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陪伴父母的短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父母陪我們長大,我們陪父母變老,陪伴是最溫暖的關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陪伴父母的每一天

  作者:走累了歇一歇

  當父母年過八十以後,身體每況愈下,尤其是父親更是因嚴重腦梗昏迷住院至今已經整整一年了,雖然父親一直沒有醒來,但是卻以極強的生命力同病魔抗爭著,我堅信在炮火硝煙的戰場走過來的父親依然不願離我們而去。儘管父親這一年來一直平靜地躺在病床上,時有睜眼、動手、發出聲響等下意識舉動,但是我們都毫不動搖地相信這是父親在和我們呼應,他的意志力無比堅強,這一點醫院的所有醫護人員都感嘆父親已經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這一年最不容易的是母親,她從老年公寓搬回了家一個人住,為的是能夠經常給父親燒些禽類、魚類等可口的滋補營養品,再花費半天時間耐心地把其中的刺骨剔除後帶到醫院,用粉碎機攪拌後給通過胃管注射給父親吃。因此每天上午是母親忙碌的半天,中午我放棄午休送母親去醫院,讓母親每天都陪伴在父親身邊,不離不棄。下班時我再去醫院看望父親,接回辛苦的一天的母親。

  哥哥上班路遠,但是堅持把雙休日接送母親、看護父親的任務攬下,為得是讓我休息兩天。同樣令我和哥哥感動的還有嫂子和夫人,這些年我們哥倆把太多的時間留給了更需要的父母,她們無怨無悔地承擔著繁重的家務活,默默地支撐著我們,給了我們無比強大的後盾。我們的子女就是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感受著愛的薰陶,在我們需要的時候,成為我們的好幫手。

  常常說人在幹天在看,是的,這樣付出是辛勞和心酸的。雖然我們的付出並不能挽回父母逝去的青春和健康,但是這樣的付出讓父母每一天都能夠感受到兒女的關愛與呵護,就像當年他們對我們的呵護一樣,不求回報,只求更好。雖然每一天都很辛苦,但是當迎著晨曦的陽光和傍晚的夕陽往返與醫院與家裡的路途時,再累再苦心裡也是甜的,不為別的,只因為他們是我們的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和精神的力量,這就足夠了,還需要什麼理由嗎?

  愛父母的方式千萬種,愛父母不需要回報,當父母一天天年邁和老去的時候,我們義無返顧,即使再累再苦也心甘情願,讓我們的老人更溫馨、更愉悅的生活,把陪伴老人度過生命的每一天當做最好的孝道,不枉父母養育之恩。

  篇2:陪父親上墳

  作者:冰紅茶

  2016年臘月二十九,我回到老家樂園村***原大吉嶺***,陪同八十高齡的父親給他先生上墳。自始至終,老父親都顯得精神抖擻。

  上墳的地方,距離老家大約5公里路。原來,我都是陪父親步行去。說來慚愧,上次陪他,還是十幾年前。這次,考慮到父親年事已高,長時間走路體力不支,便開車去。正好上墳的地方離公路不算太遠,車停靠路邊,只需爬近千米陡坡即到。父親是個細心人,他擔心車停路邊不安全,特意提醒我少開一段路,給肖家老鄉打個招呼,將車停在房屋邊,才放心地離開。

