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忠人物生平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4日

  韓世忠***10***―1151年***,字良臣,延安***今陝西省綏德縣***人,南宋抗金名將,與岳飛、張俊、劉光世合稱南宋"中興四將"。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初顯將才

  韓世忠,出身於普通農民家庭。自幼喜歡練武,學習刻苦認真。少年時期就有過人的力氣。性情憨直善良,喜歡行俠仗義。不慕功名。韓世忠長到十六、七歲時,生得身材魁梧高大,渾身是勁兒,勇力過人,家鄉有人對他說,有如此好的功夫,應該去當兵為國效力。於是,年僅十七歲他就參軍當了一名士卒。

  韓世忠所在的部隊駐在西北地區,經常與西夏軍隊發生衝突。韓世忠入伍不久就參加了戰鬥,因作戰勇敢就由士卒升為小隊長,只管十幾個人。官職雖小,但韓世忠仍能積極負責,他領導的那些士兵都比他年紀大,可是韓世忠作戰勇敢,處事公道正派,說話正直在理,所以大家都聽他的。有一次宋軍攻打西夏的一座城池,久攻不下,韓世忠打紅了眼,一個人爬牆衝進去,殺死守城的敵軍頭領,把他的腦袋扔出城外,宋軍受到鼓舞,一湧而上,攻下城池。不久,西夏王的監軍駙馬親率夏軍向宋軍反擊,宋軍有畏怯之狀。韓世忠問清駙馬的身份和作用,然後率幾名敢死士卒,衝入敵陣,這突如其來的衝擊讓敵人驚慌失措,韓世忠衝入敵陣直奔元帥帳,還沒等西夏兵明白過來,手起刀落,將西夏監軍駙馬的頭砍了下來。西夏兵大亂,爭相奔逃。宋軍將領都稱讚韓世忠的勇敢,說他年紀雖小,卻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因此,經略使上報朝廷,請求破格提拔韓世忠。可是,當時主持邊事的童貫卻懷疑彙報的真實性,只同意給韓世忠升一級。

  抗擊金兵

  1121年***宣和三年***,宋政權派出的部隊與金兵戰於燕山南。幾路兵馬均被金兵打敗。韓世忠率五十餘騎巡邏於滹沱河上,不巧與金兵大隊人馬遭遇。金兵是一支兩千人的騎兵主力。韓世忠遇事冷靜而果斷,他告訴士卒:"慌亂就等於死,不要亂動,一切聽我安排。"他讓一個叫蘇格的小隊長率部分人搶佔高坡,列陣其上,觀而不動。又派出十餘個騎士,把在河準備搶渡的散亂宋軍組織起來,得眾數百,讓他們列陣擊鼓吶喊。然後,他率幾名敢死騎士,徑直衝入金兵隊陣之中,專砍打旗的金兵,連殺幾個之後,其餘舉旗的紛紛將旗放倒,河邊的宋軍士卒擊鼓高喊:"金兵敗啦!金兵敗啦!"傾刻間金兵大亂,蘇格率佔據高地的騎兵自上而下殺來,金兵丟下上百具屍體,亂紛紛向北逃去,韓世忠又追了一程才收住坐騎。

  1126年***靖康元年***十月,正在滹沱河一帶擔任防守任務的韓世忠被金兵數萬追逼退入趙州城內。敵兵圍城數重。城中兵少糧乏,軍心不穩,有人主張棄城而遁。韓世忠傳令下去,有敢言棄城者斬。當天夜裡,天降大雪,韓世忠選精壯士卒三百人,悄悄出城,偷偷摸進金兵圍城主帥營帳,殺死主帥,後偷襲金兵駐地,挑起金兵內部誤相攻殺。一夜大戰,金兵死傷過半,當得知主將被殺,看到遍地都是自家兄弟的屍體,流出的血把雪都染成了紅色的,金兵無心再戰,潰散退去。

  韓世忠在河北一帶堅持抗金斗爭數年,官階不高,所率兵馬並不多,但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因此,其威名震懾金兵。

