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伴我成長的手抄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讀書是獲取資訊,增長智慧和培養個性品德的重要途徑。學習不限於讀書,但讀書是學習的基礎,要獲取知識,就離不開讀書。讀書手抄報該怎麼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的圖片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的資料

  有關讀書的名言

  1***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3***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4***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5***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6*** 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蒲松齡

  7***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8***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9*** 書籍——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視窗。住宅裡沒有書,猶如房間沒有窗戶。——威爾遜

  10*** 書籍是任何一種知識的基礎,是任何一門學科的基礎的基礎——茨威格

  關於讀書的典故

  1.高鳳流麥

  形容專心致志勤奮讀書的典故。語出《後漢書·逸民傳·高鳳》:“高鳳字文通,南陽葉人也。少為書生,家以農畝為業,而專精誦讀,晝夜不息。妻嘗之田,曝麥於庭,令鳳護雞。時天暴雨,而鳳持竿誦經,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問,鳳方悟之。其後遂為名儒,乃教授業於西唐山中。”後人於是以“流麥”、“麥流”、“棄麥”、“麥不收”、“中庭麥”、“高鳳”等來形容專心讀書。

  2.溫舒編蒲

  形容勤學的典故。事出《漢書·賈枚鄒路傳》:“路溫舒字長君,鉅鹿東里人也。父為裡監門。使溫舒牧羊,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晉時的王育也在牧羊時折蒲學書,最後博通經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編蒲”、“截蒲”、“削蒲”、“題蒲”、“編簡”等。

  讀書的三重境界

  何謂“讀書的三重境界”?曰:為知,為己,為人。

  為知,就是為了積累知識,增長學問、識見和智慧。為此,必須多讀書,讀好書。宋太宗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皇帝如此,一般讀書人更應該把讀書當成一種永不疲倦的好事來對待。遇有和自己觀點不同的或者不適時宜的書,也要拿過來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從正反兩面獲得經驗和教訓,增加知識和才智。總之,博學從而多才多藝,這些都是“為知”的需要,也是讀者的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為己,就是古人所說的修身、正己,培養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這是讀者的第二重境界。中國的讀書人向來把佔有知識視為人品、人格自然昇華的保證,蘇東坡有“腹有詩書氣自華”詩句,表達的就是這一意思。事實證明,讀書與不讀書,讀書多與讀書少的人,所表現出的內在氣質與素質是絕不相同的。常言:“獨善其身”,練好“內功”,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從而也有益於身心健康,這是古今知識分子共同追求的讀書目標。讀書固然要博覽,但是聽讀之書,也要儘可能有所選擇。換句話說,不僅要多讀書,還要讀好書,這是甚為關鍵的。

  對於讀書完全“為知”而言,“為己”已經是大大提高了一個層次和境界。這是非常寶貴的,非正人君子是不易做到的,應該大力提倡,並大加發揚。但是光做到這一點還不夠,從更高的層次上說,還應該向前人學習,“為人”而讀書。

  我所說的“為人”,不是“今之學者”的“裝飾自己,給別人看”的“為”,而是我所要表達的“為黎民百姓”而讀書,或即周恩來少時所說的“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比較而言,“為己”是讀書人“能夠”做到的,“為人”則是讀書人“應該”做到的。

五年級讀書伴我成長手抄報
讀書伴成長手抄報內容
相關知識
讀書伴我成長的手抄報內容圖片
有關讀書伴我成長的手抄報
關於讀書伴我成長的手抄報大全
讀書伴我成長的手抄報照片
讀書伴我成長的手抄報
關於讀書伴我成長的手抄報
讀書伴我成長的手抄報資料
讀書伴我成長的手抄報內容
有關讀書伴我成長的手抄報圖片
關於讀書伴我成長的手抄報圖片內容