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產品推廣營銷案例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案例分析可幫助企業發現市場機會,為企業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前一天晚上開啟微信公共平臺“土撥鼠送菜”下單,第二天“土撥鼠”就會把菜送上門,自己在家就可以享受烹飪的樂趣,如今這樣的生活方式在安徽蕪湖已成為越來越多白領的選擇。

  帶來這樣生活方式的“土撥鼠”是來自安徽工程大學創業的大學生,他們與通常的“賣菜”不同,接到微信訂單後,要經過清洗、切削,最後按要烹製的菜品裝盤,上班族們買回家就可以直接下鍋。

  “土撥鼠送菜”的創辦者楊同舟說:“電子商務正在滲透我們生活,免費的微信無論是作為推廣平臺還是銷售平臺都非常適合,使用者群體又主要是年輕的上班族,他們幾乎沒有走進菜場的時間,"微信送菜"就是我們發現的商機。”

  另外兩位“合夥人”是楊同舟的室友嚴景生和焦亮。每天早上6點,他們就要把農戶送來的蔬菜放到加工間暫放,午休時間把菜肉清洗配好包裝,下午下課後再配送到蕪湖市區各地。由於運營大部分利用的是課餘時間,他們的創業行動也得到了學校的支援,學校為他們在高教園區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找了辦公室,前9個月免費使用。

  經過一個多月的運營,微信送菜平臺每日的營業額可以達到2000元左右,然而目前面臨的資金短缺讓幾位大學生創業者十分為難。負責管理財務的焦亮告訴記者,雖然每天的流水聽上去不少,但利潤微薄,前期投入的資金尚未回收,創業貸款審批手續煩瑣,週期長,願意投資合作的人提出的條件又十分苛刻。

  談到未來,楊同舟覺得現在與當初預期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蕪湖的上班族和務工群體畢竟有限,暑期我們準備去合肥拓展業務,希望能把微信送菜發展成區域性的品牌,最終能實現"土撥鼠聯產承包地"的夢想,實現完全的私人訂製。”***作者:楊丁淼***

  後續報道:日前,晚報報道了安徽工程大學3位大學生自主創業,利用微信營銷創辦微信賣菜平臺的經過,引起不少關注。如今,他們的平臺已經正式上線半個月了,目前發展情況如何?消費者是否接受這種新鮮的消費方式呢?記者再次走進了幾位大學生之中。

  推出半月受年輕白領歡迎

  記者在安徽工程大學校門口見到了嚴景生和楊同舟兩位同學,未及打招呼,楊同舟就一直在打手機。嚴景生說,最近找他們談合作、加盟的人不少,楊同學正在與人接洽,另一位焦亮同學因為要送菜的緣故就不能來與記者見面了。看得出來,半月未見,他們已然成了忙碌的大學生“商人”。

  兩位同學告訴記者,他們的“土撥鼠送菜”4月15日正式在微信平臺上線,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廣、宣傳,目前每天平均能接到80單左右的訂單,週末時能達到100多單,一天的營業額有一千六、七百元左右。每天早上6點,他們聯絡的蔬菜種植基地的農戶就會把前一天預定的蔬菜送到學校來,接到後他們便把蔬菜送到租賃的加工間暫時存放,然後再去上課學習。中午休息時把菜肉清洗配好包裝,下午4點以後騎車送到各處的客戶手裡。“現在我們的菜品有70多種,客人只要在微信上新增我們,就可以選擇訂購自己喜歡的菜品。”嚴景生說。

  他們表示,現在的客戶群體與當初的設想基本一致,主要是一些二三十歲工作比較忙的白領,這些人對這種新穎的購物方式接受度比較高,而且在價格、便捷性上也較為滿意。“一位在市二院附近工作的客戶現在已經成了我們的忠實顧客,一週至少要訂購3次,還經常在微信上與我們互動。還有一位住在綠地小區的張先生,有回朋友聚會一次就下了180元的訂單。”嚴景生表示。

