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出家為僧的典故講了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梁武帝就是蕭衍,博通文史,為“竟陵八友”之一,又曾欽令編《通史》六百卷,並親自撰寫贊序。他才思敏捷,文筆華麗,所作的千賦百詩,其中不乏名作。那麼梁武帝為什麼會出家為僧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梁武帝蕭衍原是南朝齊雍州刺史,負責鎮守襄陽。他乘齊朝內亂,起兵奪取帝位,建立了樑朝。他看到前面宋、齊兩個朝代皇族內部互相殘殺,引起內亂,從而導致亡國,所以對親屬十分寬容,即使有人犯了罪也不責罰。

  梁武帝還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對佛教在中國的普及做過很大的貢獻。他在建康造了一座規模巨集大的同泰寺,每天早晚兩次,都要到寺院去燒香拜佛,聲稱這樣做是為了積功德,替老百姓消災。

  公元519年,梁武帝到寺院受菩薩戒。由於他的提倡,王侯子弟都以受戒為榮。南朝佛教在這時進入全盛期。在他的影響下,長子蕭統***昭明太子***、三子蕭綱***簡文帝***、七子蕭繹***元帝***,以及許多官員,都信奉佛教。

  有一次,梁武帝接到當時南海***今廣東廣州***最高行政長官——刺史蕭昂的報告:從佛教發源地印度來了一位叫達摩的高僧。梁武帝不敢怠慢,馬上派人專程前往,迎接達摩到都城建康。

  梁武帝一見到達摩,就迫不及待地問道:“我一直致力於建寺、造塔、寫經、度僧、造像等佛門的基本建設,做了這麼多好事,有多少功德?”

  達摩不緊不慢地回答:“沒有功德。”

  梁武帝不解地問:“為什麼沒有功德?”

  達摩誠懇地說道:“因為這些都是表面文章,不是實在的功德。”

  梁武帝聽了很失望,這不是他所期望的答案。沉默了一會兒,他又換了個話題:“什麼是佛學的真諦?”

  達摩回答:“沒有絕對的真理。佛在心裡,心即是佛。”

  又是這種不著邊際的話、不冷不熱的態度!梁武帝有些不愉快,甚至沒有了提問的熱情。

  達摩見話不投機,便起身告辭了。

  送走達摩後,梁武帝吐了一口氣,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他想,自己雖然貴為天子,但不知道為什麼,在達摩面前,總覺得有些壓抑。

  梁武帝把自己與達摩談話的內容,告訴了師父志公禪師。

  志公急切地問道:“現在達摩大師在哪裡?”

  梁武帝輕描淡寫地說:“他走了。”

  志公頓足道:“怎麼能讓他走呢!”

  “為什麼?”

  “因為他的話說得妙極了,不是常人能說、敢說的。這位達摩大師能為我們解說佛教的真諦,皇上怎麼能怠慢他呢!”

  聽志公禪師這麼一說,梁武帝懊悔莫及,派人去追趕達摩。但已經遲了一步,達摩已去了北魏,成為中國禪宗的開山祖師。

  梁武帝到了老年,決定捨棄皇位,出家到同泰寺去做和尚,以顯示自己對佛法的虔誠。

  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帝出家了,朝廷大事由誰說了算?大臣們急得團團轉,梁武帝才做了四天和尚,大臣們就把他接了回來,要他繼續主持朝政。

  梁武帝回宮後,想想不對:“普通百姓出家後,要還俗還得拿一筆錢向寺院贖身;我是堂堂一國之君,還俗怎麼能不出錢呢!”

  於是,梁武帝再次“捨身”到同泰寺出家。這次大臣們又來請他回宮,他說什麼也不答應了。有個大臣忽然靈機一動,說道:“皇上既然‘捨身’為僧,我們就要為他‘贖身’,才能請他回宮啊!”

