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大黃又有金不換等別名。以根及根莖入藥。大黃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稱,也是中藥材的名稱。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大黃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大黃的功效和作用

  《日華子本草》:"通宣一切氣,調血脈,利關節,洩塑滯、水氣,四肢冷熱不調,溫瘴熱痰,利大小便,並敷-切瘡癤癰毒。"

  《綱目》:"主治下痢亦白,裡急腹痛,小便淋瀝,實熱燥結,潮熱譫語,黃疸,諸火瘡。"

  攻積導滯: 味則大苦,氣則大寒,性沉而降,力猛善走,直達下焦,長於還下。入陽明,能盪滌胃腸實熱積滯。凡傷寒,溫病,熱結於中。

  《本經》:"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症瘕積聚,留飲宿食,盪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調中化食,安和五臟。"

  《別錄》:"平胃,下氣,除痰實,腸間結熱,心腹脹滿,女子寒血閉脹,小腹痛,諸老血留結。"

  《藥性論》:"主寒熱,消食,煉五臟,通女子經候,利水腫,破痰實,冷熱積聚,宿食,利大小腸,貼熱毒腫,主小兒寒熱時疾,煩熱,蝕膿,破留血。"

  涼血解毒:味大苦、氣大寒既入氣分,又恤分,有瀉熱涼血之效,故《醫學衷中參西錄》曰:大黃入血分,性呈趨下而又善清在上之熱,故目疼,用之皆為要藥。又善解瘡瘍熱毒,以治療毒,尤為特效之藥。其效能降胃熱,並能引胃氣下行,故善止吐衄。”

  活血祛瘀:《本草易讀》曰:“大黃,味苦大寒,入太陰脾,厥陰肝經。瀉熱行瘀,決壅開塞。通經脈而破癥結。”功用峻烈,推陳致新,使瘀血去,而新血生。

  大黃外用功效:外用亦是一味良藥。如研末可治黃水瘡、溼疹等面板病;與陳石灰同炒至桃紅色,研細後撒佈傷口,可止創傷出血。配地榆研末油調後外敷,治療燙火傷頗效。

  大黃的禁忌

  脾胃虛寒、氣血虛弱、陰疽、產後、月經期及哺乳期均慎服,孕婦禁服

  大黃的方劑製劑

  大承氣湯***《傷寒論》***:本品、厚朴、枳實、芒硝。主治,陰明熱結,痞滿燥實之重證。

  小承氣湯***《傷寒論》*** :本品、厚朴、枳實。主治陽明熱結輕證。痞滿實而不燥者。

  調胃承氣湯***《傷寒論》*** 主治陽明熱結,燥實在下,而無痞滿之證。

  大黃丸***《聖濟總錄》*** :本品、黃芩、黃連、當歸、赤茯苓、黃芪、乾地黃、赤芍藥、柴胡、梔子。治虛勞骨蒸,心神煩躁,大小便難,四肢疼痛。

  大黃甘遂湯***《金匱要略》*** :本品、甘遂、阿膠。主治婦人產後,水與血結於血室,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面不渴。

  大黃當歸散***《張氏醫通》*** :本品、黃芩、紅花、蘇木、當歸、梔子、木賊。主治眼胞壅腫,瘀血凝滯不散而漸生翳者。

  大黃牡丹湯***《金匱要略》*** :本品、牡丹皮、桃仁、瓜子、芒硝,主治腸癰膿未成,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脈遲緊者。

大麥茶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黑木耳減肥食譜
相關知識
大黃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大棗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大黃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中藥大黃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中藥大黃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_麻黃的藥用價值
趕黃草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是什麼
大麥茶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