  未來之路還很漫長

  如今,3位同學也成了“名人”,不僅市裡的報紙、電視臺採訪他們,安徽電視臺公共頻道也在新聞中播出了他們的事情。一些本地以及合肥、馬鞍山的人士也不斷聯絡他們談合作加盟。楊同舟說,他們正在註冊自己的公司和商標,並會在“五一”後製定詳細的加盟細則,努力擴大影響和規模。他們還表示,他們創業的事情也得到了很多人的關心和幫助,學校幾次找他們談話給予鼓勵和支援,很快,他們就將在高教園區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擁有自己的辦公室了。

  創業之路才剛起步,困難也是不可避免的。楊同舟說,當前制約他們發展的最大瓶頸還是資金問題,要做大做強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援顯然很難。同時,蕪湖本地的電子商務發展還不很成熟,很多市民對微信購物還很陌生,有些人聽說過“土撥鼠送菜”卻不會購買。“根據我們的調查,蕪湖本地一天能有200到500份訂單算是比較合適的,距離這個水平我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談到未來,楊同舟表示,將來發展壯大後,他們想推出一項名為“土撥鼠聯產承包地”的服務,顧客想吃什麼菜他們會聯絡農戶劃出一塊地出租給客人,農戶代顧客種植,通過田地裡的實時攝像頭,顧客可以隨時觀察自己菜地的情況。蔬菜成熟後,就可以收割包裝送給顧客,並且在包裝上會列印有包含蔬菜整個種植過程資訊的二維碼,實現完全的“私人定製”。“現在的消費方式可以稱為‘所見即所得’,就是看到什麼買什麼。將來我們要推廣‘所想即所得’的消費新模式。”楊同舟說。

  二

  張歡:80後小夥變身“微信海蔘大王”

  “逼上梁山”白手起家

  “大學畢業那年,和很多人一樣,我跑各種招聘會,終於進入了一家外貿公司,在煙臺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揮灑著我的青春。”2005年,張歡大學畢業後,在煙臺找了份工作,拉開了在煙臺打拼的序幕。

  “可是現實總是很骨感,在煙臺平靜的過了幾年,我發現自己仍是這座城市的邊緣,根本沒錢買車買房,有時候連自己的生活都是問題,面對現實沉重的壓力,我開始思考我的人生,難道這就是我存在的全部價值嗎?我這樣怎麼能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張歡告訴記者,2009年,為了買婚房,父母為他東拼西湊才借到6萬元錢,仍遠遠不夠買房首付。看著白髮蒼蒼的父母無能為力的表情,張歡的內心再也不能平靜了,“我不能再讓父母為我操心,我為什麼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與其買房,不如掙錢。”張歡決定辭去那份相對穩定的工作,用6萬元買房子的錢,踏上了創業路。

  “到底做什麼生意?偶然聽別人說海蔘賺錢,我下定決心幹這個!”張歡在一家農貿市場租了個門頭,從零開始學習海蔘知識,研究海蔘特性,“初涉海蔘行業,什麼都不懂,活海蔘根本賣不動。沒辦法,只好從鄰居那裡倒魚賣。”張歡告訴記者,剛開始做生意時,他幾乎什麼活都幹,什麼苦都願意吃。

  有句話說“上天不負有心人。”正因為張歡踏實肯幹、任勞任怨,即使是同行也經常傳授給他銷售的經驗。慢慢的,他積累的經驗和人脈越來越多。終於經過五年的摸爬滾打,張歡的海蔘店已經有三百多個批發商,甚至已經開到了北京。今年又在煙臺最繁華的街道開了第一間旗艦店。從最初的小門店,到煙臺旗艦店,從一個門外漢到獨創研發技術,張歡得到了業界的認可。

  跑出來的客戶

  從2013年開始,海蔘產業開始重構。從上游的育苗產業,到養殖戶到生產企業再到銷售終端,海蔘市場進入全行業鬱悶期,原來高高在上的高檔海蔘價格正在迴歸理性,朝著平民化的方向發展。