  解救高宗

  靖康之變,開封城陷,宋徽宗和宋欽宗父子兩人作了金兵的俘虜。徽宗的第九個兒子康王趙構在南京***商丘***當了皇帝,是為宋高宗。這是南宋小朝廷的第一任皇帝。趙構不想有所作為,只圖苟且偷安。在商丘就任之後,一路被金兵追擊,從商丘跑到楊州,又從楊州跑到杭州,最後跑到海上去躲避金兵。在岳飛等將的抵抗下,金兵退出江南,趙構又從海上返回杭州。為了平息輿論,他罷免了投降派宰相汪伯彥、黃潛善等人,任朱勝非為宰相,王淵掌樞密院事,呂頤浩為江東安撫制背使。將官苗傅、劉正彥對朝廷不滿發動兵變,殺死了王淵和宦官康履,逼高宗讓位給三歲的兒子。呂頤浩約韓世忠、張浚等大將平息叛亂,解救高宗。

  韓世忠身邊兵不多,就在鹽城一帶收集散卒,組織起幾十人的部隊,從海上來到常熟。約見張浚等人進兵到秀州,然後詐稱休兵,不再前進。實際暗中作攻城的準備。苗傅、劉正彥知韓世忠來攻,就俘虜韓世忠的妻子梁紅玉作為人質。宰相朱勝非已假意屈從苗、劉,對他們說,與其逼韓世忠戰,不若遣梁紅玉去撫慰韓世忠,只要韓世忠能降,大事可成矣!苗、劉果然讓使者跟隨梁紅玉去見韓世忠。梁氏回到丈夫身邊,使者到來後,韓世忠燒了詔書,砍了使者,下令進攻杭州。韓世忠在杭州北關擊敗叛軍防守部隊,苗、劉驚懼,率二千主力逃跑。

  韓世忠救出高宗趙構,高宗告訴他,宮中的中軍統制吳湛和苗、劉是一夥的,此賊不除,宮中不安。恰在此時,吳湛率兵前宋迎接韓世忠,伸手與韓世忠相握,韓世忠力大,順勢捏斷了吳湛的手指,喝令拿下,與其他叛將一併斬於市曹。苗、劉之亂遂平,南宋小朝廷穩定下來。韓世忠功勞最大,從此成了高宗的親信,被任命為武勝軍節度使、御營左軍都統制。此次平亂,確立了韓世忠在南宋將領中的名聲和地位。

  圍困兀朮

  1129年***建炎三年***,金兵再次南下,突破長江天險,攻破了建康***今南京***等重要城鎮,躲在杭州的宋高宗趙構又要逃跑。韓世忠面見高宗,慷慨陳詞:"國家已丟失河北、河東、山東諸地,再把江淮丟掉,還有何處可去?"趙構根本聽不進去,他所想的只有保住性命。趙構任命韓世忠為浙西制置使,防守鎮江,而趙構則跟隨投降勢力逃到了海上。鎮江其時已處敵後,韓世忠領命僅率所部八千人急趕鎮江.金兵在江南搶掠一陣之後陸續退去。韓世忠駐守於松江、江灣、海口一帶,聽到金兵撤退的訊息,韓世忠立即分兵把守要地,準備乘機斬殺金兵。埋伏的宋兵差一點兒活捉金兵元帥兀朮。

  兀朮乃好戰之將,他給韓世忠下了戰書,約期會戰。韓世忠與敵約定日期,在江中會戰。金兵因不習水戰,韓世忠就利用敵人這一弱點,封鎖長江,幾次交戰大敗金兵,還活捉了兀朮的女婿龍虎大王。兀朮不敢再戰,率十萬兵馬退入黃天蕩,企圖從這裡過江北逃。