  父親說給先生上墳,指的是他學醫的師傅。在當地,徒弟跟師學藝一般叫師傅,而父親對恩師卻一直尊稱為先生。這次上墳,一共有三處,分別是父親的先生和他的後代,即兒子、兒媳和孫子。三座墳***一座合葬***相隔也就幾百米。由於上墳地方多,帶的東西也就多。每處都有燒紙***紙錢***、香、蠟燭***粗壯型***和鞭炮等,此外,還有給父親先生的後代家裡帶的禮物。由於東西多,父親特意帶上揹簍,便於行走。然而,一個揹簍怎麼都裝不下,於是,剩下的由我抱著走。帶好東西,我便跟在父親後面向上墳的地點出發。我們要到達的地方是山坡上的茶梯田。這個梯田很陡,至少有75°以上的坡度。路是一條凹凸不平的羊腸小道,一年四季少有行人。我還沒爬上一百米,就已經累得氣喘吁吁,被父親甩到10來米遠。我望著穩健行走的父親,自愧不如,羞愧難當,自己太缺少鍛鍊了。從山腳到達三處墳墓前,我先後歇了5次,而父親顯得輕鬆多了。到最後,父親耐心的邊走邊回頭等我。需上墳的三座墳墓,有兩座在路邊,只有先生的墳在田邊,也在最高處。每到一處,我們先把東西放下,然後,帶上禮物去看望先生的後代。先生後代的家住在茶梯田最上面,接近山頂,距離先生的墳墓約三百多米。回想小時候,我陪父親也就是給他先生一人上墳。而如今,由一座墳變成了三座墳,人生無常啊!由於先生的孫子膝下無子女,收養的女兒,成人後也分開了。先生的孫子死後,只剩下孫媳婦孤身一人,現已年過花甲。從小,我一直叫她大嬸。一個孤苦伶仃的老人獨守一個偌大的房子,並且遠離鄰居,看到那淒涼的場景,心裡甚是酸楚。好在有大小兩隻忠實的狗陪伴,才不顯孤單。記得小時候,我經常隨父親到這家玩,一家人特別好客,其樂融融的氛圍令人羨慕。沒想到,才幾年時間,三人相繼去世,家中失去了往日的歡笑。

  在大嬸家,我和父親邊喝茶邊和她拉家常,待全身的汗水乾得差不多後,便起身告辭。大嬸挽留不住我們吃飯,便連忙搭上凳子取下薰好的羊蹄子,硬往我手上塞,我只好受之有愧的笑納,內心充滿溫暖和感激。

  離開大嬸家,我們沿著從上到下的路線,先給父親的先生上墳,再給他的兒子、兒媳上墳,最後給他的孫子上墳。每當燒紙和蠟燭燃起、鞭炮響起,我便閉目祈禱天堂的先生和他的後代,趕快接受我們的一份敬意。當父親在墳前忙碌時,我腦海裡閃現出遐想:父親已八十歲,還能堅持幾年?隨著一次次鞭炮聲響,打斷了我的思緒。

  趕在夜幕降臨前,我們順利上完墳。返回途中,才顧及到欣賞風景。腳下的山坡,以螺絲形狀的梯田為主,不僅有茶樹、油菜,而且有木瓜樹、棕樹、杉樹、枇杷樹、板栗樹、萬年青、黃楊樹,同時,還有一些不知名的樹,等等,應有盡有。它們共同把這個山坡點綴得更加富有生機。遙望廣袤的故鄉,一座座大山緊密相連,一棟棟樓房炊煙四起,一條條公路馳向遠方,一輛輛接連不斷的汽車和摩托車的汽笛聲以及此起彼伏的狗叫聲,一次次打破山村的寂靜。這些迷人情景在晚霞輝映下,構成一幅美不勝收的畫面,真讓人流連忘返。由於邊走邊觀賞風景,幾次差點摔倒。走在前面的父親,似乎受到影響,走錯了路,好在我及時提醒,來了個急剎車。心想,父親真的老了,剛走的路就忘了。由於返回時東西少,走得快多了,不一會兒我們就上了公路。我回望山坡,幾股青煙還在墓地上空盤旋,彷彿在尋找天堂的路。

  陪父親上墳的感覺真好。既能敬畏逝者,表達思念,又能鍛鍊身體,欣賞風景,還能讓父親開心,可謂一舉多得。這種感覺已享受幾十年,雖然偶有中斷,但是美好回憶是相連的,且每次都有別樣感覺。更重要的是,從父親身上,我學到了感恩和孝道的美德,學到了堅持不懈的毅力。父親的先生去世近30年了,他堅持每年上墳不間斷,特別不易。這是父親對恩師的尊敬、感恩和情感的守望。

  陪伴父親的時間很寶貴。今後,我真想每年陪父親上墳,次數越多越好!