  “這是海蔘產業和市場去泡沫化的程序。養殖戶、海蔘加工企業、經銷商的日子雖然不太好過,但對於海蔘產業發展來說***:/***,這樣的陣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張歡認為,海蔘產業將迎來理性的發展時代,唯有老老實實地根植大眾養生消費,根植食材市場,踏踏實實地做營銷,做市場。他堅信,“如今狂風席捲海蔘市場,如同大浪淘沙,自然會有一部分人被狂風吹走,能夠生存下來的必將成為該行業的精英。”

  實際上,在涉足海蔘行業初期,為了把手裡的貨賣出去,張歡陰錯陽差的摸索出了一條“走出去”的“救國”道路。當時海蔘作為“高富帥”正值輝煌期,坐等客來是業內普遍現象。為了摸索市場瞭解需求,張歡認為“變則通”,他選擇主動出擊尋找客源,開著車一刻不停的奔波於各個城市之間,一年時間便跑遍了整個山東省,“最辛苦的時候,一年跑了15萬公里。現在的許多忠實的客戶都是那時候‘跑’來的。”張歡自豪的表示。

  “相比較於白酒行業的渠道發展而言,海蔘產業的渠道模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張歡看來,可以從白酒區域經銷商的成長中獲得諸多經驗。“海蔘企業的渠道模式實際上十分初級而原始,由粗到細,由淺到深地開展渠道升級是海蔘企業制勝未來的重要路徑。而產品結構調整、營銷策略的轉型成為關鍵。”

  20多人的“空中部隊”

  張歡說,“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彷彿一盞明燈,為他指亮了電子商務的道路。”

  毋庸置疑,隨著海蔘行業的發展,海蔘消費網購化已不再是五年前的無人問津,而是一種大勢所趨。在微信火熱的今天,微信這一社交色彩的移動網際網路產品,正在逐漸打破傳統營銷傳播的格局。

  “在傳統媒體時代,傳播即營銷,而在今天的微信營銷時代,傳播即服務。”張歡告訴記者,他公司核心團隊有50多人,其中有20多人是空中部隊,有10個人專門負責“玩微信”。

  “微信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交流服務工具,”張歡的團隊對微信群的管理有著自己的玩法,而他的玩法也被津津樂道,競相模仿。他告訴記者,他每週從群成員中推選一位主持人,每天選一位分享嘉賓,可以分享自己的任何事情,包括為自己的產品代言,期間由主持人發問,群成員各抒己見,時間選在下午兩點到四點,晚上七點到九點,這兩個時間段,最後由管理員對當天的發言整理總結存檔備案……“這樣一來,數百人的群也很容易調動起來,既活躍了群成員,又發掘了各自的潛在消費者,實現多贏的局面。”張歡告訴記者,僅500人的群,他們就建立了50個。

  因為有一套完善的解決方案,這數十個群在管理員的帶動下發展得有條不紊,有聲有色,“雖然是在做服務,但每個群,每個月能完成10多萬元的銷售額。如果客戶購買海蔘孝敬父母,從網上下單後,我們根據客戶的身體狀況,定期定量的快遞到其父母的手裡,省去了客戶很多時間成本和麻煩。”從試水到日益成熟,如今來自移動平臺的訂單越來越多,移動終端的發展使得手機終端成為海蔘銷售新渠道。張歡認為,微信還在快速發展,微信平臺的更多玩法也在持續發掘。

  “京東、天貓、淘寶、阿里巴巴、一號店和將要在全國各城市上線的實體加盟店,我們合力齊發,準備迎接新一輪營銷模式的考驗。”如今,在電子商務如火如荼發展的大背景下,張歡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營銷模式上大踏步前進,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優勢,在他看來,“品牌建設與渠道創新永遠是企業開疆闢土、屹立不倒的兩件利器。”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

  

利用微信營銷案例策略分析
微信市場營銷推廣策略分析
相關知識
微信產品推廣營銷案例分析
市場產品推廣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市場推廣營銷案例分析
企業市場產品推廣營銷案例分析
企業市場產品推廣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平臺推廣營銷案例評析
微信成功推廣營銷案例解析
產品推廣營銷案例解析
微信品牌推廣營銷案例分析
產品網路推廣營銷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