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的禮儀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那麼中國茶道的禮儀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中‘荼’便是茶。當時是以藥飲方式存在它是對茶葉最早的記載,距今有三千多年茶葉開始飲用是茶聖唐朝陸羽撰寫的《陸羽的茶經》中有詳細茶葉生產加工飲用的記載。書中提到“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茶聯的集大成者《百茶聯》原創作者在天的說法較為簡潔“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

  在漢語中,自古以來,“茶事”一詞很少用來表達“吃茶”的含義,它大多是用來表示茶的種植、採摘、製作、銷售等茶業方面的事情;只有“茶會”這個詞才是專門用來表達吃茶含義的詞,但需特別注意的是,漢語的“茶會”也只有吃茶的含義,並沒有特意將吃茶禮儀與飲食禮儀合併而行之意。

  請客人喝茶,要將茶杯放在托盤上端出,並用雙手奉上。茶杯應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邊談邊飲時,要及時給客人添水。客人則需善“品”,小口啜飲,滿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飲。

  嗅茶。主客坐定以後,主人取出茶葉,主動介紹該品種的特點、風味,客人則依次傳遞嗅賞。

  溫壺。先將開水衝入空壺,使壺體溫熱。然後將水倒入“茶船”一種紫砂茶盤。

  裝茶。用茶匙向空壺中裝入茶葉,通常裝大半壺。切忌用手抓茶葉,以免手氣或雜味混餚。倒水、續水粗看似乎是比較簡單的,但卻是體現對賓客文明禮貌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因而對倒水、續水有其具體的要求和操作規範。

  服務員為賓客倒水、續水時,須先敲門,經同意後才能進入客房、會客室或會議室。右手拿暖瓶,暖瓶提手歸向把手一邊,左手帶小毛巾。往高杯中倒水、續水,應用左手的小指和無名指夾住高杯蓋上的小圓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從桌上端下茶杯,腿一前一後,側身把水倒入杯中。

  茶道源於中國,盛於日本,皇家有皇家的茶道,凡人有凡人的茶道;俗有俗的茶道,禪有禪的茶道,道家有道家的茶道,不一而足。一句話,品賞茶的美感之道,各行其道,取決於各自的審美觀。

  中國茶道的禮儀要求

  第一、茶具一定要潔淨,包括茶杯、茶壺、托盤及裝茶葉的罐、盒;

  第二、取茶葉要用專用的器皿——竹製或木製的茶勺,也可用不鏽鋼或陶製的勺代替,不要用手抓;

  第三、要用雙手敬茶,杯把在客人的右邊。敬茶時要用茶托盤,如果沒有,也要用小茶碟,一手託著小茶碟底部,一手扶著茶杯,雙手捧上。手指不能觸及杯沿;

  第四、第一杯差要敬給來賓中的年長者,如果是同輩人,應當先請女士用茶;

  第五、淺茶滿酒。說的是給客人斟酒要倒滿,敬茶只需七八分滿。

  中國茶道的禮儀的表現形式

  1、煎茶。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2、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嚐鑑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

  鬥茶又稱為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

  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

  其最終目的是品嚐,特別是要吸掉茶麵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鬥茶的最後勝利。

  3、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

  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

  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

 

日本茶道文化的視訊
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的比較
相關知識
中國茶道的禮儀介紹
中國茶道的禮儀動作
中國茶道的禮儀
中國茶道的英語介紹
中式茶道的基本介紹
職場新人初入職場要知道的禮儀介紹
中國茶道的精神基本禮儀
中國茶文化的禮儀介紹
中國茶文化禮儀
中國婚宴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