  黃天蕩是江中的一條斷港,早已廢置不用,只有進去的路,沒有出去的路。韓世忠見金兵誤入岐途,就抓住這一難得的機會,待金兵進去之後,立即率兵封鎖住出口。兀朮率金兵被困於黃天蕩內,進退無門,眼見十萬士卒就要被餓死蕩中,兀朮派使者與韓世忠講和,願意把搶掠的財物全部送還,向韓世忠獻寶馬,以此為條件,換條退路,韓世忠一概不答應。兀朮只好重金懸賞求計。兀朮重金從一個漢奸那裡買來了良策。黃天蕩內有一條老鸛河,直通建康秦淮河,因年久不用而淤塞,派人挖通即可從水路逃出。兀朮派人,一夜之間挖通此河,企圖從水道入建康。途經牛頭山,剛收復建康的岳飛在此處駐有軍隊,見敵人從這裡出來,立即調集大軍猛擊,兀朮只好退回黃天蕩。

  韓世忠準備置敵於死地,他派人打製鐵索和鐵鉤,一遇敵船定要消滅。眼看敵人無計可施,只有等死,此時又一個漢奸向金兵獻策,教他們乘宋軍揚帆行船之時,集中火箭射船帆,燒燬宋軍戰船,這樣便可逃出黃天蕩。兀朮大喜,依計而行,果然有效,宋軍船隻被燒燬許多,金兵乘機衝出黃天蕩,向北逃過長江,撤回黃河以北地區。韓世忠僅用八千軍隊,困敵十萬兵馬於黃天蕩,戰四十八天,殲敵萬餘。此戰意義非凡,激起了江淮人民的抗金情緒,使人民看到了金兵並不可怕。韓世忠因黃天蕩戰役以巧制敵,其威武雄姿和將帥風範傳遍江淮地區。

  大儀鎮大捷

  1134年***紹興四年***,韓世忠任建康、鎮江、淮東宣撫使駐紮鎮江。岳飛收復襄陽***今湖北襄樊***等六郡後,偽齊主劉豫派人向金乞援,金太宗完顏晟命元帥左監軍完顏宗弼率軍5萬,與偽齊軍聯合,自淮陽***今江蘇邳縣西南***等地,兵分兩路,南下攻宋。企圖先以騎兵下滁州***今屬安徽***,步兵克承州***今江蘇高郵***,爾後渡江會攻臨安***今浙江杭州***。九月二十六日,金軍攻楚州***今江蘇淮安***。宋淮東宣撫使韓世忠軍自承州退守鎮江***今屬江蘇***。宋廷急遣工部侍郎魏良臣等赴金軍乞和,並命韓世忠自鎮江北上揚州,以阻金軍渡江。十月初四,韓世忠率兵進駐揚州後,即命部將解元守承州,邀擊金軍步兵;自率騎兵至大儀鎮***今江蘇揚州西北***抵禦金騎兵。十二日,魏良臣路一行過揚州,韓世忠故意出示避敵守江的指令,佯作回師鎮江姿態。待魏良臣走後,韓世忠立即率精騎馳往大儀鎮,在一片沼澤地域將兵馬分為5陣,設伏20餘處,準備迎擊金軍。翌日,金將萬夫長聶兒孛堇從魏良臣口中得知韓世忠退守鎮江,遂命部將撻孛也等數百騎直趨揚州附近江口,進至大儀鎮東。韓世忠親率輕騎挑戰誘敵,將金軍誘入伏擊區,宋伏兵四起,金軍猝不及防,弓刀無所施。韓世忠命精騎包抄合擊,並命背嵬軍各持長斧,上劈人胸,下砍馬足,金軍陷於泥淖之中,傷亡慘重,金將撻孛也等200餘人被俘,其餘大部被殲。

  捷報傳到杭州,群臣入賀,高宗命令令對韓世忠及各部將論功行賞。大儀鎮之捷,是南宋十三處戰功之一,當時論者有認為這是南宋中興武功第一。

  斥責秦檜

  在南宋政權內部始終存在著抗戰與投降之間的鬥爭。以岳飛、韓世忠等戰將為代表的主戰派,拒絕妥協投降,反對與金議和;而以秦檜等文臣為首的士族勢力,企圖偏安一隅,因此,反對抗戰,主張妥協議和,最終走向了屈膝投降的道路。

