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的歷史評論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柳公權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書法家之一,他的字型現如今有一定的藝術參考價值。那麼,人們對柳公權是如何評價的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柳公權的評價,希望能幫到你。

  柳公權的歷代評價

  李恆:我於佛寺見卿筆跡,思之久矣。

  柳公綽:家弟苦心辭藝。

  李昂:①卿有諍臣風。 ②辭清意足,不可多得。 ③鍾***鍾繇***、王***王羲之***復生,無以加焉!

  李煜:善法書者,各得右軍***王羲之***之一體...柳公權得其骨而失於生獷。

  岑宗日:柳公權得其勁,故如轅門列兵,森然環衛。

  范仲淹:延年之筆,顏筋柳骨。散落人間,寶為神物。

  蘇軾:柳少師書本出於顏,而能自出新意。

  米芾:柳公權如深山道人,修養已成,神氣清健,無一點塵俗。

  朱長文:蓋其法出於顏***顏真卿***,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一家。

  王世貞:所書《蘭亭》帖,去山陰室雖遠,大要能師神而離跡者也。

  豐坊:昔人傳筆訣雲:“雙鉤懸腕,讓左側右,虛掌實指,意前筆後。”論書勢雲:“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如折釵股。”自鍾、王以來,知此祕者...唐則歐陽信本***歐陽詢***、虞伯施***虞世南***、褚登善***褚遂良***、薛純陀、薛嗣通***薛稷***、孫過庭、鍾紹京、賈膺福、李泰和***李邕***、賀季真***賀知章***、李太白***李白***、張伯高***張旭***、杜子美***杜甫***、顏清臣***顏真卿***、柳誠懸、錢藏真***懷素***、張從申...雖所就不一,要之皆有師法,非孟浪者。

  董其昌:柳誠懸書,極力變右軍法,蓋不欲與《禊帖》面目相似。所謂神奇化為臭腐,故離之耳。凡人學書,以姿態取媚,鮮能解此。餘於虞、褚、顏、歐,皆曾彷彿十一,自學柳誠懸,方悟用筆古淡處。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趨右軍也。

  康有為:誠懸則歐之變格者。

  柳公權的書法特點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極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下面就來看看柳公權的書法特點有哪些。

  柳公權書法特點

  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獨到的特色。

  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構嚴謹,有著“顏筋柳骨”的說法。“書貴瘦硬方通神”的楷書,較之顏體,則稍均勻瘦硬。

  他書法在唐朝當時即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茍。

  柳楷書的筆法勁練,穩而不俗,險而不怪,老而不枯,潤而不肥,儀態沖和,遒媚絕倫。筆畫均勻硬瘦,稜角外露,富於變化,避免單吊重複。

  橫畫大都方起圓收,骨力勁健,起止清楚,短橫粗壯,長橫格外瘦長,神采清秀,豎畫頓挫有力,挺勁瘦長,凝練結實,撇畫銳利,捺畫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筆乾淨利落。總體上內斂外拓,中宮收緊,四肢開展,於嚴謹中見疏朗開闊的風姿。

  柳體 1、方筆圓筆並用。方筆指在起筆收筆和轉折之處有稜角,而呈方的形狀。用筆方法是以折為主。圓筆則是指那些圓渾豐潤的筆畫。柳字用筆往往方圓並用。比如橫畫起筆方,稜角分明。收筆圓,含蓄圓潤。垂露豎也是如此。捺畫則起筆圓,捺腳外方。要注意柳字豎畫、撇畫起筆之處的方與一般楷書不同的地方,柳字往往二次轉鋒折筆,因此在起筆之處比一般楷書多一個稜角。

  2、柳字的橫畫有長短區別,短畫粗而上昂,長橫細而下覆。橫與豎並不象顏體《勤禮碑》那樣橫輕直重有明確的定式,柳字的橫與豎輕重懸殊不太大,有的短橫甚至常常比豎畫粗重。

  3、柳字的撇和捺進行比較,一般撇輕捺重,這一點跟顏字一樣。

  柳字的結構特點:

  1、兩豎相向。即一個字中左右兩邊並列的兩面三刀豎,在左的向右彎,在右的向左彎,形成一種相向之勢,這種寫法也出自顏字,不過柳字的豎畫比顏字瘦勁,雖然寫法一樣,但結構的趣味也就有所不同。

  2、收放有對致,參差變化。在一字之內,有的筆畫寫得比較收斂,有的則很舒展。比如“言”、“其”、“者”等字中的橫畫長短是很懸殊的。如果一個字是由幾個部分構成的,那麼柳字非常注重這幾個部分在寬窄、長短方面的對比,使字有的地方留白多,空間疏朗;有的地方留少,顯得格外緊湊。這一點柳字跟顏字不同,顏字是力求勻整,兩面三刀肩齊平,而柳字追參差變化,如“街”、“孰”、“智”、“辮”等字就是典型例子。

  3、與上述一點相聯絡,柳字因為有向外格外舍展的筆畫,字內往往注意緊湊,是內緊外疏的字,這是跟顏字的又一大區別。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極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獨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權的書法有“柳體”之稱。

  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構嚴謹,有著“顏筋柳骨”的說法。“書貴瘦硬方通神”他的楷書,較之顏體,則稍均勻瘦硬,故有「顏筋柳骨」之稱。

  柳公權最出名書法作品

  柳公權<玄祕塔碑>

  原碑今存於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館。拓本縱38釐米、橫23釐米。此碑立於唐會昌元年***公元841年***,為柳公權64歲所書。柳公權的書法風格剛 健,神韻清雄,傳世碑刻十餘件,皆為楷書,被稱為楷書經典。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楷書風範影響深遠,後人習楷書多“以柳體入門,以顏體見功”。

  在我國的書法史上,有一位擅長楷書,以骨力清勁著稱於世的大家,這就是為人所熟知的柳公權。

  柳公權***778——865***,中唐書法家。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元和初年擢進士第,官至太子少師。他平生致力經學,對《詩》、《書》、《左氏春秋》、《國語》及《莊子》等 ,都有較深的研究,此外尚通音律。

  柳公權在入仕之初,便被書法所累。穆宗時,柳公權以夏州書記入奏,皇上一見到他便說:“朕嘗於佛廟見卿真跡,思之久矣。”於是就拜他為右拾遺侍書學士。這 侍書學士的職務是很低的,為“至經歷了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他在做官期間,仍然保持著正直的性格。相傳穆宗嘗問他用筆之法,他回答說“心正則筆正,乃可 為法。”致使皇上“改容,悟其以筆諫也”。這就是所謂“筆諫”故事的來歷。

  柳公權的哥哥柳起之,是當時的兵部尚書,由於不滿意他弟弟的職位,便寫信給宰相說:“家弟本志儒學,先朝以侍書見用,頗類工祝,願徙散秩。”後來,朝廷便 改柳公權為右司郎中弘文館學士。在唐文宗時,柳公權雖然做了中書舍人,翰林書詔學士,但仍侍書宮中;直至鹹通初年,才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年八十八歲。

  柳公權的書法,由於帝王的賞識,在他在世時就已極其珍貴。一次,文宗和學士們聯句,文宗說:“人皆苦炎熱 ,我愛夏日長。”一時續的人很多,但文宗卻偏獨賞識柳公權的“薰風自南來,殿閣生餘涼”,以為“詞情皆足”,並“命題於殿壁”。柳公權遵旨持筆,一揮而 就,字型很大,約有五寸,但精美非凡,以致文宗讚歎著說:“鍾***繇***王***羲之***無以尚也。”立即遷他為少師。又有一次,宣宗叫他在御前寫楷書“衛夫人傳筆 法於王右軍”,草書“謂語助者,焉乎哉也”,行書“永禪師真草千字文得家法”等29字,令軍容使西門季玄捧硯,樞密使崔巨源拿筆,寫完後備加讚賞,且又“ 賜以器幣”。後來,此事傳開,大家便都爭著向他求字,以致一時形成了“當時大臣家碑誌,非其筆,人以子孫為不孝”的局面,連外夷入貢,也都特地帶了專款, 並說:“此購柳書。”

