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清明節習俗與風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土家族由於山川隔阻,很少與外界來往,生活相對比較封閉,也比較少受到外界的影響。土家人是非常重視傳統節日的。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1:寒食節

  土家族民間非常重視傳統節日,自年始至年終,可謂月月有節。正臘月間的年節***過趕年***、元宵節,二月社日、花朝節,三月寒食節、清明節,四月初八牛王節,五月端午節,六月初六向王節,七月乞巧節、女兒會、月半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初九重陽節,十月初一“寒衣節”等等,都是較為重大的節日。

  在眾多節日中,以“過趕年”最具特色,現只有部分地區保留這一習俗。過趕年,也稱過蓑衣年,即逢月大臘月二十九過年,月小臘月二十八過年,因比漢族提前一天過年,故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殺年豬,做綠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

  2: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風箏,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3: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其實,掃墓在秦代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代以後的事。到唐代才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

  4:插柳

  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專家介紹說,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存在3種說法。一說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一說清明節既為鬼節,人們便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還有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的介子推。

  5: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6: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的清明節習俗。鞦韆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以樹椏枝為架,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大盤點
清明節的傳統食物有哪些
相關知識
土家族的清明節習俗與風俗
家鄉的清明節習俗優秀作文
家鄉的清明節隨筆作文
各個地方的清明節習俗
各個地方的清明節習盤點
有關家鄉的清明節優秀作文
我家鄉的清明節作文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小學
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作文我家鄉的清明節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