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禹襄太極拳論的實踐意義和啟迪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武式太極拳在中華武術中的地位和作用,用最簡單的話可以說,在整個武術當 中太極拳是顯學,而武式太極拳的理論又是太極拳當中的顯學。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武式太極拳在中華武術中的地位和作用,用最簡單的話可以說,在整個武術當 中太極拳是顯學,而武式太極拳的理論又是太極拳當中的顯學。這樣我們就比較明確的地看到一個大致的框架,今天我從其中拿出一個問題,即“武禹襄太極拳論的 實踐意義和啟迪”。就是在我看來,太極拳體系中,如果只有技術,它是不完美的,它還必須要有理論。而今天我想重點談談實踐性,理論是來源於實踐的,武禹襄 的拳論就是來源於實踐。下面我大致歸納一下。

  第一個實踐,就是他從小練習家傳的洪拳;第二個實踐,來源於他與楊祿禪的切磋、較技,這在李亦畲小序中有記載;第三個實踐來源於他與趙堡陳清 平交流一月有餘;第四個實踐,來源於他從溫縣回來以後,與李亦畲不斷地進行實踐研究;第五個實踐,來源於他是一個儒生。為什麼要強調這個呢,剛才吳文翰老 師也講到,武禹襄反覆用到的就是這個“氣”,而且反覆提到“氣以直養而無害”,這是儒家理論裡面所看重的東西。武禹襄的拳論裡提到的氣還有“以心行氣”、 “以氣運身”等。這都跟他研究儒學、傳播儒學,在儒學實踐中的體會是有關的,他把這個融進了拳論。

  剛才講到的這個“氣”,是儒家很重視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是“中庸”,第三個就是太極拳理論裡面,經武禹襄拿出來的,最注重的一個叫“捨己從 人”。我反覆想了想,只有儒家才能提得出來。為什麼這樣講呢?道家講究修身養性,追求長命百歲,自己成為神仙;佛家要修煉成正果,到西方極樂世界;而儒家 不一樣,從孔夫子開始,就提出要“克己復禮”,完全用“禮”來約束人,自身不重要,一定要服從“禮”。儒家的理論進入到武術裡面,就出現了“殺身成仁,舍 生取義”。這個“舍”也是佛學裡面的。可是這個儒家理論與武術結合後,它完全可以為了“禮”而“舍”,從這個角度看,跟儒學關係很大。
 

  任何一種理論,都要有它的實踐依據,沒有實踐作為依據的理論是空洞的。只有像武禹襄這樣,有這麼多方面的實踐依據在裡面的拳論,才是真正揭示 實踐真理、對實踐有指導意義的理論,正是在這個基礎上,他才能浮現第二個想法,就是理論反過來指導實踐。武禹襄的拳論經李亦畲抄寫之後,一傳播開來,馬上 就被各大流派爭相採用。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太極拳書、太極拳譜裡面,有的是完整地把李亦畲手寫的內容搬了進來,有的是部分搬了進來。拳論的指導意義,我 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第一,在技術方面,

  我們看武禹襄、李亦畲的所有拳論,每一句話都跟太極拳推手要領貼切得很,所以大家都很重視它,把它作為指導的經典。推手之前要練架子,當然它的指導意義也很重要。

  第二,在訓練方法上,

  武禹襄的拳論是把“內外兼修”技藝化了。以前練拳,也講究整體,中國的儒家、道家等傳統文化強調“內外合一”,強調成為 一個整體,但是怎麼樣合一,在武禹襄拳論裡面得到了詮釋。“意、氣、體”的相互關係,在他的拳論裡面說的清清楚楚。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在其他地方還 有講解的這樣清楚的書。它在訓練的方法上,有很高的價值。

  第三,武禹襄的拳論有很深的文化教育價值。

  剛才吳文翰老師也講到了,如“和諧”觀念、“氣”的觀念、“中庸”的觀念,我剛才講到的“禮”的觀 念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中華文化的精髓。這些精髓進入到拳論裡面,用來指導我們練習拳術,自然通過這些練習,體悟到技術要求,通過技術要求 體悟到中國的文化,也振興了中華文化。