  柳公權的詩也做得好,並有過一段以詩救宮嬪的佳話。武德時,皇上曾遷努一宮嬪。後來皇上對柳公權說:“我責怪這個宮嬪,但如果能得到你的一首詩,我就放了 她。”說時把視線移往案頭的幾十幅蜀產箋紙,以示讓他作詩。這時,史見柳公權提起筆來,略加思索,頃刻之間便作成七絕一首道:不忿前時忤主恩,已甘寂寞守 長門。

  今朝卻得君王顧,重入椒房拭淚痕。

  皇上看後心中大悅,當即賜柳公權“錦由於柳公權生前已享盛名,所以,雖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然而他的碑版卻依然流傳較多 ,最著名的莫過於大家都知道的《玄祕塔碑》了。《玄祕塔碑》書刻於唐會昌元年***841***,碑為楷書,總二十八行,每行五十四字,原碑下半截每行磨滅二字, 即使是舊拓也不能窺見原豹,其餘諸字則都完好無損。後世因此碑字畫挺朗完好,結體精密緊湊,故學習柳體楷書的常以此碑為入門之階。碑今存西安碑林。

  除《玄祕塔碑》享有盛名外,其楷書之最精者當首推《神策軍碑》。《神策軍碑》全稱《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聖德碑》,書刻於唐會昌三年***843***,崔鉉撰文。因為此碑記述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軍事,書刻後又立在皇宮禁地,不能隨便椎拓,因此流傳極少。

  再從柳公權的行書帖刻來看,其流傳有緒而能見到的很少,一般以《蘭亭詩》為最出名。今觀《蘭亭詩》字跡雖較豐肥濃豔,但卻骨力清勁,沒有半點俗氣,這是非 常不容易的。柳公權的行書帖刻《蒙詔帖》也很有名氣。《蒙詔帖》全文只七行,僅“公權蒙詔,出守翰林,職在閒冷,親情囑託,誰肯響應,深察感幸,公權呈” 數字而已。又因帖中寫有“翰林”字樣,故此帖又稱***翰林帖》。按柳公權《蒙詔帖》作於長慶元年***821***,其書字型氣勢超邁,意態雄健,當時柳公權44 歲,正值雄姿英發之際,故其書自是如此。後人認為此帖不僅是柳公權行書的傑構,亦且代表了中唐一代書法的風格,看來不是沒有道理的。

  柳公權的書法以王羲之為入手起步,後又廣泛涉獵隋唐諸名家的作品,然後融會貫通,醞釀變化,最後自出新意 ,卓然成一大家。宋朝范仲淹在《誄石曼卿文》中稱“延年***石延年,字曼卿***之筆,顏筋柳骨”,從此“顏筋柳骨”的美譽便不脛而走遍了天下。

  《玄祕塔碑》,陳列在西安碑林第二室東側第二排南數第二的位置。此碑螭首方座,高386釐米,寬120釐米.刻於唐武家李炎會昌元年***公元841 年***二月。碑文記敘大達法師在唐德宗李適,唐順宗李誦,唐憲宗李純蒙受朝廷恩寵的情形。 柳公權人品、書品皆為群臣世人敬仰,加之晚唐帝王們崇佛信教,但由柳公權以清俊勁挺、開闊疏朗的“柳體”楷書書寫碑文。

  《玄祕塔碑》書法用筆果斷,求平穩尚筋骨,可謂筆筆精到,字字珠璣。此碑為國寶級文物,是柳公權墨跡中的精品,也是臨摹習書者的範本佳作。

  <<金剛經>>

  是柳公權早期的書法作品,原石於宋代已被毀,現僅見敦煌石窟發現的“唐拓孤本”。柳公權早年曾廣採眾家之長,而且特別注意向前輩書家學習。從《金剛經》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取法諸家的痕跡。