  大臣們覺得這話有道理,就化了一萬萬錢,去同泰寺為梁武帝“贖身”。寺院住持收到這麼一大筆贖金很高興,十分爽快地同意這位皇帝和尚還俗。

  過了不久,梁武帝第三次“捨身”到同泰寺出家。而且,他為了表示自己虔誠信佛,不但“舍”了自己的身子,還把宮內的人以及全國的土地都“舍”了。

  梁武帝“舍”得多,為他“贖身”的錢也要化得更多。大臣們花了一個月,湊足了二萬萬錢,又把他贖了回來。

  過了一年,梁武帝第四次又到同泰寺出家。大臣們只得又用一萬萬錢為他“贖身”。

  梁武帝前後四次出家當和尚,大臣們共花了四萬萬“贖身”錢,把國庫都給折騰光了。梁武帝晚年一心只想當和尚,不管國家大事,朝政混亂,最後連自己的命也保不住了。

  關於梁武帝的其他軼事典故

  小名來歷

  蕭衍小名“練兒”。蕭衍篤信佛教,練兒出自佛經,是梵語音譯,全稱“阿練若”或“阿蘭若”,譯成漢語,就是樹林、寂靜處、無諍地,指能遠離喧噪,安心修習的禪定之所。

  父親的名諱要規避,小名也要規避,蕭衍的子孫為親者諱,把“練”叫做“絹”。《顏氏家訓·風操篇》講到避諱時說:“凡避諱者,皆須得其同訓以代換之…樑武小名阿練***練兒***,子孫皆呼練為絹;乃謂銷煉物為銷絹物,恐乖其義。”蕭氏子孫為蕭衍避諱,絕口不提“練”字。可有一個人卻對“練”字恨之入骨,他就是蕭衍的次子蕭綜。

  原來,當日南齊的東昏侯蕭寶卷臨朝時,荒淫無度,百姓叫苦不迭。時任雍州刺史的蕭衍以改立南康王蕭寶融為名,舉兵攻下金陵,先後殺掉蕭寶卷與蕭寶融,以樑代齊,自立為帝。有一位東昏侯寵愛的美人吳景暉,已經懷孕三個月,蕭衍見她漂亮,就收入後宮。七個月後,東昏侯的遺腹子出生,蕭衍認為己子,排行老二,起名蕭綜,小名緣覺,後封豫章王。蕭綜長大後,吳景暉悄悄地對兒子講了他的身世,蕭綜得知真相後,暗下決心,時刻準備為生父蕭寶卷復仇。後來,蕭衍讓他出任徐州刺史,徐州有不少枝繁葉茂的練***楝***樹,因蕭衍小名叫練兒,蕭綜對此十分反感,就讓人將樹統統砍伐了,藉以發洩對養父“練兒”的不滿。後來,蕭綜到底離開蕭衍,帶著南徐州降北魏。 [42]

  梁皇懺法

  天監二年***503年***,蕭衍作皇懺度皇后郗氏。郗氏初生時,也是紅光照室,神奇異瑞。及長,其性明惠,形貌秀麗,且善於隸書,尋於史傳女工之事,靡不閒習。當時,宋、齊諸王皆慕名而來求婚,均被她父親郗曄所拒,後來嫁給蕭衍,生了三個女兒;當蕭衍為雍州刺史時,郗氏就不壽而死,郗氏生前貌雖美麗性卻善妒,不信佛法,毀謗三寶,殘殺生靈,因此死後墮為巨蟒。一日,託夢給蕭衍,請求他看在夫婦面上,設法為她超度,以離苦得樂。因蕭衍夫妻情深,念於舊情,便參閱佛經而撰慈悲道場懺法十卷,請僧禮懺,超度夫人。郗氏遂仗佛力而脫離蟒身,化為天人,現身空中,感謝蕭衍而去。此懺因在蕭衍時肇始,故稱“梁皇寶懺”。

  棋藝超群

  蕭衍對圍棋特別喜愛,棋藝也很高超。在齊朝為官時,每逢閒暇,常徹夜不眠,與人弈棋。稱帝之後,興趣不減。大臣朱異、韋黯、到溉,都是他的棋友,名將陳慶之原先為隨從時也常陪蕭衍下棋。每到興致高時,便不復君臣之別。一次,蕭衍又約到溉玩了一個通宵。到溉不能熬夜,一局未終,竟低頭睡著了。蕭衍見狀大笑,就做詩嘲諷他:“狀若喪家狗,又似懸風槌。”到溉被喚醒,頗為尷尬,等到聽到蕭衍的詩句,又放聲大笑。君臣盡歡而散。

  蕭衍對圍棋如醉如痴,也有因此誤事的時候。他晚年佞佛,有一個名叫榼頭師的和尚,頗為他敬重。一天,蕭衍下敕召榼頭師入宮研討佛法,當榼頭師入宮的時候,蕭衍正在和人下棋,要殺死對方的棋子,便隨口說道:“殺掉!”左右侍從將此話理解錯了,以為蕭衍要殺掉榼頭師,便不由分說,將榼頭師推出斬首。下完棋,蕭衍下令召見榼頭師,左右侍從回答說:“已奉旨將此人殺掉了。”蕭衍聽罷,後悔不迭。

蘇武牧羊的典故講了什麼
紅拂夜奔的典故講了什麼
相關知識
梁武帝出家為僧的典故講了什麼
關於梁武帝出家為僧的故事
梁武帝出家為僧的歷史典故
梁武帝出家為僧
化干戈為玉帛的典故講了什麼
蘇武牧羊的典故講了什麼
武王伐紂的典故講了什麼
黃帝戰蚩尤的典故講了什麼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典故講了什麼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典故講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