  ***作者:錢緒彬***

  篇3:爸爸變小了

  作者:南梓之軒

  這是回憶,是來時的路,我大四了……

  一路上都是雨,大雨,小雨,一滴一滴亦或是一片片打在窗子上。我沮喪而好奇地趴在玻璃上,想看清楚車外的風景,哪怕是如家裡一樣的玉米地。

  第一次離開家鄉,帶著行囊,不是去流浪,不是去旅行,而是去不向往但急切想到達並安頓下來的地方,因為要在那裡住很長一段時間,長到改變一種生活習慣。那裡是能決定我命運的,至少我父親母親是這樣想的,奧,還有村子裡好多種了一輩子地的人也這樣說,說:大學生將來肯定有出息。至於他們有沒有這樣想我就不知道了。“好好讀書,以後不愁吃不愁穿還能不花錢的領個好媳婦回去”前兩天,鄰居對我這樣說的時候,語氣是有點玩笑話的,可他的眼神告訴我——上大學將來一定能過上好日子,起碼不用種地了。

  臨走時候,母親的一再叮嚀沒有讓我如往日般心煩,而是感覺背上了包袱,感覺幾年後一定要拿著“好日子”回家,才算是對得起父母和村裡人。可現在不是以前,大學生就像這貨幣一樣折現率太大了,掉價掉得太快了,是不是因為印多了呢……亂七八糟想了不少,些許迷茫湧上心頭,一望窗外,又很快被這場壞了行人心意,美了莊稼人的秋雨給沖刷掉了。

  開始沒覺得怎麼樣,下個幾小時的雨很正常,可是在火車上呢,過了幾百里路了還是在下,真是遇上個好天呢。在想這是老天在給我洗塵呢還是為我哭泣呢,就這樣一直望著窗外,說是發呆吧,可還能聽到爸爸嗑瓜子的聲音。上車之前,爸爸買了冬棗和瓜子,爸爸是做過火車的,知道車上很無聊,爸爸和他都是閒不住的人。爸爸是去送兒子上大學的,不算是特別好的大學吧,也算是重點,爸爸也時不時和旁邊的乘客聊聊這事,那高興勁兒,就差沒笑出聲來了,就算談到學費問題時,爸爸也是滿臉笑容,彷彿煩心的錢事全都被拋在家裡了。可我就不一樣了,雖是閒不住的人,可茫然的感覺此時似凃了彩晃眼得很,未來就像窗外的景被雨水模糊了,順便還有點心煩,爸爸一直在那聊,一直在那吃,這輛車上還有好多學生,跟我一樣是去學校報道的,我知道比我去的學校優秀的肯定不少,坐在我身邊的其中一個就是,身邊的這個人去山大的,省內最好的學校了,而我呢,就是因為在省內找不到理想的,只好跑到省外了,所以爸爸的話讓我有點不舒服,可是好久沒見爸爸那樣笑了,也就沒說什麼,一個人呆呆望著窗外,想從窗外的雨中稍微看清些自己的未來。

  六個半小時,他從沒做過這麼長時間的車,是啊,一直都沒出過遠門。當火車快到站時,我按耐不住了,一是想趕緊逃離這狹窄的車廂,一是想看看這個第二家鄉。我催爸爸早早拿好行李站在車廂門口,多一秒都不想留。到站了,乘務員開啟車門,我想要衝出去,可是這裡的雨更大,後來聽說徐州有些年沒下這麼大的雨了。下大雨呢,只有一把傘,這麼些行李,又是兩個人,一下子感覺這傘可有可無,慶幸的是,學校安排了人在這接學生,在車站門口他們設了帳篷,雖然不大,可比在傘裡躲雨好。在這也能充話費,不過給的是充值卡,也送東西,這讓我很高興,因為有雨傘送,這樣和爸爸就能一人一把。稍作調整後,在接待人員的指引下,從雨裡急急忙忙上了校車,在車上看著“各式各樣”的人,我害怕了,就算爸爸在身邊,我還是怕了,他第一次感覺到爸爸原來也有“靠不住”的時候。

  離家前一直認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幾個小時後,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我大四了,感覺外面世界還可以。生活還在繼續,故事未完。
 

描寫自己的故鄉作文
關於父親寫女兒的短文章
相關知識
關於陪伴父母的短文章
關於陪伴父母的散文
關於陪伴父母的散文
關於感恩父母的短文章
關於離別父母的短文章
關於離別父母的短文章
關於離別父母的短文章_校園文章
關於離別父母的短文章_校園文章
關於孝順父母的短文章
關於孝敬父母的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