人才學稱之為“人才鏈”,現在也人叫它人脈。另一方面是天時地利,應時順勢,面對現實形勢。學攝影要成才成家,“天才、勤奮、名師指導、機遇”四者不可缺一,只不過這裡的“天才”,不是指天生一個好嗓子,而是指“專愛”。

  第二點:自我意識。攝影家有三條生命,一條是生理生命,一條是藝術創作生命,一條是作品的藝術生命。

  生理生命和所有的人一樣,取決於身心的健康程度,但作為攝影家,他的心理素質與常人不同,當他進行藝術創作時往往是物我兩忘,沒有雜念,沒有雜念的人益壽。從古至今,藝術家多長壽。

  藝術創作生命。古今中外,各個門類的文化藝術大師,老有所成者不乏其例,除黃翔的《十月螃蟹》完成於71歲外,郎靜山110歲還繼續進行攝影藝術創作。藝術的存在影響著生命的質量。藝術活動也會陶冶作者的情操。

  藝術作品的藝術生命。

  這三條生命要靠攝影家的自我意識來維持,沒有自我意識,就沒有藝術創作。我們在以後的各章中,所講的大多內容,都是為了培養和發掘每個攝影愛好者的自我意識。有句話叫“心有靈犀一點通”我們說的自我意識,不是自私自利,自高自大,更不是自欺欺人。而是自成一家,獨樹己見。

  作者撰文旨在與同志共同探討探索攝影藝術創作的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使後學者少浪費一些時間,走自己的路。

  《內蒙古首府藝術攝影集—天地之魂》的出版為我們提了很多大作,這是一本經過精選的精品,是一部 “攝影藝術創作圖解”是我們學習的好教材,如果能將《畫冊》中的800幅作品都讀懂,就會成為一名完美的攝影家。因此我們向出版者,編者,作者表示感謝。

  我們先開啟《畫冊》第一眼看到的就是 “天地之魂”把我們立即帶到“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如果你凝視幾秒鐘,如果你本是走馬觀花,你就會進入一種藝術境界,看到的水本是水,而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本;你看到的雲,也不是雲,而是生命之脈,生命之魂,就會得到昇華,這就是藝術的魅力。

  你再往後看,請你凝視幾秒鐘,你將看到一個民族的氣質,一個民族的精神,這就是藝術的魅力。

  隨著正文的展開,我們將以《畫冊》中的作品作為圖例。

  三、:攝影藝術創作的基本功

  人們都知道,畫家要有素描與速寫的基本功,這兩門基本功,幾乎要畫家練一輩子。歌唱家,戲劇表演藝術家,都要做到老學到老。偏偏有一些搞攝影創作的人,或者說有一些人,認為搞攝影藝術創作用不著什麼基本功,當今相器材的發展,電子自動系統的控制,早已把老攝影家與新手,甚至與少年兒童的作品的距離縮短了。不錯現代機械的發展,迫使技術貶值,這一點,從織布機誕生那一天就已經證明了。一臺制釘機可以抵千百萬個技術熟練的鐵匠。但藝術不是簡單地技術操作,藝術不產生同樣的產品,藝術只有一個,其餘的只能是它的複製品。複製品可以於千萬萬,獲得藝術價值的只有一個,最初的一個。

  最初的一個,需要用純熟地技術,完美的形式,巧妙地構思。可以這樣說,攝影藝術的價值,是具體的體現在攝影的技術價值上,技術越高,造型思路越寬,所創作出來的作品,形式就能隨心所欲,藝術價值也就越高,高到別人無法模仿時,你就會成為個人風格的佔有者。要想創造出有意境、有深度、有力度的藝術作品,必須有高超的表現技術。

  過去有句話:“名作靠絕招”。儘管題材體裁一樣,有絕招就能取勝。越是好拍的題材越需要絕招,絕招要靠技術。單純地靠自動化,靠電子控制,不會產生好的藝術作品。只有最佳技術技巧才能創作出最佳形式的最佳構思。

  最佳技術、最佳技巧,出自於基本功的訓練,通常說的熟能生巧。這些基本功至少包括:照相機全部效能;造型的基本法則;

新媒體時代的新聞攝影工作
新聞攝影工作是什麼
相關知識
藝術攝影概述
美女藝術攝影圖片賞析
人物藝術攝影圖片賞析
歐美女子藝術攝影圖片賞析
女人藝術攝影照片篩選
大自然風景藝術攝影作品賞析
攝影師任航長什麼樣個人資料及其藝術攝影作品
最新人物藝術攝影作品賞析
溫馨花朵藝術攝影作品賞析
西西人體藝術攝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