  韓世忠不管率兵多少,從不畏懼金兵,不管在什麼地方,聞警則動,見敵則戰。他堅決主張打過長江、打過黃河去,收復所有失地。1140年,在金兵大肆南侵的形勢下,韓世忠竟然率領為數不多的軍隊包圍了被金兵佔領的淮陽,然後大敗金兵主力於泇口鎮。在這個時期,抗戰派略佔上風。韓世忠因功被封為太保,封英國公,兼河南、河北諸路討使。

  正當韓世忠招兵買馬,擴大隊伍準備大幹之時,形勢急轉直下,投降派勢力獲得了宋高宗的支援,因為岳飛率領的抗金大軍已在中原一帶大得其勢。宋高宗所擔心的是一旦打敗金兵,迎回他的父皇***徽宗***和哥哥***欽宗***。所以,在他的支援下,秦檜收了韓世忠、岳飛、張俊三位抗金大將的兵權。秦檜一日之內連發十二道金牌,強令處在抗金最前線的岳飛罷兵回臨安。因韓世忠對宋高宗有救駕之恩,因此,升樞密使,明為升官,實為剝奪其兵權。

  岳飛父子被捕下獄,秦檜獨霸朝政,無人敢言,但韓世忠不管這一套,他面見秦檜,當面指斥道:"岳飛父子何罪?為何將其關押?"秦檜答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斥道:"'莫須有'三字能服天下嗎?"好友勸他,得罪秦檜日後難逃報復,而韓世忠卻說:"今吾為已而附合奸賊,死後豈不遭太祖鐵杖?"

  韓世忠見岳飛父子被處死,大好的抗金形勢白白喪失,自己又無能為力,便毅然辭去樞密使的官職,終日借酒消愁。晚年喜釋、老,自號清涼居士。最終還是憂憤而死,卒於1151年***紹興二十一年***。

  韓世忠的歷史評價

  趙構:"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

  沈與求:"自建炎以來,將士未嘗與金人迎敵一戰,今世忠連捷以挫其鋒,厥功不細。"

  張浚:"諸將中尤稱韓世忠之忠勇,岳飛之沉鷙,可倚以大事。"

  楊萬里:"異時名相如趙鼎、張浚,名將如岳飛、韓世忠,此金人所憚也。"

  脫脫:"古人有言:'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宋靖康、建炎之際,天下安危之機也,勇略忠義如韓世忠而為將,是天以資宋之興復也。方兀朮渡江,惟世忠與之對陣,以閒暇示之。及劉豫廢,中原人心動搖,世忠請乘時進兵,此機何可失也?高宗惟奸檜之言是聽,使世忠不得盡展其才,和議成而宋事去矣。暮年退居行都,口不言兵,部曲舊將,不與相見,蓋懲岳飛之事也。昔漢文帝思頗、牧於前代,宋有世忠而不善用,惜哉!"

  李廷機:"宗澤韓世忠,盡心以死命。"

  謝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馬溫公之相業,寇萊公、趙忠定之應變,韓魏公之德量,李綱、宗澤之撥亂,狄青、曹瑋、岳飛、韓世忠之將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歐陽永叔、蘇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國之忠義,皆灼無可議,而且有用於時者,其它瑕瑜不掩,蓋難言之矣。"

  王世貞:"韓蘄王一健鬪將也,而忠志材氣有古大臣風,晚節優遊物外以智藏身,則庶幾留文成。"

  蔡東藩:"得趙鼎、張浚為相,得岳飛、韓世忠為將,此正天子高宗以恢復之機,令其北向以圖中原,不致終淪江左也。觀岳飛之一出襄、漢,而六郡即平,觀韓世忠之獨扼江、淮,而二寇屢敗。"

紅樓夢讀書筆記精選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生平簡介
相關知識
韓世忠人物生平
愛德華一世的人物生平及影響
王世充人物生平
韓信的人物生平
淮陰侯韓信的人物生平
淮陰侯韓信的人物生平
韓愈的人物生平
韓愈的人物生平
百勝將韓滔的人物生平
亨利二世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