  <<神策軍碑>>

  《神策軍碑》是柳公權楷書的代表作之一。此碑較人們熟知的《玄祕塔》的書法風格更成熟,更具有特色。結體佈局平穩勻整,保留了左緊右舒的傳統結構。運筆方圓兼施,運用自如。筆畫敦厚,沉著穩健,氣勢磅礴。典型地表現了柳體楷書渾厚中見開闊的藝術特點。

  柳公權,唐代宗大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鹹通六年***公元865年,終年88歲。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宮至太子少師,故世稱“柳少師”。 他初學王羲之並精研歐陽詢、顏真卿筆法,然後自成一家。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較之顏體,柳字則稍清瘦,故有「顏筋柳骨」之稱。穆宗嘗問柳公權用 筆之法,公權答雲:「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穆公為之改容,如其筆諫也。宋朱長文《墨池編》中說:“公權正書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於 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家。”他初學王羲之筆法,以後遍閱近代書法,於是極力變右軍法,學習顏真卿,又溶匯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橫細豎粗的態勢,而 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後世學書者不少以柳字為楷模。

  他二十九歲進士及第,在地方擔任一個低階官吏,後來偶然被唐穆宗看見他的筆跡,一時機為書法聖品,就被朝廷召到長安,那時,柳公權已四十多歲。他的為人既 有骨氣有一絲不苟,同樣地,他的字也顯露了他這部分的特質。也因為如此,提高了他在長安的聲望與地位,一般王公貴族都不惜鉅金爭相請他。

  晚唐書法經歷盛中唐之後,盛極而衰,柳公權雖號一時中興,但與顏書相比,仍略有高下之分。唐代書法隆盛一時,至此已見式微。柳公權的楷書參有歐陽詢的筆 法,往往將部分筆畫緊密穿插,使寬綽處特別開闊,筆畫細勁,稜角峻厲,雖用筆出自顏真卿,而與顏真卿的渾厚寬博不同,特別顯得英氣逼人。

  柳公權享年八十歲,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後以太子少師死於任上。

  他的傳世書跡很多,影響較為突出的有《玄祕塔》、《神策軍碑》、《金剛經》等。

  1、《神策軍碑》:楷書,唐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權的代表作之一,較後世熟知的《玄祕塔》書體風格更有特色,結體佈局平穩勻整,左緊右舒,也是較好的臨寫範本。

  2、《柳書金剛經》:楷書,唐長慶剛年***公元824年***,四月刻。原石毀於宋代。有甘肅敦煌石室唐拓孤本傳世,一字未損,今在法國巴黎博物院。評論家認為 楷書金剛經,具備了鍾***繇***、王***羲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陸***東之***各體之長,有很高藝術價值。

  3、《玄祕塔碑》:楷書。唐會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現存陝西西安碑林。此碑在傳世的書跡中,最為著名。是歷來影響最大的楷書範本之一。

  柳公權的書法介紹

  柳公權的傳世作品很多。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祕塔碑》、《馮宿碑》等。其中《金剛經刻石》、《玄祕塔碑》、《神策軍碑》最能代表其楷書風格。柳公權的行草書有《伏審》、《十六日》、《辱向帖》等,他們的風格仍繼承王家風格,結體嚴謹,瀟灑自然。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蒙詔貼》白麻紙,七行,二十七字。今藏故宮博物院。其書曾刻入《三希堂法帖》幹隆稱“險中生態,力度右軍”。體勢稍帶顏法,沉勁蒼逸。另外《蘭亭續帖》中有《紫絲靸帖》,文字有所不同,翰林不稱“出守”,故疑其偽,當為唐末宋初高手所擬。
 

房弘毅書法作品欣賞
柳公權一生
相關知識
柳公權的歷史評論
柳公權的歷史評價
柳宗元的歷史評價
人們對柳公權的評價
柳公權的簡介_柳公權有哪些故事
3個關於柳公權的小故事
李綱的歷史評價
陸機的歷史評價
石崇的歷史評價
蘇蕙的歷史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