  上面講的幾點,歸納成一句話:理論只能來源於實踐,也只有源自於實踐的理論,才能對實踐產生指導意義。對我的啟迪,我想講兩點:一是我們武術 的發展、太極拳的發展,都應該按照注重實踐來發展下去,我們研究要從實際出發。二是談到武禹襄的拳論在太極拳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們也要實事求是的去研究。 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要掌握第一手資料去研究,研究它的形成,它的出現,從而形成它的地位。比如說,武禹襄拳論裡面的論述,都是他與李亦畲一 起發現的,發明的,整理的,還是有別的人做的?首先,要依據最早的拳論,第一個要看的,就是看李亦畲的《太極拳小序》,第二個我們要看的,是武秋瀛的《釋 原論》。這兩個是相當早的理論,而更直接的是武秋瀛,因為武禹襄是從武秋瀛那裡得到的,並不是他自己去拿的,1930年前後,永年國術館油印本的那個譜裡 面有明確的說明,就證實了到底是怎麼回事。那是武秋瀛寫的,我有幸在姚繼祖老師那裡看到他抄下來的,他告訴我,是1931年從永年國術館的油印本抄的,我 們可以更明確地知道王宗嶽這個人到底有還是沒有。太極拳小序裡面講“太極拳不知始自何人,王宗嶽詳且盡矣。後傳至河南陳家溝陳姓。”這個行文的順序給人的 感覺是,有了王宗嶽的拳論,才有了陳家溝的太極拳,這個有一點說不過去,陳家溝和趙堡都是沒有王宗嶽的太極拳論。我有一個旁證,任何理論都是出自實踐的, 只有強大的實踐基礎才能寫出來。我在研究八卦掌的時候,有一個叫孫玉坤的,他寫了一本書,講到八卦理論的時候說,“整合拳術,覆按易理,定八卦,合五 行”。意思是:先有了拳術,再把中國的傳統哲學理論與之相結合。這一點值的我們參考。再一個,要從技術規律上來論證,到底這些拳術理論是從哪裡來的,武禹 襄的拳論是怎麼出現的。現在我們沒有直接的依據,我們不妨反過來研究武術發展的規律,研究太極拳發展的規律,任何事物都有基礎,不會憑空到“二樓”去了。 第三個,我們要研究當時的社會背景。這個社會背景是咸豐年間,太平天國從南往北發展的時候。這時候,清末出現很多武術,有岳氏連拳、岳氏散手等,是這麼一 個背景。為什麼出現這麼多岳飛呢?當時反對清朝的氛圍是很濃的,中國在傳統上認為,岳飛是反抗外族的民族英雄。聯絡到王宗嶽的名字,這個是我首先想到的,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先生寫的文章,當中講:王宗嶽的名字如果用古代人的話來講,就是“宗嶽王氏”,就是指與岳飛一脈相傳。這樣講是不是有一點牽強附會呢?這 裡有兩個附帶的證據借鑑過來。第一個,岳飛是嶽武穆,怎麼成了嶽王呢?我去湯陰岳飛廟,從永年到溫縣,必須經過那個地方,那裡寫著“嶽王廟”,岳飛簡稱 “嶽王”。中國的儒家,歷來不為自己立論,都是替聖人立言,明明是他創造的,卻不說是自己創造的,而說是我得到的。第二個,也是一個附帶證據,還要提到八 卦掌的研究,第一個教八卦掌的人,他講他的老師,是兩個道士,一個叫尚道明,一個叫何道源,兩個人名字連起來,意思就是:你崇尚此道就明白了,何必要去問 它的源頭呢?我一下就明白了,人家已經給你說的清清楚楚了,所以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這麼考慮有這麼一個原因,從當時的社會背景,反對外族的侵犯,而把岳飛樹 立起來。

  最近有一個研究發現,武禹襄到趙堡跟陳清平學習或研究太極拳,有時候,研究比學還要深刻,研究是追根問底,陳清平的大弟子和兆元,他的那個架 子叫帶理架,到了武禹襄的拳論裡面,強調的是“氣”,而這個“理”和“氣”正是那個年代儒學家最提倡的內容,我也考察了好長時間了,又出現了一個《嶽武穆 九要論》,《九要論》一理二氣,這是巧合呢還是怎麼樣,我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體會這個問題,為什麼從陳清平那裡學拳的兩個人,一個叫帶理架,一個在拳論 裡面把“氣”作為重要的理論來談。武禹襄的拳論是在《九要論》之後,兩者有什麼關係,怎樣從《九要論》過渡到這一邊,出現了一個完整地太極拳理論體系,這 個我正在研究,也希望大家一起來研究。只有我們依靠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從技術層面上研究他的技術規律,依靠我們把思路放在當時的社會環境當中來研究,才能 撇開簡單的傳說來談太極拳的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實事求是地給武禹襄,給武式太極拳一個正確的地位,看到她在太極拳當中,在中華武術當中做出的傑出貢 獻。

武式太極拳的概述
武派太極拳的亮點和作用
相關知識
武禹襄太極拳論的實踐意義和啟迪
太極拳論的版本
學好太極拳論的四大要領
錫張高速公路建設專案跟蹤審計的實踐意義論文
太極拳中的提勁論
武式太極拳論及招式動作
武式太極拳論釋疑
陳氏太極拳中的引化勁論
論述太極拳中的方與圓
中國太極拳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