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系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新聞傳媒行業經過了經濟危機與國內政策的劇烈影響之後,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行業,其盈利能力逐年提升,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字新聞”與網路語言的區別

  自網際網路技術發明以來,網際網路作為一種新型的媒介和媒體,一直以快速勢態不斷髮展。根據Facebook釋出的網路連線報告,2015年網際網路使用者新增2億,2015年末全球網際網路使用者數量達32億。如此龐大的網路語言使用群體,使網路語言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極強的創造性。“字新聞”作為一種特殊的網路語言,既有一般網路語言都有的經濟性、追求修辭性、簡潔性,也有自身的獨特之處。

  一、“字新聞”的界定

  ***一***“字新聞”的起源

  “字新聞”的概念最初是由一名新浪微博個人博主“王左中右”提出的。它是一種展示或評論新聞事件、遵循一定的創作規律、主要以漢字為基礎而形成、依靠新浪微博進行傳播的符號總稱。

  “字新聞”是從朝日新聞中文網的晚安欄目中漸漸固定下來的。自2012年起,朝日新聞網的晚安帖出現了一種新的新聞形式,是把新聞內容以拆分、解構漢字***或者英文單詞、阿拉伯數字等***的方式、以圖片的形式展現出來的。例如,2013年9月,“最美抗癌女孩”魯若晴因白血病復發逝世,當天的字新聞就是將黑色的“魯若晴”三個字豎著排列,將“若”字的“口”標紅色移動到最上方,形成一個天使的光環,代表著她的離世。又如,2015年8月,天津發生爆炸事故,傷亡慘重。當天的“字新聞”就是將“津”字的三點水偏旁換成“火”字旁,表示天津爆炸事故的發生。

  後來,微博上有網友也開始創作字新聞,話題“字新聞”成為釋出他和網友作品的一個固定欄目。王左中右自己眼中的字新聞,是“一個粗獷的新奇媒體”,在微博微信等平臺上玩轉創意新聞,並且目標直指超越“假想敵”,即傳統紙媒、電視媒體。

  這種新的新聞形式,只挑選當天最熱門的一條新聞中最焦點的部分,用一個字或幾個字來呈現,讀者可以迅速抓住重點,讀圖的效率很高。並且“字新聞”往往不是單純表現新聞事件本身,而是蘊含了作者的個人看法或評價,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並且正是因為“字新聞”是一張拆分、重組漢字或英文字母的圖片,所以可以巧妙地向讀者傳達一些這些文字本身不具有的資訊***往往是敏感資訊***。

  ***二***“字新聞”的功能

  字新聞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用最簡潔的表達,讓讀者獲取當天最重要最熱門的新聞。例如13年底,馮小剛導演的《私人訂製》剛上映就爭議不斷,馮導連續更新7條微博,言辭激烈,句句斥責影評人對於該電影的評價。當天的字新聞圖,將“馮”字的兩點水偏旁化成兩個近似“口”字的方框,“馬”字向左微微傾斜,讀者向左偏著頭看,“馮”字就變成了一個“罵”字,寓意馮導開腔罵人。

  隱晦地說出作者對負面新聞的看法,表達作者的觀點。例如2013年12月,全國假日辦公佈了2014年放假時間安排,將除夕這一天視為工作日,春節七天假期從大年初一開始。這一安排遭到網友炮轟“腦殘”,作者巧妙地將“腦”字的一部分標紅,畫成一個只有開關和電源的電路圖,開關一旦接通,電路就會成為一個短路,以此諷刺假日辦的安排不合理。

  可以婉轉地表達出那些可能會被遮蔽的關鍵字。一些含有敏感詞彙的微博會被遮蔽,而字新聞由於其圖片的形式,不會因為含有這些敏感關鍵字而被遮蔽。例如廣東茂名反對PX專案興建的遊行,被警方暴力鎮壓。當天新浪微博搜尋關鍵字“茂名”的微博全部被遮蔽,而同樣寫有“茂名”二字的字新聞卻沒有被刪除。

  這種既能夠反映時事,又能夠體現漢字內涵的“字新聞”,是新媒體發展時代下網路語言和資訊傳播發展變化過程中的衍生品,因此具有文字學、現代漢語、新媒體發展等研究意義。因為出現時間較短,傳播媒介單一等侷限性,目前國內關於“字新聞”的研究較少。

  二、網路語言的界定

  網路語言的概念至今在學術界沒有一個統一說法,各家觀點莫衷一是,本文暫不討論其定義。網路語言的核心實質是口語表達特徵加鍵盤書寫形式加網路超級媒介的語言傳播形態,即利用電子媒介使語言呈現口語和書面語混合的特殊形態。受網路語言的傳播渠道影響,它是通過視覺媒介來傳遞。它的傳播要藉助語言符號、非語言符號、鍵碟符號、標點符號等組合標記來實現意義表達的準確和清晰。

  字新聞集中體現了網路語言通過視覺媒介傳遞的特點,更多地體現為漢字的再創造。本文以廣義網路語言為研究範圍,將網路語言共有的特點來與“字新聞”進行比較,由此分析出“字新聞”作為一種特殊的網路語言的特點。

