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陵墓特點_北宋陵墓的特點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中國古代習用土葬。而陵墓是指中國古代帝王的墳墓。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個重要型別。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北宋陵墓的特點,歡迎大家閱讀。

  北宋陵墓特點

  宋陵是“封土成陵”形制,建築結構每座大體相同,由上宮、下宮、祔葬皇后阮三大部分組成。上宮是關鍵區域,下宮在上宮的下方30米處,是地面建築。

  動土時,在“甲”字型的地面開始挖掘,前面伸出那塊是斜坡,即一豎,便是墓道,後面就是“皇堂”。相比於漢武帝的茂陵、唐太宗的昭陵,宋陵節約多了,但相比南宋諸陵,則顯得相當豪華。

  宋陵儘管沒有漢唐帝陵奢侈,但花費也巨大。如宋仁宗趙楨的永昭陵,動用民工46700人,耗銀達50萬兩、錢150萬貫、絲絹250萬匹,費用佔了當時國庫年收入的一半。

  皇堂,就是通常所說的地宮,也稱玄宮,是放置棺槨的地方,一般往地下深挖20米一下,為陵墓核心部位。皇常最上面正中便是陵臺,也就是通常明清帝陵中的寶頂,民民俗稱墳頭。陵臺都是用黃土夯築而成,呈方形覆狀;分為三層,最上層廣植松柏。

  挖深地宮,其實是反盜墓的最常手法,當年秦始皇將自己的地宮挖到得不能再深,“達三泉”,便有這個意思。南宋諸陵永安陵地宮可能最淺,據《宋史·凶禮志·山陵》***卷一百二十二***,“皇堂下深五十七尺,高三十九尺,陵臺三層,正方,下層每面長九十”;地宮最深的可能是永熙陵,“皇堂深百尺,方廣八十尺,陵臺方二百五十尺。”宋四尺約合現代的一米,永熙陵就是25米深,而永安陵近14.25米。

  北宋皇陵的地宮很漂亮,確實是“皇堂”。有一現代盜墓者曾由盜洞,爬進過永熙陵地宮。發現,永熙陵地宮由14層青磚砌成,上下四周彩繪著天象、樓閣、樹木、人物等圖案,建築得十分堅固。

  從盜墓者的描述來看,北宋皇陵在營建時,顯然也考慮到了反盜墓因素。事實也這樣,如宋陵在地宮封堵上便充分考慮了反盜墓因素。

  宋李攸著《宋朝事實》一書中,透露了宋英宗地宮當時封閉過程。該書卷十三“英宗葬永厚陵”條是這樣介紹的,進入地宮與宋英宗最後告別的皇室人員、臣僚全部退出後,開始點燃上地宮內的長明燈。

  關地宮石門時,留一個人在裡面,將門裡的槓子支撐好,人從石門中間的缺口爬出來。然後,將石門上的大鐵鎖鎖上,將鑰匙扔到地宮時面。負責封陵的大臣,親自復土,插入尖頭鐵棍,並在缺口的中央豎一根大石柱,用鐵索固定石柱。地宮的石門關好後,開始封堵通往地宮的墓道,全部用大石頭填塞,最後用土夯實。

  北宋陵墓中開放的陵墓

  永昭陵

  位於鞏義市中心的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趙禎的寢陵,也是民俗演義《狸貓換太子》中的太子。宋仁宗是真宗趙恆的第六子,生於1010年,1022年繼帝位,在位42年。在北宋諸帝中,仁帝在位時間最長,國家基本***,文臣武吏薈萃,農業和科學文化發達,是宋代帝王中的明君聖主之一。

  中國曆代皇帝均實行厚葬,宋王朝集歷代所成,實行的是更加完備的喪葬制度,運用的是全國的財力物力,通常在七個月內完成埋葬的一切工作,這使當時的百姓苦不堪言。

  從今天恢復的永昭陵的地面建築看,整個陵園由“皇帝陵”、“皇后陵”和下宮組成,規模龐大,建築雄偉。

  永昭陵與北宋其它陵寢的建築佈局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唐、宋的“地形堪輿”和“山水風脈”選葬,它坐北向南,東南穹窿,西北低垂,這就是“山高水來”的“風水寶地”,陵園內種松柏,陵區四周種植枳橘。

  宋陵有龐大的石刻群,雖經破壞散失,至今尚有941件。每個帝陵石刻的內容都有望柱、象及象奴、瑞禽、角端、馬及挖馬官、羊、虎、文武臣、獅子、武士、傳廬、內侍計58件,各有象徵,表示皇帝死後還要駕馭萬物,主宰世界。每個後陵都有石刻34件,其它親王,皇子皇孫和大臣的石刻中的傑作,它是馬首、龍身、鷹爪、孔雀尾,背有翼,後襯山峰,威猛有力,設在陵前表示祥瑞。

  北宋陵墓的參觀指南

  1、永昭陵現闢為公園,免費供遊人參觀,如想更清楚地瞭解皇陵的歷史、典故,園內有導遊講解,講解費用在30元左右。

  2、 其他陵區因在荒野之外,交通有些不便,但由於未經過多修繕,而更顯其古樸滄桑,別有一番風味。對石雕石刻以及古代陵葬文化有興趣的遊客,一定不能錯過。

  3、鞏義市區內乘3路、6路、1路公交車永昭陵園下車即到; 自駕車:從鄭州出發:鄭洛高速鞏義西站進入市區,向南5公里至杜甫路,再向西2公里即到。


兵馬俑導遊詞3篇
關羽的真實面目
相關知識
北京剩男剩女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什麼
巴特菲完成交易的技巧是什麼
談心不點燈歇後語的答案是什麼
發行特種金融債券的背景是什麼
電子商務的定義和特徵_電子商務的定義是什麼
北宋統一戰爭的背景是什麼
北歐和簡歐的區別是什麼都有哪些特點
北宋東京保衛戰的結果是什麼
腦筋急轉彎之為什麼沒有北瓜的答案是什麼
宋慧喬的婚紗是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