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飲食觀念是怎樣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孔子經其終生倡導和歷代儒家的發展,使中國儒家學說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作為中國人的指導思想逾兩千餘年。那麼你想知道嗎?如果你想知道這個問題,可千萬別錯過了這篇文章喲!

  飲食觀念

  孔子對飲食問題非常重視。他的飲食觀完整而自成系統,涉及到飲食原則、飲食禮儀、烹飪技術等方面,併為我國的古代飲食理論拓展了思維空間。

  孔子對於飲食的經典論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殪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

  故事精選

  1、魯國大夫臧文仲曾在家養貴重的動物——玳瑁,孔子批評他玩物喪志,不務正業。孔子還曾把臧文仲說成“竊位者”,意思就是在其位不謀其政,身居高位,卻不知提拔有才德的人。孔子批評他:“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柳下惠是孟子眼中的“聖之和者”,懷中摟著女子而沒有產生非分的想法和舉動,被譽為道德楷模。臧文仲明知柳下惠是個賢人,卻不對其提拔重用。一個明智和有度量的管理者,對於身邊有才幹的人,不應心存嫉妒,要大膽提拔任用,不應當壓抑有才幹之人。當身邊下屬都非常強大的時候,管理者本身的能力和修養也會得到提升,這是水漲船高的道理。

  2、仲弓向孔子問仁。孔子回答說:“自己所不喜歡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在朝廷做官的時候不要讓人怨恨,在城邑做官的時候也不要讓人怨恨。”仲弓聽後對孔子說:“我雖然遲鈍,但也一定會按照您的話去做的。”孔子的意思是,自己不願意被人戳到痛處,那麼與人交往的時候,也不要對他人毫無顧及。在職場交際中,要避免踏入言語的雷區,避免觸碰到別人的隱私和傷痛。否則,不但交友不成,還可能帶來禍患。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在宋國時,桓魋想要殺掉孔子,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弟子們都想逃避,唯獨孔子非常有魄力地說,天生下了我,要我傳承文德,桓魋又能拿我怎麼樣呢?習武之人都知道,如果喪失了自信,功夫再好,也會被打垮。荊軻曾去看一位劍客,荊軻舉起劍來,對方卻巋然不動,只用兩隻眼睛盯著他,荊軻還劍入鞘,扭頭就走。原來那人的寧靜、自信、剛毅讓荊軻由衷地佩服了。兩軍對壘勇者勝,士氣低落四海崩,在事情的關鍵時刻,有時還非得靠自信來取勝不可。所以,在謙虛與自信之間要把握好度。

  4、葉公有一天向子路問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子路沒有回答。孔子說:“你為什麼不說:他是一個為了發憤學習而忘記飲食,在學問上有所收穫時就快樂得忘記了憂愁,根本疏忽了衰老到來的人呢?”孔子的人生修養永遠都是年輕的,他的這種為學的精神,是我們要效法的地方。如果真能做到孔子那樣的發憤、樂學,又何愁學識不長、德業不廣、事業不成呢?進步永不停息,境界需要超越。

  5、子路問孔子:“君子崇尚勇敢嗎?”孔子回答道:“君子以義作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無義就會作亂,小人有勇無義就會偷盜。”一個人崇尚勇敢,這本身並沒有錯,但這種勇敢是有制約、有前提的,其前提就是要符合道義。作為決策者,施展抱負、規劃巨集圖,都必須要符合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堅守道德底線。須知,沒有道德約束的勇敢,是世上最大的災難。

  經典箴言

  1、學而時習之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王肅注:“誦習以時,學無廢業,所以為悅。”王釋“學”與“習”為一義,似專指誦讀。但孔子教人學“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誦習”僅是“一端”***見劉寶楠《論語正義》***。皇侃疏“時習”說:“凡學有三時。”一指年歲,二指季節,三指晨夕。近人蔣伯潛認為“學是知新,習是溫故”***《十三經概論》***。

  2、敏於事而慎於言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又《論語·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義相同。意為做事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朱熹注:“敏於事者,勉其所不足。慎於言者,不敢盡其所有餘也。”***《論語集註》***又釋:“事難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謹。”***《朱子語類》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韓詩外傳》、《說苑·雜言》等篇都有孔子語子路“慎言不譁”的記載。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迷惘。鄭玄注:罔,猶罔罔無知貌。“殆”有兩義:一為危殆,疑不能定。一為疲殆,精神疲怠無所得。當從前解。此句可與“溫故而知新”章合參。近人楊樹達注:“溫故而不能知新者,學而不思也,不溫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學也。”***《論語疏證》***孔子首倡學思並重,對孔門弟子有很深影響。如子夏言博學近思,《中庸》言博學慎思,都認為學思不可偏廢。

  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語出《論語·為政》“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鄭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國注:“言人而不信,其餘終無可”。朱熹說:“人面無真實誠心,則所言皆妄。”***《朱子語類》卷二四***近人蔣伯潛區分信有二義:“說話必須真實;說了話必須能踐言。”***《語譯廣解》***孔子及後儒極重信,“言忠信,行篤敬”***《論語·衛靈公》***是孔門的處世原則。

  5、聽其言而觀其行

  語出《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予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說苑·尊賢》記孔子言曰:“夫取人之術也,觀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觀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禮記·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語言取人,於予邪改之。’”也即此章義。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語聽言觀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謹於言而敏於行耳。”***《論語集註》***


關於孔子做人的名言警句
儒家學派孔子的思想
相關知識
孔子的飲食觀念是怎樣的
金牛座的家庭觀念是怎樣的
元宵的飲食文化是怎樣的
元宵的飲食文化是怎樣的
宋朝的飲食文化是怎樣的
宋代的飲茶文化是怎樣的
百度的經營理念是怎樣的
同仁堂的經營理念是怎樣的
女人有哪些錯誤的飲食觀念
減肥的飲食方法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