  三、“字新聞”與網路語言的區別

  字新聞和其他網路語言的區別體現在以下四點。

  首先,呈現形式上不同。字新聞是以圖片的形式呈現的,而網路語言是以已有的文字或符號根據一定的規律組成的。字新聞是字元即形象的抽象的表意形式,源於對客觀社會進行紀實記憶的名副其實的形象符號。也就是說,字新聞是不能用鍵盤打出來的字元組成的,只能是創作者通過紙和筆,對漢字或其他文字、數字、符號進行加工之後,拍照上傳圖片到網路上。而廣義的網路語言則不是以圖片的形式呈現的,網路語言是直接對已有的文字和符號根據一定規律,進行拆分、組合而形成的。

  例如反映馬航“MH370”飛機失事的字新聞,是豎著排列的“奇蹟”二字。創作者用紅色標註出“奇”字的上半部分的“大”,並且將它變形為一個類似飛機外形的符號;黑色的部分是“可”和“跡”兩個字,意指“可以尋得蹤跡”,表達了希望奇蹟出現,可以尋得飛機的蹤跡的願望。“字新聞”所承載的內涵,是必須用一張圖片來整體表達的;顯然,廣義的網路語言不是以圖片的形式呈現的。

  其次,字新聞只可以被創造、被解讀,不能在實時交流中使用,而網路語言是可以被使用的。這也和字新聞的第一個特點有關。因為字新聞只能是以圖片的形式呈現,只能被解讀,不是一種交際語言,而是一個圖片資訊,並且不能用電腦或者電子裝置直接輸入,所以在實時交流中不容易被使用。字新聞的內涵也多與熱門新聞有關,而且這種內涵需要讀者對時事有一定的瞭解和解讀能力,因為看圖猜意,作者的意思很容易被曲解,創作者的主觀性很強,造成難以被讀者理解的問題。再者,如果不瞭解新聞背景,讀者很難看出來作者具體想表達什麼。   再次,字新聞流行的週期比網路流行語更短。因為是新聞,字新聞具有時效性強的特點,只能在短期內引起關注或議論,一旦出現更有影響力或衝擊性、更加新的新聞事件,包含之前新聞內涵的“字新聞”就很難被人記住、使用,很難長時間流行下去,大部分只在新聞被報道的那幾天被人瞭解。而且“字新聞”能夠傳播到的人群,僅僅是網際網路使用者中的很小一部分***微博賬號@王左中右的粉絲只有約38萬***,因此流行的時間也比網路流行語短。

  例如2013年9月,南昌兩女童爬進洗衣機被絞死。當天的字新聞是豎著排列的“洗衣機”三個字,其中“衣”字的下半部分被標註成紅色,並且變形為兩個小小的“人”字,寓意兩個不幸的女孩。這種與新聞事件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字新聞作品,是不會像廣義的網路語言那樣在一段時間內被廣泛傳播並且在交流中被使用的。大部分網路語言也具有發展快、進步快、更新快的特點,但網路流行語因其傳播面更廣、受眾更多、使用的頻率更高,流行的時間也遠遠超過字新聞。

  最後,字新聞對創作者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創作者有較高的概括能力和對文字的區位理解和應用。字新聞的創作首先要求創作者對時事新聞有一定的瞭解和選擇能力,能夠歸納出新聞的焦點,並且對新聞有自己的獨特理解和評價能力。在創作中,常常要使用到對漢字和其他文字、符號的拆分和重組,所以要求創作者對文字的形態結構有一定的認識,並且能發揮想象力進行創造性組合。

  例如2013年中國隊在合肥主場以1:5大比分輸給了以青年軍構成的泰國隊,創下了中國男足對東南亞球隊的最恥辱比分,當天的字新聞是一個大大的“醜”字,紅色線條標註了“醜”字右上角的豎,恰好形成一個黑色的漢字“五”和一個紅色的阿拉伯數字“1”,具有類似雙關的表達效果。而網路語言的流行有很大偶然性,很多時候只是一句話或者一種表達方式的流行,不需要對文字進行創作,因此對作者的要求不高。

  與網路語言相比,字新聞的不足也很明顯。首先字新聞受限於表達字數,表達的意思相對模糊,因而解讀角度多樣。其次字新聞表達的主觀性明顯,讀者在解讀字新聞的過程中需要了解新聞事件始末,在評論中進行內容的第二次創造,因此無論是字新聞還是關於字新聞的評論,都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和隨意性。

  四、總結

  字新聞作為一個新的新聞形式,如今還處於剛剛開始有影響力的階段。然而,字新聞的弊端也使它不會在短期之內迅速擴大影響力。作為一種產品,如何平衡中國不同年齡、教育程度而產生的諸多輿論場,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要想擴大影響力,就要考慮進入報刊、電視等主流傳媒,然而這意味著必須規避更多敏感詞彙。要想在堅持自己價值觀的前提下,讓其他輿論場接受,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下頁帶來更多的

新聞系論文參考
新聞系論文多少字合適
相關知識
新聞系的論文
關於新聞學的論文
電視新聞畢業論文
新聞編輯論文精選
新聞編輯論文範文
有關新聞編輯論文
新聞專業論文
新聞編輯論文
廣播電視新聞大學論文
廣播電視新聞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