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邑之戰的背景是怎樣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公元前133年漢朝馬邑之戰爆發。這場戰役的目的是誘惑敵人進而殲滅敵軍。是西漢漢武帝在位時,由王恢進言策劃的準備消滅匈奴的大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馬邑之戰的背景

  馬邑之戰是漢武帝時期著名的事件,那麼馬邑之戰的背景是什麼呢?馬邑之戰簡介中記載,秦漢時期匈奴冒頓單于為了能夠自立為王,親手殺死了他的親生父親興曼單于並且把周邊部落都攻下,統一匈奴各部。隨著軍事的不斷增強,匈奴逐漸走向強盛。

  在楚漢相爭的時候,因為漢朝朝廷無暇管理北部治安,所以冒頓單于藉此機會利用兵強馬壯的優勢攻入北方,這使漢王朝在北方的統治受到直接影響。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在爭伐韓信的時候被冒頓單于圍困在白登山,雖然最後漢高祖得以突圍,但自從這件事過後西漢王朝不得為了換取邊境的安寧委曲成全,同意與匈奴實行和親政策。馬邑之戰的背景中記載,漢朝在經過“文景之治”後,積累了鉅額財產並且在政治和軍事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便使匈奴受到了強大的威脅。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後,對匈奴實施軍事打擊並且在政治上廢除了和親政策。

  後來漢武帝又派人去周邊國家進行友好往來並且在經濟、軍事、外交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西漢抗擊匈奴的條件已經逐漸成熟起來。由於匈奴一直侵犯漢王朝的邊界領土,經常在邊界搶奪、殘害百姓。這一系列的挑釁最終激起了漢王朝的反抗,最終引發了馬邑之戰。以上便是漢武帝時期馬邑之戰的背景。

  漢武帝馬邑之戰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開始對匈奴進行長期的討伐。漢武帝不僅在邊界派兵開墾土地而且還向邊疆遷移一部分人民,漢武帝派出外交使者跟鄰國交好切斷匈奴與其他遊牧民族的關係。做好這些準備後漢武帝派出大軍正面攻打匈奴,粉碎匈奴軍事力量。

  馬邑是西漢時期韓王的國都,在今天屬於山西溯州一帶,西漢年初馬邑被匈奴搶去,後來漢武帝運用同樣的作戰方式收復了馬邑。匈奴一直不甘心,總想著有一天能夠把馬邑再搶回去。漢武帝對此感到十分氣憤並且很頭疼,有一個叫王恢的將軍為了替漢武帝解除煩惱想了一個關門打狗的戰略,歷史上稱此次戰役為馬邑之戰。

  當漢武帝聽完王恢的戰略之後心情頓時暢快了不少。便問大將軍衛青此事可不可行,衛青等人都非常贊成於是漢武帝就下令攻打匈奴。計劃本來是天衣無縫的但沒想到單于碰到了一個非常怕死的漢人,這位漢人把所有的計劃都一一透露給單于,匈奴單于得知後馬上帶領隊伍撤退並且逃到邊境外。馬邑之戰因此以漢朝計劃失敗而告終,此次戰爭雖然失敗了,卻徹底改變了漢朝與匈奴的關係,也是漢武帝討伐匈奴的一個開端,馬邑之戰後漢武帝展開了長期討伐匈奴的戰爭。

  馬邑之戰的結果

  馬邑之戰又稱馬邑之圍,是公元前113年漢武帝策劃的一場針對匈奴的戰爭。雖然計劃的天衣無縫,但馬邑之戰的結果還是不盡人意。匈奴首領冒頓單于殺父後自立為王,為了使匈奴的軍事能力強大起來,冒頓單于長期帶領自己的部隊四處征戰,統一邊境地區的其他部落,但這些滿足不了冒頓單于,他開始帶領士兵侵犯漢王朝的邊界,搞得邊境雞犬不寧。

  由於漢王朝剛剛建立,不得不委曲求全同意匈奴提出來的“和親”等不平等要求。這為後來馬邑之戰的結果埋下了伏筆。後來漢王朝經過文景之治後,漢王朝在經濟和政治上有了顯著變化,這對匈奴有了很強大的威脅。公元前140年漢武帝登基,他決定徹底廢除“和親”這種屈辱的政策。並且對匈奴進行軍事和政治上的打擊,漢武帝派使者去四周部落進行有好交往,壟斷了匈奴和其他部落的聯絡。

  大將軍王恢的一個商人朋友看到匈奴時常侵犯邊境地帶,於是就跟王恢提出了一個能夠消滅匈奴的計劃,王恢馬上跟漢武帝說了這個計劃,漢武帝同意並且派兵去討伐匈奴,本來萬無一失的計劃卻在要作戰的時候被一個怕死的漢人把計劃全部跟冒頓單于說了,冒頓單于立即帶領部隊撤退。因此馬邑之戰的結果對大漢來說是失敗的,漢武帝以王恢提出此次戰爭卻臨陣脫逃的罪名打入地牢,王恢買通太后求情卻沒有用,最後王恢只好以死謝罪,自殺在牢中。


唐滅東突厥之戰的背景是什麼
馬陵之戰的影響是什麼
相關知識
馬邑之戰的背景是怎樣的
柏舉之戰的背景是怎樣的
李清照家庭背景是怎樣的
敕勒歌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
三峰山之戰的過程是怎樣的
滏口之戰的經過是怎樣的
文登川之戰的過程是怎樣的
濁澤之戰的過程是怎樣的
晉陽之戰的經過是怎樣的
唐滅薛延陀之戰的過程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