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珺書法精選欣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周慧珺她在謀篇布白上特別注意章法佈局,力求“知白守黑”、“虛實相生”,不讓一字一行一處平平實實,總是大與小、粗與細、正與側、長與短組合在一起,在強烈的對比中產生氣勢和力量,又從黑白錯落的分割中,構成氣韻生動的畫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周慧珺書法精選,希望對你有用!

  

  周慧珺書法精選圖片1

  周慧珺書法精選圖片2

  周慧珺書法精選圖片3

  周慧珺書法精選圖片4

  周慧珺個人概述

  1939年出生,浙江鎮海人。 現為上海中國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上海市文聯副主席。

  1962年 參加上海市青年宮書法學習班。得到沈尹默、拱德鄰、翁闓運等著名書法家親授。以節臨米芾《蜀素貼》行書入選由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成立後第一次舉辦的上海市書法展覽。

  周慧珺書藝有兩大特點:一是用筆明快,二是章法奇妙。周慧珺作書不太講究筆筆中鋒,但“要妙於起倒,達到八面靈動、八面出鋒的境界”。所以她的用筆如同風檣陣馬,淋漓痛快,筆畫爽潔、剛健,很有米芾“刷字”的味道。但微有不同的是,長畫每每一波三折,具山谷意態。此是其一。

  周慧珺作書強調“知白守黑”。在《書道苦旅》一文中,她說:“字是點畫組成,空白處也是字的組成部分,虛實相生、相守,才成藝術品。”因此,她在謀篇布白上特別注意章法佈局,力求“知白守黑”、“虛實相生”,不讓一字一行一處平平實實,總是大與小、粗與細、正與側、長與短組合在一起,在強烈的對比中產生氣勢和力量,又從黑白錯落的分割中,構成氣韻生動的畫面。此是其二。

  書法中初學運腕

  執筆在指間,指連於腕,腕連於肘,要想運筆靈活,必須指。腕、肘互相配合,而關鍵在於腕的運動。贈送給別人的書法作品,上款有時題“某某正腕”,就包含著請受書者指正腕的運用是否靈活或腕力是否雄強的意思。運腕就是靠手腕的上下提按和前後左右起伏往返而操縱筆鋒,寫出合乎要求的點畫。書寫時因手腕與桌面的距離不同而有幾種不同的方法:

  著腕:即手腕貼在桌面上寫字。著腕法因腕與桌面接觸,妨礙筆的運動,寫小楷時可用,寫稍大的字就不適宜了。

  枕腕;即用左手墊在右手腕下寫字。這種方法與著腕法沒有多大區別,腕的活動仍受很大侷限,而且一旦養成習慣,就扔不掉左手這根“柺棍”,寫大字時就感到力不從心。我曾見到一位老先生,寫了一輩子字,左手仍墊在右手腕下,小楷及一寸以內的字寫得不錯,但寫二寸左右的字就缺乏氣勢了。

  提腕:即用肘部支撐在桌面上,而把手腕提起來,這是坐著寫中字最多見的腕法。

  懸腕:寫字時自腕至肘都不放置在桌面上叫懸腕。寫大字必須懸腕,只有懸腕,才能力從肩臂出而達於紙上,而且由於手臂不受桌面的阻障,筆的縱橫牽掣、上下提頓隨心所欲,所以是最自由靈活的方法。

  有的初學者問:寫蠅頭小楷為什麼不必懸腕?寫盈尺大字為什麼腕與肘不依附桌面?其實寫小楷實無必要,寫大字非懸不可。蠅頭小楷筆畫短、字小,只需運指就足以應付,何必要懸起整個手臂?而且楷書在點畫、結構等方面要求極嚴,手臂全懸既不穩定,又不會持久,很難寫好,為什麼說寫大字肘部非離開桌面不可呢?大字筆畫長,手臂不離開桌面,筆的揮運就不自如,以寫長橫為例,假如以肘著案,如同以肘為圓心,以小臂為半徑循規作圓,這樣寫出的長橫必然不能平直,如此寫字,豈能寫好?另外從字型方面看,篆書、隸書、楷書在點畫、結構等方面比起行、草書來,要求比較嚴格,用筆較為規矩,腕與桌面的距離就要近些。行、草書則比較放縱飛動,腕與桌面的距離就要遠些。所以腕肘離開桌面與否、離開桌面的遠近,要根據字的大小和字型而定,不可一概而論。

周慧珺書法藝術欣賞
周慧珺優秀書法
相關知識
周慧珺書法精選欣賞
周慧珺書法藝術欣賞
周慧珺書法作品欣賞
沈鵬楷書書法精選欣賞
周慧珺書法作品精選
周慧珺書法欣賞
周劍初書法圖片欣賞
林散之書法精品欣賞
劉洪彪精選書法作品欣賞
春聯書法精選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